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党史 >> 党史研究 >> 撰写论文 >> “中国第一布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中国第一布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2007/3/19 14:20:36    作者:  来源:  党史办    【字 号:  】   点击量:488

陈云根 陆建忠

      20多年前,在绸都吴江市盛泽镇一个名叫西白漾的围垦荡边,一群身体中流淌着纺织基因的人们走上了艰苦而辉煌的创业之路……
      一个奇迹由此诞生:
      面积,从最初的8000平方米,发展到目前的4平方公里,拥有10个交易商区;交易品种,从单一的丝绸化纤面料、原料,拓展到目前的装饰布、家纺、棉布、服装、纺织机配件等10余大类的数千个品种;常年入驻的公司及经营户,从建场初期的20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5000多家;产品销售,从本地及其周边地区,到全国各地,再从单纯的内销,拓展到目前的涉及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千万元,猛增至现在的300多亿元。
      20年,弹指一挥间。就在这20年间,昔日的乡镇小市场已赫然成为今天中国的“第一布市”。
      一、从“地摊市场”走来
      盛泽,素有“绸都”美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是盛泽丝绸纺织业悠久历史、生产规模及其影响力的生动体现与高度概括。作为传统产业,盛泽丝绸一直是吴江工业的支柱产业,并不断地得到发展,在全省、乃至全国丝绸业中也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到1985年,全县有丝织企业265家,拥有丝织机10308台,职工14911人,实现产值37422.14 万元,利税3356.6万元,固定资产净值7675万元。此时的产品销售,依靠的是企业各自为战、数量庞大的营销队伍走南闯北的推销。尽管吃尽千辛万苦,但产品的销售总免不了难尽人意。特别是由于产品对市场反应的滞后,都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于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当地人开始在盛泽街巷之间开设门市买卖布匹,有的更在马路两边搭建简易台板,居然也吸引了一部分购卖者。受这一“地摊市场”的启发,当时的地方政府敏感地感觉到市场的独特作用,于是,东方丝绸市场开始酝酿、筹建,1986年10月11日,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在盛泽正式开张。
      当然,当时建立市场的初衷,主要是为本地纺织企业拓展销售渠道,也为从业者由分散转向集中,便于管理和扩大影响。这样,东方丝绸市场虽然建起了当时颇为像样的门面房,但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在品种、档次上,都是初步的、低水平的,或者说,只是构筑起了市场的雏形。但就是这样,许多经营户仍完成了“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
      登堂入室之后,一些小老板开始不满足扮演“布匹搬运工”的角色了。于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敢吃“螃蟹”的老板自购织机、筹建工厂,开始由单纯贸易扩张转变为工贸一体。这是东方丝绸市场的第一次突变,也是非常可贵的一次突变。由此,借助这一有形市场,吴江丝绸的生产和销售之间的良性互动开始加温,形成了1999年至2000年盛泽民营纺织企业的第一波发展高潮。民营纺织企业的迅速发展,又成为东方丝绸市场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同时,来自福建、温州、广东等地的外地老板也发现了盛泽纺织产业大发展的商机,开始大批来到东方丝绸市场经商、开厂,形成了推动当地纺织业发展的又一股重要力量。于是,东方丝绸市场内车马喧嚣、人流涌动。一排排、一片片的门市商品房建起来了,福建路、温州商区建起来了。一个大型的纺织品专业市场就此崛起在了世人面前。
      二、20年春风化雨
      东方丝绸市场20年的发展,可谓是风风雨雨,跌宕起伏。市场在刚创办的时候,就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因为在当时国内还没有这方面的先例。除决策者外,几乎没有人看好这种专业的流通市场,厂商也不愿意进驻。政府只好动员当地的国有企业和乡镇企业先进场设摊,最原始的市场才得以形成。后来,随着人气的集聚,才把原来散落在盛泽街巷的一些个体商户吸引了过来。就这样,一个初具规模的专业市场才得以形成。
