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文学艺术 >> 曲艺 >> 一曲清音黎川韵——黎里人与昆曲的情缘

一曲清音黎川韵

黎里人与昆曲的情缘

2022/11/13 3:21:35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451

                        

一曲清音黎川韵

   黎里人与昆曲的情缘

不久前,爱慕客栈开工仪式在古镇黎里举行,一所“厅堂级”的昆曲主题酒店即将呈现在大家面前,其有着江南园林之风,有着现代简约之韵,更多的则是禅境之美,值得期待。

昆曲是百戏之祖,是苏州的名片;昆曲于吴江,是将昆曲带入家传户诵、四方学者皆宗吴门的大师以及以他为领袖的吴江派;而昆曲于古镇黎里呢?有缘,有情,有故事,它是朋友间的生死相付,它是初恋的青涩和刻骨铭心,它更是离家游子的乡愁,一曲清音里皆是满满的黎川味道。

                 《曲律》生死付

“曲何以言律也?以律谱音,六乐之成文不乱;以律绳曲,七均之从调不奸。”明代山阴人王骥德所著的《曲律》对昆曲的布局与剪裁,宫调与语言,有着全面的论述。对昆曲的创作规律第一次作了系统的阐发,以其理论的创新性和系统性,雄踞明代曲坛,并对后世的戏曲理论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中国第一个比较成熟、比较专门的戏剧理论家”,余秋雨如此评价王骥德。

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明天启四年《曲律》刻本上赫然印着“毛以燧”之名,而毛以燧正是明末黎里人。昆曲、王骥德、《曲律》、毛以燧之间到底有什么的故事呢?


修复中的黎里毛宅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前后,黎里人毛寿南任山阴(今绍兴)知县,而其本人及子毛以、毛以燧皆好曲艺,在当地结交了一批文士,出身戏曲世家,早年受学于徐渭的王骥德也是其中之一。他后受毛寿南之聘在毛氏官邸设帐谈艺,与毛氏兄弟及吴炳、王季声等谈道论曲,自比古食客。毛寿南的三子毛以遂后来回忆到“犹忆弱冠之年,侍先君子山阴署中,获同王伯良先生研席。先生於谭之暇,每及词曲,津津乎有味其言之。余间举古传奇若杂剧中瑕瑜处相质,先生辄颐解首肯,谓可与言曲。先生於此道故本夙悟,加以精探逖揽,自宫调以至韵之平仄,声之阴阳,穷其元始,究厥指归,靡不析入三昧”(见王骥德《曲律》跋)。在戏曲方面,毛家兄弟得到了王骥德大力指点,受益良多。


冯梦龙为《曲律》序

而毛寿南与吴江沈倬为挚友,毛沈二家互为师友,关系十分亲近。沈倬子沈珣有云:“余家松陵与允遂(即毛以燧)氏,世称孔李云。允遂之尊人御公,余祠部伯兄实受业焉。因是以两家昆季互相师友,出则负笈同游,入则问道讲德,往来靡间,不异同根……”

彼时沈倬堂弟沈侃的儿子沈璟因卷入“争国本案”,被迫告病还乡,放情词曲。他也是山阴毛府中的座上之宾,因此亦得识王骥德。二人一见如故,过从甚密。毛以燧曾记述道,沈璟因严持音律,作为一个“词坛盟主”,当时很少有人、有作品合他的意,但独独服膺王骥德,经常往来商榷著撰。

万历庚戍年(1610),王骥德写成《曲律》。友人毛以燧问:“子信多闻,曷不律文、律诗,而以律曲何居?”王骥德答道“吾姑从世界阙陷者一修补之耳!(《曲律-杂论》),他深知自已做的是戏曲方面拓荒开创之作,十分重要,故对《曲律》又屡作增添,直至万历癸亥年(1623)秋才将改定稿《曲律》缄送毛以燧,付诸剞劂。并附一信:

“吾生平论曲,为子所赏,顾喙也,非笔也。浸久法不传,功令斯湮,正始永绝,吾用大惧。今病且不起。平日所积成是书,曲家三尺具是矣,子其为我行之吴中。”



王骥德此时病重,自知不久,再见亦难了,因此另附诗一首《别毛以燧》以示告别,诗中饱含着王毛二人的结交情深:三十年来向与禽,可怜同调复同心。如兰自合推交谊,流水常能借赏音。病久故应伤四辟,路长难慰报双金。他时梦里遥相访,烟水茫茫可易寻。

毛以燧见信后,手捧《曲律》稿本,泪如雨下。这是朋友的临终所托,他马上遵嘱付刻,并让好友,同为“吴江派”的曲家冯梦龙为之作序,但“方在校刻,而讣音随至,兹函盖绝笔耳。”王骥德未能见到《曲律》印行,是令人惋叹的;而他又是如此幸运,碰到了毛以燧这样的朋友,《曲律》才得以刊印流传。古人刊印著作,耗资巨大,非常人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倾其一生心血的著作很多以失传告终,逝于历史车轮之下。骥德已去,而《曲律》长存,二人因热爱昆曲而结下的深情厚谊,由此可见一斑。

