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7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党史 >> 党史研究 >> 撰写论文 >> 邓 小 平 理 论 永 放 光 芒

邓 小 平 理 论 永 放 光 芒

2005/6/27 18:06:06    作者:  来源:  党史办    【字 号:  】   点击量:535

——试谈邓小平“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发展
中共吴江市委党史办  陈云根

在笔者眼中,邓小平是毛泽东之后中国最伟大的人物,是一本大书、厚书,必须好好学习;在国人眼中,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的思想理论在中华大地上利在当代,功在千秋。邓小平“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震古烁今,意义深远,已经由我国的宪法赋予法律化,成为我们一心一意地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在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纪念伟人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今日重温,更使我们倍感他的思想理论的科学性、现实性和指导性的无穷力量。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和执着的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智慧与心血同伟大祖国的历史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20世纪中国人经历的屈辱、抗争、胜利的艰辛历程始终休戚与共,同人民共和国走过的辉煌、曲折与再度辉煌的发展道路更有着血肉相关的历史因缘。正如他这样坦露自己的心迹一样:“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句简洁朴实的话,是邓小平同志的深情表白,短短22字,却充分表现了小平同志与亿万中国人民之间的血肉深情,充分表现了小平同志对祖国和人民最真挚的热爱,充分表现了小平同志全心全意为祖国服务、为人民造福的公仆情怀,充分表现了小平同志一生追求、奋斗的缘由与归宿。语言极简而情意极深。邓小平的革命生涯,充满着生生不息的变革、奋进与开拓,融博大的战略思想与不懈的务实精神于一体,寓伟大于平凡,而又极其传奇色彩。为从一个侧面历史地展现邓小平的思想、业绩和风范,作为基层的一名党史工作者,要把事情说清楚、准确,殊非易事,我自知力不从心,只好不揣浅陋,尝试写下一些邓小平关于“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及其发展的演进过程,以缅怀伟人百年诞辰。
一、“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由来与形成
邓小平关于“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经过深思熟虑,反复酝酿才提出来的,具有特别深刻的时代背景,是一个富有远见卓识的战略构想,也是一定时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必然产物。
(一)“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包括这一概念的开始使用,主要是对“文化大革命”深刻反思的结果和对社会主义发展命运的战略考虑。“文化大革命”这场内乱的浩劫,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养成,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因此,邓小平同志在十届三中全会复出前后,就强调要完整地准确理解毛泽东思想,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要搞好党风;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教育和科学搞上去。从1977年5月24日《“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① 起,到1978年12月13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② 这篇被称为实际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的重要讲话止,这期间主要有17篇文章问世。这些文章围绕“实现四化”这一中心议题,大都反复强调要在思想战线、社会风气、教育科学这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上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把这些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的任务,集中归纳到“精神文明”这一概念之内,果断地提出“两手抓”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必要条件。十一届四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叶剑英在国庆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1979年10月30日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的讲话,集中体现了中央的这一思想。1980年12月20日中央工作会议上,当时中国社科院负责人李昌专门给邓小平写信,强调要在“鲜明有力的动员全党全民行动的总口号”中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为一个目标提出来,使我们党“从林彪‘四人帮’的破坏和‘左’倾路线的打击下恢复过来,清理思想,振足精神,摸清中国四化道路,昂首阔步地前进”。邓小平批复此信印发给与会同志,并在12月25日大会讲话中再一次强调了“两手抓”和精神文明的重要性,还首次论述了“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问题决议把它作为“文化大革命”重大教训来拨乱反正,呼吁要坚决扫除长期存在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达到登峰造极的那种轻视教育科学文化的歧视知识分子的完全错误的观念,从而把“两手抓”和“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重点提了出来。
(二)“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这一理论内容的充实和体系的形成,是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不断深化的重大硕果。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把“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篮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复强调,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善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之间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发展和改革推动了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又从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中获得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他又指出,改革开放总会有些风险,总会出现一些消极的东西,但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这些消极现象是会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的。很清楚,就是在这样一个改革与发展相互推进的伟大实践中,才使得邓小平关于“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由“萌芽型”、“胚胎型”不断得到了嬗变和演进。
翻开《邓小平文选》三卷,我们不难知道针对着“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破坏和改革开放起步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如何逐步明确“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基本方面内容的;是如何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的;是如何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的。特别是党的十二大又如何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问题从思想上理论上作了初步的比较系统的阐述的。
从十二大到十二届六中全会,一方面,精神文明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另一方面,党和社会风气仍未获得根本性的好转。一些地方原先早已绝迹的黄、赌、毒、迷信活动等丑恶现象死灰复燃,拐卖妇女儿童也时有出现;一些地方甚至形成了危害极大的黑社会势力;一些农村出现了“不听村长听族长”的怪现象。凡此种种,不仅冲击着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严重败坏了社会风尚,严重地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在1985年9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邓小平痛陈了存在问题的严重性,重申了“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他语重心长地对与会代表说:“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③ 为了解决这一严重问题,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设计的高度,阐述了“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解决了精神文明建设中一系列带根本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这一纲领性的文件,标志着邓小平“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科学体系框架已基本形成。
