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业务指南 >> 党史编修 >> 党史宣传 >> 党史课堂 >> 1936--2006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习资料(上)

1936--2006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习资料(上)

2006/3/28 17:47:13    作者:  来源:  党史办    【字 号:  】   点击量:546

编者按:今年10月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指导,中央红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被迫于1934年10月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除陕北外,其它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长征胜利结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所完成的这场惊心动魄的长征,以它特有的伟大推动了中华民族解放的历史车轮。长征使中国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的不畏千难万险的英雄主义精神,已经突破了国度的限制,成为人类活动史上无可比拟的精神法宝。今天我们在向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的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温长征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将进一步增添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力量,更加自觉地在赢得今天、创造未来的征程中建功立业。
    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将长征的有关资料,在网上向大家进行介绍,供大家了解这段历史,更好地学习、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的时间及所经省份
红军长征的时间一般是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为起点,到l936年10月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为止计算,历时两年整。历经省份也是以中央红军行进路线为标准,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陕西,共十一个省。
    在中央红军1934年10月长征开始以前,中共中央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曾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六军团、红二十五军等三支红军部队先行突围远征。随后,红军三大主力军开始长征。
    红一方面军于l934年10月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于l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会师。
    红二方面军于l935年11月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转战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康、甘肃七个省,于l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四方面军于l935年3月从川陕根据地出发,由于张国焘错误路线的影响,使得部队转战四川、陕西、甘肃,西康,青海等五个省,最后与红二方面军一起于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
    简称“红一方面军”。亦称“中央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l930年8月23日,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的永和会师,经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前委联席会议决定,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前委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云卿任参谋长,杨岳彬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三军团。1931年11月,红一方面军总部撤销,所属各部归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统称中央红军。1932年6月,中央红军复称红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周恩来先后任总政治委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l933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总部成立,并兼红一方面军总部,朱德任总司令兼方面军司令员,周恩来任总政治委员兼方面军政治委员,叶剑英任方面军参谋长,杨尚昆任方面军政治部主任。至1933年春,红一方面军先后取得了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的胜利,共歼敌9万余人,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增编了第五、第七、第八、第九军团,红军发展到约14 万人。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遭到失败。1934年1月,红军总部同中革军委合并,红一方面军再次称中央红军。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初期,“左”倾冒险主义者又犯了逃跑主义错误,致使红军遭受重大损失。l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与指挥下,实行灵活机动的战
略战术,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接着,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于1935年6月在四川西部懋功(今小金)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为了贯彻党的抗日方针,红一方面军继续北上,于lO月19日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同红十五军团会师,同时恢复红一方面军名称。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王稼祥任政治部主任,辖第一、第十五军团。11月下旬,红一方面军取得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l936年2月至5月,使用“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番号,组织了东征战役,使陕北苏区得到恢复和发展。5月18日,以红一方面军为主,成立西方野战军进行西征。至7月底,经过两个多月的作战,开辟了纵横200余公里的新根据地,为开创新局面创造了有利条件。抗日战争开始后,红一方面军和陕南红军等部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
简称“红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4年10月24日,红二、红六军团在黔东印江县木黄会合,当时虽未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关,但两个军团已成为团结、统一的战斗集体,并由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统一指挥红二、红六军团的作战行动。同年ll月至1935年8月,发动了湘西攻势,恢复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粉碎了国民党军80多个团的“围剿”,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的突围作战和战略转移。在斗争中、红军发展到1.7万余人。l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主力从湖南桑植地区出发,突破了敌军l30多个团的包围,离开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战略转移。l936年7月,红二、红六军团在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后,到达西康(今属四川)甘孜,同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同时红二、红六军团奉中共中央命令,与红三十二军(由红一方面军的第九军团改称)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肖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李达任参谋长。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张国焘继续进行反党分裂活动,遭到红二方面军领和广大指战员的抵制与反对。由于朱德、任弼时、贺龙、刘伯承等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张国焘被迫放弃他的反对党中央的活动。7月上旬,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lO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之后,红二方面军和其他红军一起,于11月参加了山城堡战役。西安事变后,红二方面军参加了反击何应钦的“讨伐叛逆"军事行动。抗日战争开始后,编为八路军第一二0师。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
简称“红四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1年11月7日,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四军、红二十五军于湖北黄安(今红安、)的七里坪,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兵力近3万人。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治委员,刘士奇任政治部主任。1931年11月至l932年5月,红四方面军先后取得了黄安、商(城)潢(川)、苏家埠、潢(川)光(山)等战役的胜利,共歼敌约6万人,红军主力发展到4.5万余人。l932年6月,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由于当时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张国焘战略指导上的错误,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军的“围剿”。10月,除留2个师在苏区坚持斗争外,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 2月转移到四川、陕西边界地区,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l933年至l934年,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2次大规模的围攻,并与王维舟、杨克明等领导的川东游击军会合,部队发展到8万余人,扩编为第四、第九、第三十、第三十一、第三十三等5个军。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退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8月,红一、红四方面军混合编为左、右两路军共同北上。领导左路军的张国焘在到达阿坝后,违抗中央北上抗日的决定,擅自率领红四方面军南下,于lO月另立中央,分裂党和红军。此后,红四方面军经半年苦战,因政治、军事指挥错误,终于放弃天全、芦山,被迫于l936年2月向甘孜地区退却。7月,同到达甘孜的红二方面军会师。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和政策,经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关向应以及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对张国焘的分裂主义错误作了坚决斗争,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与新成立的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lO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此后,张国焘又盗用中央名义,擅自命令红四方面军主力和红五军团2万多人组成西路军渡黄河西进。途中与马步芳、马步青骑兵辗转奋战,屡遭伤亡,军团长董振堂等壮烈牺牲,最后部队仅剩800人,在党中央接应下回到陕北。抗日战争开始后,红四方面军的第四、第三十军和陕北红军等编为八路军第一二九师。
 