毛以燧和王骥德亦师亦友,志同道合。早在王骥德校注的《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毛以遂在新校本中应邀作序,徐渭附解,作评。而毛以遂的夫人汝文淑也担任了其中的插图工作。王骥德逝后,毛以燧心情异常悲痛,连作了《哭王伯良先生》十三首,以志辍弦之痛。“屈指论交三十季,寸心金石未为坚。而今流水知音去,肠断牙生在辍弦。”知音已逝,独留清曲沧然。

             毛莹著《晚宜楼杂曲》

毛以燧钟情曲艺,他的独子毛莹,又名培徵,也就是大休老人,也继承了其父嗜好,纵情山水,独好清音,并著有《晚宜楼杂曲》。晚宜楼为黎里毛宅其朗吟静观之处。1919年前后, 救挽徒劳的失意使柳亚子开始狂胪乡邦文献。而他的从弟柳率初亦有同嗜。后得毛莹的《晚宜楼杂曲》交付亚子先生,准备排比印行。然柳亚子忙于政事,颠沛流离,惜未能成。后吴梅高徒、文学和戏剧史论家、散曲作家卢前从重庆来到桂林,和柳亚子先生谈起此事。此时卢前正着力搜集民间乐府,准备出版元明清散曲的全集《饮虹簃丛书》,《晚宜楼杂曲》也是待辑之作。二人一拍即合,柳亚子并应邀作序。《晚宜楼杂曲》得以留存。

                擅唱昆曲的亚子初恋

在南社的诸多精英中,有一对夫妇特别引人注目。二人不仅能诗善文,而且每宴客至酒酣兴浓,妇便含商吐角,夫则吹萧伴合,一曲清音,引得满座皆惊,时人比之为赵明诚李清照,端的是一双神仙伉俪。

刘三和陆灵素

男的是仗义营葬邹容的江南刘三,女的是娴文辞,擅昆曲,刘三的继室陆灵素。而这个陆灵素又和黎里有什么渊源呢?1906年,柳亚子才20岁,任教于上海健行公学,而在此期间,柳亚子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初恋经历。关于此段故事,在其《五十七年》的自传中有较详的记载。而在张明观老师的新作《柳亚子史料札记二》中那篇《“L女士”究竟何许人也》文更是将亚子的初恋直接锁定为上述的陆灵素,亚子先生也始终将这段感情深埋于心,不曾忘记。

亚子先生在健行公学任国文老师时,适时他的大表姐也在上海“城东女学”读书,这位大表姐有个特别知己的同学陆灵素,也就是柳亚子记述中的L女士。这年,柳亚子的母亲费漱芳和大姑母柳兰瑛到上海看望柳亚子,住在客栈,大表姐到客栈来拜望,陆灵素一起同来,这是最初认识。大表姐给柳亚子介绍了陆灵素的不幸身世。

陆灵素(18831957),原名守民(一作秀民),字恢权,号灵素,别署繁霜,江苏青浦朱家角人。柳亚子记述“L女士出生云间世家,书香门第。”后因家道中落,自幼由父母做主许配给一富家子弟,“她那位未婚夫,大概是个膏粱子弟,后来行为不检,沾染嗜好,把家产荡尽,变成无赖了。”(柳自传《五十七年》)陆家要求退亲,对方索要巨金,陆家哪里来钱,对方便扬言要抢亲,陆灵素听到风声,便走避沪上,在“城东女学”读书,连寒暑假都不敢回去。

青年柳亚子和陆灵素

陆灵素的不幸身世令柳亚子倍加怜惜,一回生,二回熟,几次交往下来,二人便暗生情愫。“因为谈了几次,我那不设防的城市,快要被她攻破了。”亚子后来自述道。陆灵素仰慕柳亚子的才学和新潮的思想,便向柳亚子表明心迹,并致信柳亚子:“明知使君有妇,即为外室,亦所不辞。”甘为外室的办法,柳亚子当然不能同意,由于他已有婚配,此时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但尽管回答不能同意,但两人每星期还是不断见面。感情在升温。“到了这个时候,又哪能真个漠然无动于衷呢?”。暑假时,柳亚子回黎里,表姐和陆灵素随之也到了黎里。柳陆二人还是每天见面,明里是向陆灵素讨教音律,实则是热恋中的如影随附,不离不舍。

后来柳亚子直接写了退婚书给岳父郑式如,并且将草稿给了陆灵素,让她安心在沪等消息。这一下象捅了马蜂窝,柳郑二家掀起了轩然大波,几番劝说无效,柳父扬言断绝父子关系,并掐断了柳亚子的经济来源。柳亚子则是心陷情网,宁死抗争。后至松江隐匿。

