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8 15:02:38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665
“拜阿太”是七都镇老百姓世代传承的民间的重要礼仪之一,阿太是指一位能保佑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的地方女神。人的一生中要举办三次“拜阿太”的仪式,一次是“拜百日阿太”,一次是“拜周岁阿太”,而最重要的一次是“成人礼”称为“拜十六岁阿太”。
民间“拜十六岁阿太”仪式十分隆重,一般是在小孩十五虚岁时就要举行“成人礼”“办十六岁阿太酒”。拜阿太的礼仪非常讲究,有一套专门的顺序。父母一般要提前一个月选好良辰吉日,先布置一个举行仪式的氛围,然后准备一定的实物,甚至还配有其他一些专用的器具,现在民间也有专门帮筹划办理整个“拜阿太”仪式的礼仪师。一般是在主人家的大厅中央放上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上摆满各式菜肴,有煮熟了的带几根尾毛的公鸡、蹄髈、整鱼一条等,粽子、糕点和各种蜜饯等。八仙桌前端则摆放一张纸制的“阿太幕”(地方女神的画像),十二只酒盅分别放在八仙桌的两边。八仙桌正南面的两端要摆上一对大红蜡烛。挑选时辰中的吉时正式开始“拜阿太”。仪式开始时,父亲或其他亲人郑重地点上蜡烛后,孩子要站在桌前双手合一,朝“阿太”连拜三拜,把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向“阿太”默默吐露并祈祷。而后,便是放炮仗、百响,鞭炮四起。家人还在旧铁锅里烧一些锡箔纸折的元宝,孩子要拿起挂在八仙桌角上的系着红绳的鲤鱼去河里放生。一切顺序完成,就算仪式结束。
七都“拜阿太”是具有传统文化价值的“成人礼”,通过仪式,小孩完成成人的角色转换,被授予成人的责任和义务,获得了一定的社会道德、法律意识和成人责任感的教育,这对规范人类的行为和建立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4年,七都“拜阿太”列入第六批吴江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七都“拜阿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