长征一词的最早由来
红军长征,一开始叫“突围行动”、“长途行军”、“战略大转移”等。l934年10月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王明,曾经把红七军团和红六军团l934年夏天进行的突围行动称作“长征”。但是,当时共产国际和国内联系中断,国内并不知道王明使用了“长征”这个名词。1935年9月,中央红军主力进入甘南后,在一次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第一次把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称作长征。但会议内容只能传达给中央委员,所以,长征这个词没有广泛使用。不久,毛泽东同志提到“两万多里长征”,这才使“长征"这个新名词得到广泛的宣传和使用。以后,毛泽东同志在一次讲话中,第一次提到“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概念。在以后的一次党的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又对“长征”作了精辟的论述。这样,“长征”就成了红军战略大转移的专用名词。
 
抗日先遣队北上
    为了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卖国和制造内战的罪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在军事上威胁敌人的后方,吸引和调动敌人,以减轻对中央根据地的压力,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于1934年7月5日发布政治训令,派红七军团以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名义,进入闽浙赣边区创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7月6曰,红七军团三个师共六千余人,在党中央代表曾洪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的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攻占罗源、庆元后,留下一个营在当地开展游击战争,创立革命根据地。主力部队则进入闽浙赣根据地的重溪,同红十军会合。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合编为红十军团,受中央军区指挥。为领导红十军团和创建新根据地,按照中央军区的决定,组成以方志敏为主席,有刘畴西、乐少华、聂洪钧、刘英参加的军政委员会,随红十军团行动。部队整编后,红十九师仍为先遣队,在当地异常活跃,直逼芜湖附近。l2月12日,他们在汤口地区同军团部率领的第二十、二十一师会合。
南京政府为防范和拦阻先遣队的去路,急调五个师、两个独立旅和四个保安团进行堵截,展开了激烈的战斗。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军团领导决定部队返回闽浙赣根据地休整,然后分头出动,继续执行创建闽浙皖赣根据地的任务。l935年1月,红军主力约两千人,在怀玉山地区被七倍于我的敌人包围,奋战数日后大部壮烈牺牲。方志敏在突围中被捕,后被杀害于南昌。北上抗日先遣队虽遭失败,但却以实际行动揭露了国民党的卖国罪行,推进了群众抗日运动的发展,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
 
