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党史 >> 党史研究 >> 撰写论文 >> “一 国 两 制”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一 国 两 制” 的 理 论 与 实 践

2005/6/27 18:07:34    作者:  来源:  党史办    【字 号:  】   点击量:925

——邓小平与“一国两制”
吴江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刘建华
“一国两制”是制度创新的杰作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此同时,国际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从而为提出并确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及香港澳门百年后回归祖国问题的方针创造了新的有利条件。在此背景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在毛泽东、周恩来关于争取和平解放台湾思想的基础上,确立起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
“一国两制”的概念就是“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实行两种制度”。邓小平同志集中全党全民的智慧,明确表述说,“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目的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保持香港、澳门和台湾的稳定繁荣。“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正式使用了“一国两制”的措辞。同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为循此解决历史遗留的港、澳、台问题埋下了伏笔。1984年6月、7月、12月邓小平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我们非常关心香港的过渡时期》、《中国是信守诺言的》三个重要谈话中继续全面阐述了“一国两制”思想。后来邓小平及党的其它领导人多次对“一国两制”作了具体的解释,并成为党和国家及其职能部门对外政策的依据。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思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点上。一是“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邓小平说,我们承认台湾地方政府在对内政策上可以搞自己的一套。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虽是地方政府,但同其它省、市以至自治区的地方政府不同,可以有其它省、市、自治区所没有而为自己所独有的某些权力,条件是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的利益。二是“一国两制”的核心是祖国的统一。邓小平说,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实现真正的统一,前人没完成的,我们完成,后人会怀念我们,不做这件事,后人写历史总要责备我们。这是大事,前人没有完成,我们有条件完成,这个不苛刻。我们为完成统一祖国的大业,充分考虑台湾能接受的条件,不充分为对方着想,不考虑对方是不可能的。三是“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说,“一国两制”要讲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里允许一些特殊地区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搞几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确定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体,10亿人口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在小范围内允许资本主义存在,不会改变大范围的社会主义性质,而且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四是“一国两制”长期不变。早在1979年1月8日,邓小平在回答美国客人提出的“你们是否要在将来某个时期激烈地改变台湾的现状,在台湾实行共产党制度”的提问时,明确表态,将来台湾实行什么制度,可以根据台湾人民的意志去决定,愿意选择什么就选择什么。我经常说一百年,一千年,意思是指长期,我们不会用强制的办法使它改变。1981年8月26日,邓小平对一位海外知名人士说,如和平解决不可能,不排除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既使武力方式解决,台湾的现状也可以不改变。1983年邓小平在中央会议上说,恐怕50年要定,定50年,更放心。50年我们也发达起来了。这样使人们感到我们政策的连续性、可靠性。根据邓小平这一思想,“50年不变”被正式写入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这几条比较集中地代表了两制并存的构想,成了既定的国策,而不是权宜之计,是邓小平作为伟大的政治家所具有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生动体现,又是他作为伟大的改革家身体力行、敢于制度创新的惊世杰作。
 
“一国两制”是实践证明了的政治科学
 
“一国两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尊重历史、尊重实际的基础上,对和平共处思想作了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是解决国家和平统一问题的最佳方式,也为世界提供了解决国与国之间某些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将长期并存,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环境下,通过实行“一国两制”,不仅坚持了祖国统一的原则,也能从根本上结束国家的分裂状态,消除民族分离之苦,而且又充分照顾到各方面的利益,使海峡两岸的中国人民免受战争带来的损失和创伤,并继续保持这些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这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实际上代表着中国未来走向的一个大的发展战略,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举措。
如果我们站在中华民族复兴和国家整体利益的高度来看待“一国两制”,就不难看出,这一政策决不是为了一党之私,而是基于对中国未来发展和选择现代化道路的大判断,是基于对两岸关系新的思考和反复权衡。回顾一下历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政策的出台是与中美建交、国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东西方冷战结束,中国作为世界政治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市场化国家,理应创造出和平稳定的内外环境,抓住机遇,实现民族国家的经济振兴。而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民族国家的统一无疑就成了中国在21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现实选择。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必须走的是一条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它将使世界格局更为平衡,国际社会更为安全;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使人类的文明和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模式和文化借鉴。在这样大的政治背景下,和平统一就成为中国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和平统一就要改变“一方彻底吃掉一方”的传统思路,“一国两制”正是突破这一传统思路,在统一过程中对国家形式的调整作了符合实际和客观的判断。找到一个各方面都认为好的方案,不仅能解决台湾问题和港澳领土主权问题,也有利于我们走向世界。
“一国两制”提出20年来,已经在香港和澳门得到了实践,有了两个成功的典范,而且“一国两制”在香港有香港的方式(港人治港),在澳门有澳门的不同(澳人治澳),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对台湾也会联系台湾的特性,根据台湾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台湾同胞利益的“基本法”来。如钱其琛副总理对台湾问题的“钱七条”就提出了比港澳地区“一国两制”更宽松的条件,进一步落实了对台湾两制并存,高度自治的问题,为中华民族集中所有力量,谋取更高的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找到了一条路子。
   
“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由之路
 
众所周知,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必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 出去。台湾的前途在祖国大陆,只有与祖国大陆走向统一,才是唯一的、正确的、科学的选择。而实现两岸的最终统一,就其模式方式形式种种而言,无论是从近期来看还是从长远来看,“一国两制”都是最佳的方案和最有利的图式。它体现出四大好处: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和平为取向;保证了台湾同胞享有充分权力;使两岸互利互赢。“一国两制”在香港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充分显示了这一构想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可行性。现在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通过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日益加深了对“一国两制”的理解和认同,许多人士对“一国两制”的方针的可行性表示信服,认为台湾当局只有接受“一国两制”同大陆谈判统一,才是台湾唯一可取的前途。就当前来讲,台湾问题只是一个中国的问题,不存在“一中一台”、“一边一国”、“台湾独立”的可能性,台湾当局如果希望维持现状,就必须在一个中国前提下维持现状,放弃不切实际的分裂幻想。要正视这样的现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两岸统一的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是势在必行,是人心所向。统一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两岸一衣带水,血脉相连,有着相同的文化,相同的历史,相同的风俗,相同的语言。绝大多数台湾省人都是几代之前从福建等大陆地区迁徙过去的,两岸同胞本就是一家人、一家亲。经济上大陆对台湾资本的吸纳使台商获益丰厚,两岸贸易带给台湾的顺差年年递增。目前已有7万多家台商、120万人以上的台胞、600亿美元的台资在祖国大陆,台湾经济以大陆为腹地,将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都为“一国两制”深入台湾民心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及心理基础,“中华一体”的观念更具有强大的凝聚功能,始终维系着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同时,“一国两制”不仅被世人公认,也为英美等西方国家首脑所认同,正如邓小平在1984年2月22日会见外宾时所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期在视察广东时更加明确指出:“两岸的中国人携起手来,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就一定能发展得更好。”可以预见,凭着中国人的政治智慧和能力,两岸双方抓住历史机遇,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通过对话和协商(台独分子除外),一定能够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两岸政治分歧的办法和途径,最终完成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历史使命。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