之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全会通过的决议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相反,十年里在两个文明上存在的“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这一明显的倾向,导致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出现失误,终于在1986年底发生了学生闹事,1989年春夏之交又发生了骇人听闻的动乱。邓小平对这些事件的性质及其发生的原因作了深刻的剖析,要求全党聚精会神地抓好党的建设,坚定不移地贯彻“两手抓”的战略方针。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认真贯彻落实邓小平的政治嘱托,“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出现了重大转机。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深刻地提出了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党的十四大要求全党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把“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无疑也是向我国“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必须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手都要硬等深刻而又辩证的战略思想学习认真,贯彻有力,落实坚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保证了我国“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扎扎实实地深入下去,中华大地上终于迎来了“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春天。
二、“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体系与内涵
同任何思想理论的发展一样,邓小平“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也同样经历了一个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并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发展的过程,逐步形成了由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根本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组织领导等一系列重大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的科学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问题上,邓小平从精神文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精神文明和现代化的关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关系,阐述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重要目标,同时又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保证。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上,邓小平紧紧抓住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这两方面的基本问题,明确提出:我们的目标是“四有”,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他强调“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④,特别是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上,邓小平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导思想和遵循的原则。比如,他在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时,同时他又指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而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强调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时,同时又指出这和别的工作一样,要把经济工作当作中心,要有利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在指出改革开放必定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时,同时又指出要用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来解决问题,这在实际上是明确了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平常建设的方针。他还特别重申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求思想文化和教育战线上的同志,人人要立志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指导思想和操作性很强的原则为后来的社会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科学性。
——在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问题上,邓小平分别从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纪律等方面,作了大量明确而又具体的阐述。在思想建设方面,他强调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用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在道德建设方面,他强调要加强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共产党员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提倡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和集体利益;在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方面,他强调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双百方针”,努力致力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在民主法制纪律教育方面,他强调要加强组织纪律性,保证理想的实现。邓小平同志的这些宏论,字字珠玑,字斟句酌,振聋发聩,我们要一以贯之地为实现这些既定的任务而奋斗。
——在加强和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问题上,邓小平提出要“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⑤。他反复强调要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改善党的领导,最主要的就是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抓精神文明建设,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⑥,关键是要抓好党风建设和领导干部的以身作则。
上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曾深有感触地说:“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⑦”1996年10月1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深刻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实践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就一定能体现人民的意愿、时代的要求,把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推向前进。”现在回过头来看,邓小平关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一贯的,领导工作中出现过失误,执行中出现不一贯的问题,也是他最先发现、最坚决指出、最强调纠正的。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倡导者、擎旗手。
三、“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思想的意义与贡献
有人也许认为二十多年前的话,今天不适合了,但是,邓小平理论永放光芒,真理决不是短暂的,且看“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等理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分三步走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历史性的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揭示了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当时还没有提“政治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进程,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一大贡献。
现代化是一个没有国界的课题。世界上并存着形式多样的现代化的理论模型和实践样式,中国地处东亚,搞现代化又是后发式的,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在谋划中国的发展道路时,曾鲜明地提出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而小康社会正是由邓小平首先提出的一个新概念,20世纪末建立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当年提出的一个奋斗目标(这个目标我们现在已经实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政治家,他在思考到底怎么来实现毛泽东、周恩来在四届人大会上提出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经过调查研究,特别是到美国、日本考察访问以后,他深深地感到,由于我们自己的失误,耽误了20年的时间,和世界现代化的距离拉大了,究竟用什么样的概念来概括我们在20世纪末要达到的那个“方位”呢?邓小平明确地说:“我们的目标,第一步是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⑧”我们只要认真学习研究一下邓小平关于小康社会的全部论述,即不难发现,他讲的小康社会不仅仅是限于经济和生活指标,而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国防、精神文明建设在内的全方位的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概念。
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邓小平小康社会理论中一个重要内容是小康社会是一个科学教育投入有较多增加的,精神文明建设将有大变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只要读一读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⑨、《视察江苏等地回北京后的谈话》⑩等文章,就可以清楚地领会这一点。现在我们常谈的“三个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这是与“两个文明”一脉相承的,是继承与发展的高度统一。因此,我们必须系统地而不是片面地或零碎地学习邓小平关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论,系统地而不是片面或零碎地学习和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科学体系。
