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删除 >> 党史人物 >> 俞清志传略

俞清志传略

2015/8/25 9:37:36    作者:  来源:  党史办    【字 号:  】   点击量:544

 俞清志(1917—1943),男,1917年出生于安徽省南陵县溪家滩。早年丧父,抗战初期参加国民党第三战区战时干部训练团,1938年初毕业后随新上任的县长沈立群从江西上饶来到沦陷区吴江县,参与重建国民党县政府。彼时与中共派往吴江的特科成员丁秉成、沈月箴等相识,1940年初,俞清志被任命为国民党吴江县第三区区长兼区抗日自卫大队大队长。
      当时的吴江县,城区、平望、盛泽、震泽等主要大镇和交通要道均有日伪据点,只有河港交错、交通不便的严墓(今铜罗)一带日伪军过来较少,因此大部分士绅纷纷逃往此地避难。这时,有国民党军队溃退时流落吴江的散兵游勇及地方武装,各占地域,自称抗日游击队。“抗日”司令多如牛毛。
      沈立群虽为县长,却是个“光杆司令”,他一无枪支,二无权势,只能在各种力量的缝隙中周旋活动。经过惨淡经营,国民党吴江县政府于1938年9月宣告成立。俞清志任特务中队的政治教官。不久,又担任了县常备中队队长。他以一颗报国之心,加紧军事训练,准备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然而,身为县长的沈立群,一心想发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他一方面向上输送兵力、财力;一方面也借此营私舞弊,中饱私囊,并竭力回避与敌交战。他的这种不良行为,激起了俞清志和广大爱国青年的强烈不满。
      此时,中共中央在上海的情报组织,派出党员丁秉成及党的外围组织“华东人民武装抗日会”(简称“武抗”)会员20多人,来到吴江,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入国民党县政府、县常备队和政工队。他们深入群众宣传抗日救国思想,争取和转化地方武装,大力开展各项抗日工作。他们纯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艰苦朴实的生活作风,与国民党军队的荒淫无耻、贪污腐化形成鲜明对照,犹如一股春风吹入俞清志的心田,使他看到了希望。俞清志常常听中共党员沈月箴、金大鹏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十大纲领,参加他们组织召开的抗日座谈会,阅读进步书刊,与地下党组织关系密切。
      1940年初,原三区区长被日军杀害后,地下党组织利用沈立群安插培植亲信的意图,由沈立群的妻弟、中共党员肖心正出面,推荐俞清志当区长,打算把三区发展成一个抗日活动基点。此举虽遭到县政府内一班争权者的非议,但因俞清志是县长沈立群从上饶带来的唯一青年军事骨干,最后还是决定委任俞清志为三区区长兼抗日自卫大队大队长。三四月间,俞清志带着30多名从县政府常备队中挑选出来的精壮战士,组成三区自卫大队,并编配了特务长、文书及两名区助理员等完善组织机构,走马上任。当时三区辖有6个乡,离开敌占区重镇盛泽不到5公里,中间只隔开一个宽阔的西白漾。乡间常有小股敌人前来骚扰,一些乡保长与盛泽镇的伪组织相互勾结,催收军粮,农民的恐日心理比较严重,情况十分复杂。
      俞清志上任以后,积极革新区政,不准乡、保长为日伪军征粮,违者作汉奸论处。并建立了情报组织,及时掌握日伪动态,收到良好效果。1940年6月,俞清志得到日伪将袭扰三区的情报后,立即将部队悄悄转移至茅塔乡,并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将3个班的兵力分散潜伏在桑林、港汊和民居之间。傍晚时分,敌人的汽艇在圣塘港靠岸,当50多个日伪军神气活现地走上大溪桥时,俞清志一声令下,机枪、步枪齐发,突然遭到打击的日伪军顿时惊慌失措,象无头的苍蝇一样乱作一团。乘敌人混乱之际,俞清志迅速带领部队脱离虎口。第二天傍晚,又捕获了盛泽派来刺探军情的汉奸曹永生,经上级批准,就地枪决。首战告捷极大地鼓舞了队员的抗日信心,并得到百姓的称赞和拥护,开创了三区的新局面。
      此后,俞清志先后接纳了许多党员和进步青年进入三区开展民运工作,为地下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了基点,地下党组织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宣传,不断扩大共产党的影响,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抗日斗争。他们在农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组织群众办夜校,讲解抗日形势,教唱抗日歌曲;宣传老区实行的“二五减租”政策,召开减租减息说理会,迫使地主、富农同意减租。