      市场第一次腾飞的时间是在1990—1995年期间。那个时候,各个行业蓬勃发展,纺织行业也不例外,东方丝绸市场的流通功能在那个时候得到了充分凸显,市场每天都吸引着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客商前来采购,市场的规模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客商的不断加入也开始不断扩大,在1995年的时候,市场就已经达到1000多家经营公司的规模。但谁也不曾想到,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对中国纺织业形成了一系列严峻的挑战,纺织品销售明显萎缩。当时,市场上已有不少经营公司由于无生意可做,面临倒闭的危险。而更大的威胁是,周边许多新兴的市场在此时以种种优惠政策来东方丝绸市场招商,直接造成了市场商户的外流。面对这种严峻的情况,市场管理部门一边积极向市委、市政府争取优惠政策,在税收、房租等方面对场内经营户实行优惠,一方面在整个市场内大力推进“尊商、爱商、富商”的服务措施,想为经营户所想,帮为经营户所需,甚至出现了市场管理部门出面为经营户担保贷款的情况。正是这种“保姆”式的服务,有效稳定了市场商家的信心,稳定了市场经营队伍,为东方丝绸市场的第二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坚挺不倒的东方丝绸市场犹如凤凰涅磐一般,从1999年下半年开始进入第二次发展的“黄金期”,即使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不断出现的纺织品贸易摩擦,也没能阻挡住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温州商区、福建商区、色坯商区、纺织市场等一批档次高、特点鲜明的商区和市场在此纷纷形成;市场的知名度在国内外也越来越大,不但全国各地客商慕名而来,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外客商也纷至沓来;市场经营户更是从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时期的2000多家迅速发展到现在的5000多家;市场交易额也从1998年的不足百亿元上升到2005年的300.85亿元,名列全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第一位,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布市”。目前,东方丝绸市场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之一,其产品价格直接影响全国同类产品的价格走势,东方丝绸市场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品市场价格形成中心。而对于国内外的采购商来说,这里更是他们心目中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价格最优的大型批发市场,其集聚和辐射效应为盛泽及周边地区纺织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
      三、20年造就“双核效应”
      盛泽的丝绸纺织已有3000余年历史,早在明朝时期盛泽就有纺织机近万台,自古就是中国的四大绸都之一,有着深厚的产业底蕴和“丝绸情结”,但盛泽纺织业的真正腾飞,却是在最近的20年时间里。其间,东方丝绸市场的作用功不可没。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东方丝绸市场不仅形成了强大的销售能力,更主要的是,东方丝绸市场已然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晴雨表”。盛泽纺织业正是依靠东方丝绸市场这个“晴雨表”所反馈出来的信息,依靠长年经营东方丝绸市场培养出来的快速反应能力,主动、及时地进行了四次“产业革命”。而正是这四次纺织“产业革命”,让盛泽纺织成为了行业的翘楚,东方丝绸市场也在盛泽纺织业的大发展中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第一次是“化纤革命”,主要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时只有化纤原料不受国家计划限制,而且“的确良”类的化纤面料十分紧俏,又无需凭票购买。于是,一些精明的商家从这个市场的缝隙中抓住了历史性机遇,一批纺织企业开始崛起。短短几年时间,盛泽的化纤纺织已初成气候。
      第二次是“体制革命”。1993年,盛泽当地的纺织业就开始探索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1998年后又掀起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浪潮。这就大大增强了盛泽纺织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活力。
