日期:
2024年04月29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地方志书 >> 一轮修志 >> 横扇镇志 >> 第十一卷(教  育)第二章(小学教育)

第十一卷(教  育)第二章(小学教育)

2012/12/21 10:50:15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5699

清宣统元年(1909),横扇镇里人创办第一所学校——横扇养正学堂,后改名横扇乡立第一初等小学、横一国民学校。吕鸿勋任校长,招收学生20名,聘请教师2人。宣统二年(1910),横扇镇劝学会会员赵伯铨等发起又在四都村(现庙前村)崇吴教寺创办崇吴学堂,后改名乡立第四小学、区立横四国民学校。该校迁入顾家兜后,又改名为顾家兜小学。

辛亥革命后,倡导新学。民国2年(1913),由里人捐资创办庙前小学,后改名乡立第二小学、区立横二国民小学,民国8年(1919)转为公立小学,校舍设在施相公庙内。至民国4年(1915)横扇地区已有5所初等小学。

尔后,横五国民学校停办,至民国17年复校为国民完全小学,外请教师3名,招收学生50余名,开设国文、算术等新式课程。学生读书不收费,教师工资国家发,影响较大,西至湖塘一带都有学生入学,只时间较短,次年即停办。民国19年,张骑庙(今姚家港村)国民小学成立,后亦停办。

民国32年(1943)汪伪时期,第九区伪区长王宪忠,招收一批教师,每乡分配一人,指令停办的学校复学。大陆乡(现七家、星字湾等村)由教师夏彤云在顾家兜小学复学。一年后,学校仍然关门。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全部复学。时任横扇镇镇长吴福增在金家港(现北前村)创办保国民学校,张保忠任校长。经费是靠胜利后“美国善后救济总署驻苏宁分署”拨给横扇的救济物资,放贷后所得利息款而买地造屋创办。翌年,又在下马田(现徐河湾村)创办下马田保国民学校,施效圣任校长。

解放后,人民政府按照“原封不动,先城后乡,先公后私”的方针,接管学校,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较快。至1952年底农村学校增加16所。

1952年,人民政府整顿教育,原有部分私塾转变为民办或公办小学,其余全部淘汰。

1952年秋,县文教局将各个区每两个小乡划一个中心辅导区,当时大庙区共划为厍港、横扇、马港、庙港、吴溇、七都六个中心辅导区,并成立农村中心校。横扇地区三所:韩家湾中心校(1954年10月迁入南埂,改为南埂中心校),由陈春荣任校长,管辖厍港、光荣两乡的10所公办和3所民办学校;横扇中心校兼管横扇、充浦的8所公办和2所民办学校;马港中心校由盛敬身任校长,管辖张盛、大咸的5所公办和2所民办学校。

1956年并区并乡后,西草田、大斗、杨家扇三所小学划归庙港。厍港乡并入横扇。充浦单独为一个中心辅导区,中心校设在庙前,陈春荣任校长,辖靖湖、王焰、庙前等8所公办和2所民办学校;娘港小学(现横扇亭子港村)改设农村中心校,盛敬身任校长,管辖湖塘一带的公办与民办学校。

1957年全县撤区并乡后,撤销农村中心校,横扇中心校下设三个辅导片,统一管理全乡教育。1958年秋,菀坪成立人民公社,靖湖、南湖、王焰三所小学划归菀坪公社,埭上小学划归梅堰公社。

人民公社化后,学龄儿童入学率猛增,仅1958年秋全乡发展的民办班级有14个。

1960年后,国家进入暂时困难时期,学生中途辍学者甚多,学校人数减少。从1960年至1961年秋,大部分民办教师被精简。

1964年,国家经济开始好转,政府采用公办与民办同时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由几个自然村或生产大队联合办耕读小学,附设在各生产大队的小学内。耕读小学只限初小,只授语、数两科,时间为半天,有的办中午班,授课时间由学校安排。横扇地区每所农村小学几乎都有耕小班,全乡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0%以上。耕读小学一直持续到“文革”开始。

“文化大革命”中,学校教育受到冲击,1966年下半年学校停课闹“革命”。1967年秋学校复课。由贫下中农管理学校,实行农教对流,部分教师下放生产队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请老贫农到校上课,进行忆苦思甜。语文课只学毛主席语录,学生均背宝书袋。