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后开始长征
    1933年夏,蒋介石集中一百万人的兵力,对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直接用于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兵力有五十万人。
王明左倾错误统治的党的临时中央迁到中央革命根据地以后,博古和李德(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在作战指导上实行了一系列错误原则。当敌人已在加紧准备第五次“围剿”时,他们不是指示红军积极进行反“围剿”准备,而是命令红军继续在江西和福建作战,实行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分离作战方针。9月下旬,敌人占领黎川后,他们还继续实行军事冒险主义,命令红军北上歼敌,企图恢复黎川,御敌人于根据地之外,但红军除在洵口与敌遭遇歼敌三个团外,从10月上旬到ll月中旬,先后进攻白区内敌人重兵扼守的浒湾、资溪桥等据点,都遭到失利。此后,“左”倾错误领导者由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为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致使中央红军在历时一年之久的第五次反“围剿”中接连失利。l934年10月初,敌人继续向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推进,博古等惊慌失措,决定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转移到湘西与第二、六军团会合。结果,红军在根据地内部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完全丧失,不得不退出根据地。l0日,党中央和红军总部从瑞金出发,率领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共八万六千余人,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红军长征中突破第一道封锁线
    中央红军长征,最初计划是从西南方向的江西信丰一带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然后沿赣粤湘桂边境,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
信丰一带是敌人第一道封锁线,有粤军三个师另一个独立旅把守,重要路口和山上都构筑了各式砖石工事。l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第十、三、五、八、九军团、教导师及中央机关八万余人,从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等地出发,向距信丰约七八十公里的于都集结,尔后南渡贡水,分左中右三路突围。左路前为一军团,后为九军团,右路前为三军团,后为八军团;中路是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五军团担任后卫任务。10月21日开始突击敌人的防线,经几小时战斗,就把敌人吹嘘的“钢铁封锁线”冲垮了。当晚占领了信丰左右的王母渡、韩坊、固陂、新田等地,守敌退到安西。红军派出部队监视安西、信丰、安远三点之敌,25日从这三点之间,全部渡过了信丰河。
 
红军长征后中央根据地成立中央军区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时,党中央决定留下红二十四师、十多个独立团及其他地方部队共一万六千余人,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后,整个革命形势走向低潮。l935年1月主力红军到达湘西黔东后,蒋介石一面指挥主力追堵长征的红军,一面又集中很大力量回头对付中央根据地。中央根据地的情况则更加紧张,赣粤边的情况也随之紧张起来。但是,国民党不抗日,坚决反共,激起人民的反对。红军采取了新的斗争方式——积极开展游击战,寻找机会,打击敌人,壮大自己,发展革命形势。为了更好地开展斗争,当时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成立了以项英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以陈毅为主任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1934年10月22日,又成立了中央军区,由项英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负责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及闽浙赣边地区的斗争。
中央军区直接领导的红二十四师和三个独立团,虽然以消极防御方针抗击敌人的进攻,至l935年春大部遭到损失,但赣粤边的游击队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给了国民党部队以沉重的打击,得到群众的热烈拥护。抗日战争开始后,南方各省的红色游击队编为新四军,开赴大江南北敌后战场,坚持了八年抗战,为中国革命建立了伟大功勋。
 
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师建立湘鄂川黔边根据地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湘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被敌人占领后红六军团于1934年7月初转移到永新东南一带继续坚持斗争。这时,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为发展湖南的游击战争,决定红六军团离开湘赣根据地,转移到湖南中部,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并向北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络。
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行程五千余里,战胜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六军团于10月24日到达黔东,与红三军在印江县本黄胜利会师。26日,两军在四川酉阳南腰界召开会师庆祝大会。会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并以红二军团总指挥部的名义,统一领导和指挥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10月28日,红二、六军团从黔东出发,向湘西地区发动攻势,以策应中央红军长征。ll月16月,红军在永顺之龙家寨地区,于运动中歼敌两个旅大部,俘敌二千余人,缴枪二千二百余支。接着,又在常德以西浯溪河地区歼敌近两个团,红二、红六两军团进入湘西后,占领了永顺、大庸、桑植三座县城,控制了龙山、保靖、桃源、慈利、常德等县的部分地区,并进行了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和组织游击队的工作。ll月26日,中共湘鄂川黔边省委宣告成立,任弼时任书记,同时成立了湘鄂川黔革命委员会和军区等领导机构,贺龙兼革命委员会主席和军区司令员。
 