      第三次是“无梭化革命”。从1998年起,盛泽的纺织企业瞄准了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开始进行“无梭化革命”,二三年内就引进了10万多台无梭织机,使盛泽迅速成为国内无梭化率最高的地区。这是盛泽纺织发展史上一次脱胎换骨的革命,盛泽纺织企业的装备水平一下子达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第四次是“外贸革命”。1998年,受亚洲金融风暴影响,盛泽纺织业受到严重冲击。于是几经市场洗礼的盛泽纺织企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外贸革命”。一时间,“生意好不好,主要看外贸”,成为盛泽纺织企业的口头禅。目前盛泽化纤绸约有50%出口国外,从而保持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得益于东方丝绸市场的四次“产业革命”,造就了盛泽纺织这一大产业。大产业托起大市场,大市场又推动大产业。由此,带来了强大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了一流的产业制造能力和产品品质,造就了大产业与大市场20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双核效应”。正是在这种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下,盛泽纺织业完美形成了从原料、纺织、织造、染整、织物深加工到服装服饰这样一个完整的纺织产业链。否则,盛泽就产生不了产业的高度集聚,就谈不上价格优势,客商就不会来,来了也会走,也就赢不来巨大的国内外市场空间。这是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成功的一个主要原因,也是盛泽不断创造经济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盛泽全镇丝绸纺织企业已近2000家,年产合成纤维100余万吨,各类纺织品100多亿米、织物染整20亿米、织物深加工20亿米、服装服饰5000万件(套)。一个以盛泽为中心,平望、黎里、震泽、横扇及相邻的浙江嘉兴部分乡镇为辅的巨大产业集群已经形成。而当地依托东方丝绸市场发展壮大的恒力集团、盛虹集团、丝绸集团、鹰翔化纤等多家骨干企业,年销售收入都超过50亿元。
      四、发展优势和前景目标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到东方丝绸市场考察时,在充分肯定东方丝绸市场成绩的基础上指出,盛泽是绢纺名镇,要适应发展形势,以建设中国第一大纺织贸易城为定位,不断拓展商务贸易功能,优化市场形态,建成世界级纺织品生产贸易基地。
      建设世界级纺织品生产贸易基地,使盛泽成为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这既是省委书记的希望,也是吴江人民的憧憬。
      东方丝绸市场风雨兼程2 0年,已荣登全国纺织品服装市场第一位。但要实现上述目标,前路依然漫长,任务同样艰巨。近几年,国内又兴起一股纺织品市场兴建热潮,光长三角地区就涌现纺织服装城10余座,涉及资本近百亿,城城都想做“业内航母”。面对未来,东方丝绸市场能够承担起建设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的重任吗?
      面对这些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和挑战,20岁的东方丝绸市场既要直面困难,迎接挑战,更要苦练内功,树立信心。
      苦练内功,需要发挥好现有优势。目前,东方丝绸市场及其依托的盛泽纺织业具有较为明显的四大优势:一是集群优势。现在,盛泽全镇有丝绸纺织、服装企业近2000家,拥有300亿元资产,占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其中资产超亿元的企业有30多家,形成了一个在国内纺织业界颇具知名度的企业集群。二是配套优势。当然,最大的配套优势是产业和市场的相互依托以及由此产生的“双核”作用。此外,从生产上看,盛泽纺织业已形成了从原料—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服装服饰的生产链,而且大型企业的产品研发机构实力不凡,产、研颇为协调,为盛泽纺织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市场上看,东方丝绸市场的货运中心已开通了32条直达全国各大中城市的货运专线,银行以及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门类齐全,服务周到,而且与纺织生产相关的各种设备、原料等的销售也在市场内形成了相当的规模。三是技术优势,近几年中,化纤行业熔体直接纺丝技术、海岛法纺丝技术的应用,美国杜邦3公司GT新技术落户盛泽,抢占了化纤原料先进技术的制高点;在品种开发方面,通过自主开发、“产学研”联合开发等手段,新产品的研发能力一直保持在“一天出小样、两天出大样、三天出批量”的水平,这在国内的许多市场是无法比拟的。四是品牌优势,近两年是东方丝绸市场品牌塑造的丰收年,五大国家级面料产品开发基地相继落户盛泽,东方丝绸市场也获得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纺织品开发贡献奖”,加上已经荣获中国名牌称号的茶花牌真丝绸、迎春牌桑蚕丝等等,充分表明了盛泽纺织业领先的开发能力,也彰显了盛泽纺企的品牌实力。
      不断培养并发挥好这四大优势,是东方丝绸市场从“地摊市场”成长为“中国第一布市”的重要原因。继续发挥好这四大优势,并不断扩展、造就新的优势,是建设世界级纺织品生产贸易基地,使盛泽成为中国纺织贸易第一城的重要前提。
      壮哉,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加油,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祝一路走好,越来越兴旺。

(作者单位:中共吴江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