(二)、邓小平“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中国在世界范围综合国力竞争中赢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它对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和强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民族利益、国家利益,始终是邓小平考虑研究中国问题的着眼点和立足点。自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格局发生了大变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以后,中国发展的机遇加大了,同时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加大了。中华民族要复兴,国家的综合国力要增强,毫无疑问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这是基础。但对于一个积弱已久,经济文化落后而又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来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经济实力总是处于相对弱势,要想在一个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横行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在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把综合国力中的科技力、文化力、学习力、创新力、发展力和政治力等各种要素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使之成为支持经济又同经济力融为一体的国家整体实力。这就是邓小平讲的:“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⑾”因此,在把物质文明搞得更好的同时,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是我们这样一个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国家增强综合国力的大对策、大举措、大手笔,势必会增加我们在国际舞台上说话办事的份量,提高我们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
(三)、邓小平“两手抓”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补充和发展,堪称惠及当代,功在千秋。
“你方唱罢我登场”,是当今世界风云激荡的一个真实写照。世界社会主义政治运动曲折发展的历史,可谓教训多多,记忆犹新。原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先是长期墨守成规、继是放任自由化思潮泛滥,名日“新思维”,结果实际上是“散思维”,从而导致了国家“易帜”;我们在六七十年代发生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和八十年代末又发生了动乱等,结果使文化道德在内的精神文明建设等遭受到了大破坏,导致一部份人人心扭曲,一些地区社会失安,其中的问题或说教训固然有许多,但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没有搞清楚。社会主义建设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民主法制建设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精神文明建设自身又如何搞,精神文明建设内部的思想建设、道德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民主法制纪律教育的关系如何协调和整合,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是关系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关系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是否成功的重大问题。从这个视角来学习和研究邓小平“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就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有重大指导意义的问题。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邓小平“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构想为我们设计了一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篮图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1985年10月23日,有一位外宾曾问:“中国共产党一直教育人民要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现在经济改革,你们教育人民要致富,出现了少数贪污腐化和滥用权力的现象,你们准备采取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问题?”邓小平一边抽烟,一边一字一句说:“我们主要通过两个手段来解决,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这些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也不可能靠几个人讲几句话就见效。但是我们有信心,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有能力逐步克服并最终消除这些消极现象。”这位外宾紧接着又问:“这种现象是否反映了一个潜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即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邓小平弹了弹烟灰胸有成竹,掷地有声地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加强,目前社会上那些消极的现象也必然会逐步减少并最终消除。⑿”邓小平和这位外宾的对话高屋建瓴,铿锵有力地告诉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必须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惠及十几亿人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小平同志还凭藉他特有的政治经验和丰富的学识,高度的智慧和深邃的洞察力,谆谆告诫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精神文明,必须把经济的发展与教育和法律两个手段的运用、把经济的发展与教育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伟大创举,也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伟大的探索。
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需要。”在新世纪新阶段,胡总书记专门强调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必须协调发展,足见其现实意义十分重要,表明了中央有坚强的决心要遵循邓小平开拓的正确道路,把“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贯彻下去,同时也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全面正确地理解“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精神实质,共同把它落实得更好。
1997年2月,邓小平逝世,老革命家薄一波惊悉后曾含泪写下“一人千古,千古一人”的挽联,表达了对这位20世纪中国伟人的崇高敬意和评价。伟人仙逝,思想永存。邓小平同志关于“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将永远引导和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我们要永远高举;邓小平“两手抓”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理论我们要永远学习。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音容笑貌将永远活在中华儿女的心里!
 
注释:
①这是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四日,邓小平同志同中央两位同志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二卷38页——39。
②这是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三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二卷140页——153。
③这是一九八五年九月二十三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4页。
④这是一九八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加蓬总统邦戈时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05页。
⑤这是一九八三年十月十二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9页。
⑥这是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52页。
⑦这是一九八九年三月四日,邓小平同志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87页。
⑧这是一九八六年六月十八日,邓小平同志会见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联邦德国、巴西以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的荣氏亲属回国观光团部分成员和内地的荣氏亲属时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61页。
⑨这是一九八三年四月二十九日,邓小平同志会见印度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央代表团时谈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7——28页。
⑩这是一九八三年三月二日,邓小平同志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邓小平文选》第三卷24——26页。
⑾这是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九日,邓小平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20页。
⑿这是一九八五年十月二十三日,邓小平同志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回答提问的一部分。“一位外宾”是指格隆瓦尔德(美国时代公司总编辑)。《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48——149页。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