长征中中央红军干部第一连组成
    长征中,在红军总部后面有一个特别的连队——中央红军干部第一连。这个连队有年轻的士兵,也有拄着拐杖的老头,还有女兵和文化人。其中年纪最大的是徐特立同志,五十八岁;其次是谢觉哉同志,五十岁。
这个连队是1934年10月由中央根据地各个部门抽调的一批干部临时成立起来的。当时,从瑞金到湖南湘江畔,前有敌人阻截,后有敌人追赶,左右有敌人夹击,天上还有敌人飞机来轰炸、扫射,干部连”白天不好行动,一般都是夜行军。在江西突围中,尽在敌人队伍的空隙里钻,晚上不能点火把,不能打手电,如同蒙住眼睛走路。但是困难吓不倒英雄汉,大家都有一股硬劲、韧劲,摔倒后爬起来继续走。徐老年大体弱,拄着拐杖行军,遇到下雨则一瘸一瘸地向前赶,但每次都和小伙子们同时到达目的地。组织上给徐老配了一匹马,但是马背上总是驮着粮食和行李。谢老也拄着拐和青年一起赶路,休息时还给小伙子讲故事。红军干部第一连的组成,主要是为了照护一些老年和体弱的同志。一连有老,有小,有妇女,每到一地,群众见了无不感到惊奇,并投以赞扬和敬佩的目光。
 
通道会议
中央紧急会议。1934年12月ll日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1934年l2月,中央红军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进至湘黔边界。由于逃跑主义的错误,使红军遭到巨大损失,人员锐减至3万多人。这时,蒋介石调集l5个师近40万军队,准备在湘西地区围歼红军。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主放弃前往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便甩开敌人,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部队有一个休整补充的机会。会上,就进军方向展开了讨论。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大多数人赞成毛泽东的主张,改变了原定向湘西前进的计划,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
 
黎平会议
1934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召开会议。到会多数同志赞同毛泽东关于放弃原定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前进的建议,会议作出了《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决议指出:鉴于目前的情况,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已不可能实现。新的根据地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机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为遵义会议作了准备。
 
猴  场  会 议
中央政治局会议。l935年1月1日在贵州省瓮安县乌江南岸的猴场(草塘)召开。会上,否定了“左”倾领导提出的不过乌江和重新回过头来会合红二、六军团的错误主张,通过了《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决定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红军立即渡过乌江来实现这一战略任务。
 