此时柳家搬出了杀手锏-柳亚子的大姑母,亚子自小和这位大姑母最亲,大姑母也是极其疼爱柳亚子。姜还是老的辣,“哄、吓、骗”三招下来,柳亚子即败下阵来,悉听姑母安排,回黎乖乖成亲,陆灵素也心知回天乏术,后嫁与上海刘季平为继室。柳陆之恋才告一段落。

而柳亚子始终未将此段初恋之情遗忘,而是深埋于心,只是偶尔在“五载新恩林北丽,卌年旧恋陆繁霜“”刘三不作繁霜老,影事当年忆皖江“等诗句中才忆及当年之情踪。上海解放后,柳亚子还曾多次向有关部门举荐陆灵素,希望其任职上海市文管会。

 某年八月二十日夜,亚子招饮南园,集者中就有刘三,陆灵素等十余人,“寻常小集成嘉会,十九当年是旧盟。更与苏阊申后约,夜阑莫漫惜离情。”席间大家饮酒忆故,刘三与陆灵素唱了一段牡丹亭,“浩歌妇欲变秦声”,听者沧然,人生难忘是初恋,曲声婉婉 ,却是“相看好处却无言”的无奈和离愁

               国际大法官的一生至爱

清末民初,金陵吴趋余杭之里,邸第相望,鼓钟不绝,所奏伎乐皆尚吾邑魏良辅所定之昆腔。人们的祭祀、喜庆、社交、冶游等活动中多有昆曲相伴.而国际大法官征日奥便生于苏杭之间的吴江黎里,黎里春有春台戏,秋有夫人会。有关春台戏,《汾湖小识》曾记“每当春光各霭,”村民竞尚演剧“,”张乐于广漠之野“。而八月十四至十六的城隍庙夫人会,则日夜演剧,过足戏迷的瘾。因倪母酷爱昆曲,征日奥自幼受到熏陶,成了少年老观众,进而成为一生的至爱。昆曲俨然是倪老生命的一部分。

从小征日奥最喜欢看的是《彭公案》等公案小说和那些平反冤狱,大快人心的戏,公平,正义的种子开始深埋于倪老的心中,或许当时他的梦想就是成为戏里的秉公办案,伸张正义的清官吧,而多年后,他的梦想竞也成真了。

1929年,征日奥获美国斯坦福大学法律研究院法学博士后回国不久,爆发了卢沟桥事变,上海沦为战区,租界成为孤岛。为调节当时孤寂生活,公余之暇,他常在家研究昆曲曲谱,并邀请仙霓社传字辈演员来相聚教唱,观看他们的演出。征日奥还是他们的铁杆粉丝,在仙霓社的江、浙巡回演出时,倪老甚至乘车追踪赶往观剧。

抗战时期,倪老在重庆,常往北碚同复旦大学以及立法院的一些熟人,吹笛唱曲。新中国成立后,倪老调北京外交部工作,后参加了北京昆曲研习社。即使在出任联合国国际法院大法官后,每年回国休假,也总不忘参加同期度曲和各种曲事活动。

倪老不仅爱听昆曲,而且喜欢唱,唱的还不错。1996年初,外交部京剧学会应邀去老舍茶馆演出,倪老唱了一曲《宝剑记-林冲夜奔》中的折桂令,后来还在中央电视台的戏曲音乐频道播出。2001年秋,征日奥还以96岁高龄亲临苏州虎丘曲会,登台高歌《长生殿·闻铃·武陵花》,闻者动容,无不击掌相贺。

征日奥 最后的绝唱《林冲夜奔》

倪老平时俭约自奉,但对昆曲事业,总是慷慨解囊,乐于相助。每年交社费时,倪老多以千元相赠。就是在海牙工作回国休假时,也不忘捐,当知曲社经费短缺时,倪老当即资助伍万元,体现了年逾九旬的老人对昆曲的一片深情。

200393,当代著名法学家、大法官、老曲家征日奥先生与世长辞了。在告别会上,近十位曲友,低首肃立灵堂之侧,同声泣唱《粉蝶儿》,这是倪老生前最爱听的曲子之一《长生殿·小宴》,天淡云闲,列长空,数行新雁。御园中,秋色斓斑,柳添黄,萍减绿,红莲脱瓣……”曲声荡气回肠。昆曲于他,是身在异乡的游子思念家乡的乡音,是时刻莹绕于心的乡愁。伴随着那一曲清音,他仿佛又回到了小时的黎里,依偎在母亲的身旁,台上唱的正是他最爱的昆曲。

作者:陈良

                            联系方式:吴江区黎里镇镇南路1275

                            电子邮箱:60616545CL@163.COM

                            联系电话:15962560388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