粉碎“四人帮”后,教育步入正轨,课程设置日臻完善,学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轨道上。

1981年秋吴江县文教局根据省委指示精神,着手整顿民办教师队伍,对全乡中、小学民办教师进行文化考试与业务考核,调离了11名民办教师安排其他工作,对考试合格的由吴江县文教局颁发民办教师任用证书。翌年改由苏州地区教育局统一颁发。从1985年开始,县教育局根据择优录取的原则,在有证民办教师中招选公办教师。连续数年,至1996年横扇镇所有持证具有合格学历的民办教师招选完华。1990年起县教委又在1986年前参加教育工作的代课教师中择优招选公办教师,至1998年横扇镇共有8名代课教师通过苏州市教委组织的文化考试,合格后转为公办教师。

1986年秋开始,小学学制改为六年。1987年7月,国家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教育实行分级管理,地方负责。从这一年开始,各个村委会每年对村校的建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投入。

1990年,乡政府投资100余万元,易地新建镇中心小学。第一期工程于1991年秋竣工。9月中心校迁入新址。七家、庙前、倪家扇、韩家湾等村投入大量资金,对所在村校进行翻建、新建,对教学设施进一步投入,使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有提高。1992年通过市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双基考核(基础教育、基础设施)验收达标。

由于农村小学继续存在复式班现象,制约了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1996年开始,中心校部署村校的撤并工作。1997年9月撤庙前小学并入七家;撤韩家湾小学并入厍港;撤北横小学并入中心校。基本上完成了市教委指示的撤并村校的工作。至1998年底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农村小学9所,班级55个,学生2324人,教师112人。

1998年春,中心小学第二期工程上马,当年,全镇投入教育资金250余万元。8月,建筑面积为1676平方米的第二幢教学大楼落成。在硬件达标的同时又增加软件设施的投入。

 

第二节 横扇中心小学

 

横扇中心小学前身是养正学堂。校舍租借镇港北贤泰弄内陈云启家的厅堂,据民国元年(1912年)5月吴江县市、乡第一届视学调查报告载:养正学堂教员3人,年级3个,教室1只,学生23人。由乡学务委员赵荣甲管理,常年费用780元(银元)。11月的第二届调查时改称横扇乡立第一初等小学,校长吕鸿勋,学生21人比上期少2人,经费514元,特别费5元。

民国15年(1926年),由本镇赵升元(号自权)出任校长,由县教育局拨款,在镇港南石墩桥东侧征地建造了足于开办完小的校舍,成了当时比较规范的洋学堂。

由于学生中途辍学的比较多,所以学校仍维持初小。从民国17年(1928)起才开设高小班。这时全校有6个班级,学生近250人。

民国19年(1930),校长赵升元提升为吴江县教育局督学,学校由本镇吕家浜吕逸群任校长约6年,其间学生、教师数变动不大。

民国26年(1937),抗战爆发,本地沦陷。同年秋,吕逸群自发组织抗日队伍,离开学校。由钱克庄代理校长直至37年(1948)。同年秋,吕逸群重回横扇小学任校长,直至1950年秋。

抗日战争胜利后,学校更名横扇保国民小学。解放后,横扇保国民小学更名为横扇中心小学。全校6个班级,学生260余人,教师15人。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学生、教师数基本仍保持不变,至1965年后才略有增加。

1970年秋季开设初中班,招收新生102名。当时鉴于教室不够,场地狭窄,同年9月,在小学校园内扩建校舍两幢,其中一幢为附设初中班教室,建筑面积410平方米。附设的初中班习惯称带帽子初中班。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恢复为中心校。1978年秋在校园西侧又征地扩建校舍,建筑面积为288.8平方米。1982年,中、小学分开管理。10月拆除部分教室,新建367.4平方米教育楼一幢,学校的办学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学校工作的重点集中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轨道上来。

1986年7月,国家颁布了“九年制义务教育法”,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镇施教区学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达到98%,受到县教育部门的表彰。