遵  义  会  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l935年1月15日至l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政治局委员博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张闻天、王稼祥、刘少奇。政治局候补委员邓发、何克全、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董振堂、李卓然,中共中央秘书长邓小平也参加了会议。军事顾问李德和翻译伍修权列席了会议。会上,博古作了关于反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主要归咎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力量的强大,地方政府和苏区群众的支援不够等客观原因,而不承认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严重错误,并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解。接着,周恩来作了副报告,主要分析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中战略战术及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作了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责任。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左”倾教条主义者在军事上所犯的一系列根本性质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和批判,逐一批驳了博古在总结报告中为错误辩解的论点,正确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张闻天、王稼祥、朱德、彭德怀、刘少奇、何克全等都在会上作了发言,绝大多数同志批评了博古和李德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经过三天讨论,会议委托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内容,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由政治局正式通过。决议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会议决定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决定仍由中央军委主要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常委进行了分工,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毛泽东、周恩来负责军事。在行军途中,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行动。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
1935年2月,中央红军二渡赤水后,再次占领遵义。蒋介石急调他的中央军吴奇伟纵队两个师(五十九师和九十-OO),出贵阳,向北抢救遵义。为痛歼来敌,中央军委命令一、三军团各派出一个团,分路向懒板凳和鸭溪方向迎击。命令规定,中途遇敌后,采取运动防御战术,节节抗击,把敌人引到遵义城外,即依山固守,以利于我一、三军团主力在两侧向南运动,左右夹击敌人。2月28日上午,一、三军团派出的两个团与敌人打响。指战员们英勇顽强,固守阵地。黄昏之前,一、三军团主力从两侧运动上来,向敌人展开全线反击,激战一个多小时把吴奇伟的两个师打个落花流水。吴奇伟带少数败兵逃回乌江以南,拆断了乌江桥。未能过江的残敌,全部被我军歼灭。这就是长征中有名的遵义战役。
这次战役,红军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内有团长一名,打伤敌旅长、团长三名,缴获了一大批枪炮、弹药、物资。这是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红军指战员个个兴高采烈,遵义市人民莫不喜气洋洋。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在毛泽东同志的指挥下,决定由遵义北上,在四川泸州和宜宾之间北渡长江,同川陕根据地的红军第四方面军会合。l 935年1月1 9日,红军分路从松坎、桐梓、遵义地区,向赤水、土城方向前进。28曰红军在土城打败敌军的追击堵截后,于29日从元厚(猿猴)场、土城南北地区向西一渡赤水,向叙永、古蔺前进,准备相机北渡长江。这时,国民党急调川、黔、滇军和中央军,对我军进行截击,并加强长江两岸的防御。根据敌军重兵云集的情况,中央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改向云南东北部的扎西(今威信)集中,待机破敌。当各路敌军迫近扎西时,红军突然掉头东进,于2月18日由太平渡、二郎滩向东二渡赤水,向敌人    兵力薄弱的黔北地区进攻,24日占领桐梓,25日攻占娄山关,歼敌 一部,28日再占遵义。接着,在遵义以南老鸦山、忠庄铺消灭敌军两个师的大部,沉重打击了敌人的疯狂气焰。
遵义战役后,中央红军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打乱敌人的部署,于3月16日由茅台及其附近向西三渡赤水,进至川南。敌人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调集兵力向我军进逼。红军又于21日向东经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然后向南急进,渡过乌江,逼近贵阳。在敌人尚未判明红军意图前,我军突然从贵阳、龙里之间越过湘黔公路,向云南急进,直抵金沙江畔,于5月9日全部渡过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中央红军南渡乌江
     1935年3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以后,为了大规模调动敌人,选择更为有利的北上入川路线,以突然的行动向南再渡乌江。31日晨,先遣团一军团一师三团到达了乌江北岸。
    乌江江面不宽,但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峭壁。守敌一个营,一个多月前到达南岸、构筑了坚固的堡垒,把可供渡江的船只和可以登陆的道路全部破坏和封锁了。三团的同志隐蔽在北岸大山背后,经过仔细侦察,发现对岸石壁上有一条象锁链似的从悬崖上挂下来的羊肠小道,约五十米高的地方有一个用两根树木搭成的悬桥,桥头口有一个石洞,有一个班的敌人据险扼守。三团开始打算隐蔽接敌,偷袭渡江。他们在运动中被敌人发觉,于是改偷袭为强攻。在火力掩护下,战们坐上竹排向对岸划去。山上的敌人疯狂地向他们射击。竹排在惊涛骇浪中旋转着顺流而下,半个钟头后又漂了回来。战士们日间强攻不成,改为夜间偷渡。黄昏以后,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夜黑得对面不见人。十点钟时,白天渡江的那个排,把竹排拖到预定登岸点的上游,斜着顺流而下到达对岸。然后,他们沿石壁上那条小道攀上去,摸到桥头洞口,几个手榴弹扔了过去,把敌人炸得死的死,伤的伤,嚎叫着滚下山去。
占领了这个险要隘口后,后续部队紧接着过江,拂晓时把一个营守敌全部打垮。工兵连架起浮桥,中央红军顺利渡过乌江,向云南方向前进,最后在云南禄劝县绞平渡渡过金沙江北上。
 
红军妇女团成立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离开川陕苏区西进,行至阆中王昌坝时,上级决定将随军的约两千余名女同志集中起来成立红军妇女团。
1933年以后,川陕根据地大批妇女奋勇参加红军,表现非常突出。从历史的原因看,当年四川军阀连年混战,为聚敛财富,扩充实力,强令百姓种植鸦片,致使大部分男子吸毒成瘾,妇女被迫陷入了苦境。笨重的体力劳动全落在她们身上,许多七八岁到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就做了童养媳。红军来了,妇女奔向红军,人数越来越多,于是组建了独立团。妇女团成立后,领导上首先要求女兵们无论年龄大小,一律剃成平头。大家身着灰色军服,头戴斗笠,扎腰带,缠绑腿,穿草鞋,背米袋水壶,扛枪握刀,同男子几乎没有区别。女兵们还早起出操,跳高,跳远,爬杆,练单杠。她们参加军事训练十分严格,学射击,练刺杀,练投弹;反复演练班排进攻、退却、攻坚等战术,以及进行敌火下的土工作业。她们还组织对抗演习,学习侦察和抓“舌头”等。刚刚成立的妇女团,在一般情况下,上级不让她们直接参加战斗,只能抬担架,运干粮,背茶砖,担负后勤任务。后来,女兵们也冲上战场参加战斗。
妇女团的足迹印遍雪山草地。她们的业绩与世长存,她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