      然而,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采取不抵抗政策,俞清志革新区政的行动与原有旧势力发生了矛盾,一些人借助日伪的势力为非作歹,欺压百姓。为了有力打击汉奸的气焰,排除旧势力的干扰,使三区走出一条抗日的路子,俞清志经周密计划和安排,决定除掉以青帮流氓为骨干的汉奸组织“安清同盟会盛泽分会”会长叶冠吾,以杀一儆百。
      1940年12月12日下午,俞清志、金大鹏等4人秘密潜入盛泽,晚7时许,他们四人怀揣短枪,由许永蓼领路,最后分开向毛家弄走去。是夜,盛泽街头千门闭户,罕有人迹。寒风中只有偶然传来“笃、笃、笃”的打更声,还有几声“馄饨——豆腐花”的叫卖声。他们先后来到馄饨担旁吃豆腐花,边吃边注意弄内叶冠吾家的动静。隔了一会儿,叶家门“吱咿”一声打开,一个中年人出来买了两碗馄饨,转身回家。许永蓼连忙示意,轻声耳语:“就是他!”于是尾随其后,来到叶宅门口。俞清志与沈文潮扼守大门,防止意外;金大鹏、潘逸溪入内动手。金、潘二人穿过厅堂,跨上楼梯,喊道:“叶先生在吗?”里面应道:“什么事?”“有人找你。”这时房门打开,只见鸦片榻上坐起一个四十开外的人,身穿一件肥厚的棉袍,显得十分臃肿,一个尖尖的脑袋,颈上长着一颗大肉瘤。他就是叶冠吾,“安清同盟会”盛泽会长,一个死心塌地为敌伪效劳的家伙。金大鹏先把印有苏州和平军团长的名片递了上去,叶冠吾十分傲气地直了直腰,“嗯”了一声,朝金大鹏瞥了一眼。这时,潘逸溪认准他是叶冠吾,举手一枪,“砰”的一声,叶冠吾随即仰面倒下,金大鹏紧接着又对准其胸部补了一枪。只听得“呼”的一声,命归西天。见此情景,他穿着狐皮大衣的小老婆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咣啷”两碗馄饨打翻在地。后人为此编了两句顺口溜:恶贯满盈一笔清,不吃馄饨吃“莲芯”(子弹)。行动结束后,俞清志他们迅速离开现场,穿小巷,绕河滩,进公园,钻桑地,径直向郊外奔去。为警告日伪和汉奸,除掉叶冠吾后,他们还沿途散发传单,上面写着:“叶逆作恶多端,丧尽天良,刺探军情,偷收军粮,东洋走狗,同样下场。”
      杀叶之举在当地产生强烈反响,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俞清志也清楚地明白,汉奸叶冠吾之所以敢为非作歹,不仅仅是他媚颜奴骨的本性使然,更有伪区政府与日寇沆瀣一气狐假虎威为他撑腰壮胆,要想号召全民抗日就必须除恶务尽。1941年2月,俞清志又带领3名战士来到盛泽区伪公所,大喝一声:“简汗青!”简汗青闻声而出。时为日伪盛泽区区长的他见有人冲他而来,预感不祥,但马上镇静下来。俞清志把帽沿向上一推,简汗青发现站在面前的正是让他日夜不安的俞清志。想起上次俞清志给自己信中的那句话:“再不悔改,叶冠吾的下场就是你的例证!”简汗青不由得魂飞魄散,但他毕竟是老奸巨滑之辈,于是强作精神,劈面问俞清志:“这里是区公所,你来干什么?”俞清志义正词严地喝道:“我是专程来找你的!”简汗青知道末日临头,心想“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于是拔腿就跑。说时迟、那时快,俞清志举枪便打,正中简汗青脑门,当场一命呜呼。卫兵听见枪声进来一看是俞清志,纷纷把枪一扔,逃之夭夭。
      抗日游击队和俞清志接连打击日寇,诛杀汉奸,声名鹊起,盛泽人民莫不欢欣鼓舞,街头巷议把俞清志传得神乎其神。而日伪军则怕得要死,恨得咬牙切齿,悬赏2000块大洋捉拿他。
      当抗日的火苗正要熊熊燃烧时,却迎来了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三四月间,大批“忠救军”涌入吴江,四处布设暗哨,搜捕共产党人,日伪军也频频扫荡,抗日形势发生逆转。然而,此时的俞清志还是着风险接收了从县党部青工队撤出的一批共产党员,让他们分别担任区大队副、区指导员、区分队长、各乡事务员和干事,他的正义之举俨然成了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忠救军”的魔爪悄悄伸向俞清志。
      1943年1月,“忠救军”嘉兴站接到总部密电,限其在24小时内处决俞清志,不得有误。密杀令交到常驻坛丘的李振琪手中。他获悉俞清志将亲自携带三区田亩交捐的钱款,由武装班护送去后方解交沈立群(因日伪大清乡,国民党县政府撤至安徽宁国县)。隐隐中察觉到风声不对的俞清志打算不去了。于是李振琪串通三区助理沈峙山,鼓动俞去后方。10日上午,沈邀俞坐船去严墓,李振琪集合全组人员,在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并派人做眼线,从坛丘一直跟踪到严墓。船一靠岸,沈峙山就借故走开,俞清志走到西汇街上时,遭到突然袭击,中弹牺牲。时年27岁。解放后,党和政府追认俞清志为革命烈士。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