1990年秋,乡政府为进一步改善中心校办学条件,由地方财政投资100余万元,筹建新的中心小学,校址选在沧洲村3组(现北举路)。校舍占地13.97亩,建筑面积为1929平方米(一幢教育楼、一幢办公楼),足球场、篮球场各一片,于1991年秋竣工,成为当时在全市范围内为数不多的标准级乡镇中心校。

1992年底,中心小学通过了市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双基考核验收达标。1997年初,与学校毗邻的镇农贸市场迁入新址,镇政府决定将原农贸市场2590平方米的玻璃钢棚及附属设施划归中心校,同年暑期中改建为体育训练房。

根据省委提出的全省到201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目标,1997年,镇政府发动群众捐资助学,学校师生献出41万元,全镇各界160余万元。中心小学扩征土地6.8亩,第二期工程于1998年1月动工,学校围墙再次向北推移30米,又新建了一幢教育大楼,建筑面积为1676平方米,8月竣工。同时又大力增加教学设施的投入。1998年建有微机房,购置586电脑50台,建多功能教室一只(180座位),购彩电25台,开通闭路电视。自然实验室建设经市教委验收合格。图书馆藏书2万余册。各种专用教室设施齐全。校园里有标准篮球场,两片足球场,200米跑道、健身钢架。一块块花圃,一片片红花绿树,布局错落有致,与两幢教育大楼相映成趣。

为建设一支适应现代化需要的教师队伍,学校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师在职进修和岗位培训,特别加强对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基本功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经过几年的努力,至1998年底,中心小学51名教师中中师以上合格学历达47人,占94%,其中16人参加在职大专进修,3人参加在职本科进修。

学校坚定不移地以落实素质教育为重点,努力实施素质教育课程化,课堂教学素质化,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育、教学成果累累。1995—1998年,学生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共获奖99项。1997年4月六年级学生朱熠、赵丹婉、蒋桦获《全国少年儿童美术、文学大赛》文学类一等奖;1998年10月,六年级学生朱琰斐获《江苏省第十届科学与和平全国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一等奖;1997年5月,中心小学女子篮球队获苏州市小学生女篮比赛第一名。教师在各类竞赛中也不断获奖,共计25项。其中省级一等奖1项;3等奖2项,苏州市级二等奖4项;三等奖1项,其余均为吴江市级。教师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共55篇,1997年12月教科室副主任徐伟荣撰写的论文《剪剪贴贴画画写写》获江苏省第九届“教诲探航”、“花果山杯”论文评比一等奖。校长朱伟林发表的论文《创建学校体育特色的实践与思考》,获1998年江苏省“教海探航”征文二等奖,多篇论文刊载于《江苏教育研究》、《关心下一代周报》等杂志。宋伯森老师撰写的论文《对小学生比赛前准备活动最佳运动量的实践研究》获苏州市第十一届中小学体育论文报告会二等奖。

横扇中心小学承担的“以小篮球为突破口,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是苏州市教育科学的立项课题。1998年11月3日,在中心校举行了该课题的结题会。与会领导与专家,对该课题研究获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横扇中心小学自1991年起被评为“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以后逐年连续;1997年被评为市“文明单位”;1988年荣获“尝试教育研究全国先进单位”称号;市小学生广播体操比赛一等奖;学校工作年度考核市级二等奖。

附校歌二首

(一)横扇乡立第一初等小学校歌

(20世纪 20年代)

太湖水,英灵照,创办沧洲小学校。

德育、智育、体育全,他日英雄出年少。

来与世界竞光明,铁铮铮兮雄佼佼。

君不见?开通风气的归横扇小学校。

(词曲作者不明)

(二)横扇中心小学校歌

(20世纪90年代)

我们手拉手

朱伟林 词

陈剑荣 秦文娟 曲

拉着你的手,拉着我的手,阳光下我们拉起了手。我们唱歌,我们跳舞,阳光下我们向前走。守纪好学,求实创新是我们的校风。拉着我的手,拉着你的手,携手奔向明天的洪流。

横扇中心小学历任校长、班级、教师一览表

吴江县横扇公社1980年底小学基本情况表

1990年吴江县横扇乡小学基本情况表

1998年秋季横扇镇小学基本情况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