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柳亚子室 >> 柳亚子与《东都谒庙图》

柳亚子与《东都谒庙图》

2022/6/13 3:01:10    作者:  李海珉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118

柳亚子先生有作图寄意的喜好,他常常把自己的回忆、思念或憧憬化作形象的构思,请人绘成图画。1943528日,柳亚子57岁,他请人绘了《辽东夜猎图》和《樱都跃马图》,用于祝寿也用于预言抗日战争的胜利。1944年,柳亚子先生敏锐地预见到,逆民主潮流的希特勒败势已成,在中国大地上逞凶的日寇覆灭之日就在眼前,届时全国统一,从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失败以来已经沦陷50年的台湾终将收复。柳亚子设想那时自己将和亲朋好友同去台湾拜谒延平王郑成功的祠庙。1944528日是柳亚子先生的生日,当时的青年画家尹瘦石等人前来祝寿,柳亚子决定预先作图寄意,就请尹瘦石绘制一幅理想中的《东都谒庙图》。


《东都谒庙图》完成于194510月。柳亚子把它裱成一个长卷,总长710厘米,芯高32厘米,其中尹瘦石所绘之图,长100.5厘米。柳亚子又请了当时正在重庆国立戏剧学院任教的叶圣陶先生题写了篆书“东都谒庙图”五字。叶圣陶的篆书长29.5厘米。柳亚子自己撰写了《南明延平王三世庙谥议》、《东都谒庙图记》及《二十一叠九字韵》诗,以瘦金体行书写就。长卷融绘画、书法和史学论述于一体,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

台湾自古属中国领土,隋以前称夷洲,隋朝改称流求,元明两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台湾诸岛。明朝天启四年(1624年)和六年,荷兰和西班牙殖民者分别入侵台湾,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从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建东都欲迎明朝皇帝,从此,台湾又有了“东都”的别称。

《东都谒庙图》的绘画部分,工笔设彩,描绘了想像中的延平王庙,门庭高轩,飞檐重角,赭墙朱门,台阶洁白,石狮昂首,加上参天的古柏,十分庄严雄伟。庙前阶石上是人物群像,写真传神,形神毕肖。所画人物共有七位,从左至右分别是:谢冰莹,湖南新化人,1921年入湖南省立女师读书,未毕业就从军参加北伐战争,因此一身戎装打扮,柳亚子认她为义女,给她取名“无畏”;杨瑾瑛,浙江奉化人,柳亚子义女,取名“无双”;柳夫人郑佩宜;柳亚子;林北丽,福建闽侯人,柳亚子好友林庚白的夫人,柳亚子称她为“淞妹”;陈馨丽,江苏吴江人,陈去病女儿,柳亚子称为“祥妹”;廖梦醒,廖仲恺女儿、李少石夫人,柳亚子认作义女,为她取名“无恙”。七人的位置安排参差错落、神情、姿势和服饰各有个性。图中可以看出,五位女士陪同柳亚子夫妇刚刚谒庙步出大门,正在门口的台阶上稍事休息。

柳亚子是南明史专家,抗战开始,他蛰居于上海,把书斋命名为“活埋庵”,深居简出,致力于南明史研究,以“南史氏”为笔名撰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后来汇编成《南明史纲·史料》一集。在《东都谒庙图》中,柳亚子借谒庙的艺术形象,赞扬了郑成功抗御侵略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业绩,表达了对反法西斯战争必胜、台湾必将回归祖国的信心。

《南明延平王三世庙谥议》中,柳亚子以史家之笔评述郑氏三世及其文武大臣的功过,提出抗战胜利以后重修延平王庙的建议。全文以民族大义为核心,正气凛然,大有南社遗风。文末署“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南史氏谨议”,钤有一颗篆体朱文“柳亚子”名章,两枚闲章,上为篆体白文“佯狂屈正则”,下为篆体朱文“孤愤贾长沙”。从闲章,自比屈原和贾谊,还有上文谈到的“活埋庵”斋名,我们可以想见一位正直的知识分子在国破家亡之时的满腹忧愤。

柳亚子的《东都谒庙图记》首行文字下也钤有两枚闲章:白文“亲炙中山”,朱文“私淑列宁”,此记主要交待了请尹瘦石作图的缘起及经过,叙述了郑氏三世在台湾的历史,追述了自己所作“抗日必胜,台湾必归”的预言,以及它被历史发展证实后带来的喜悦,并且对图中人物一一作出介绍。最后,柳亚子自谓“得瘦石此图,传神笔底,”可以“卧游”了。文末署“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七日吴江柳亚子题于沙坪坝之津南村十一号庑下”,下钤一枚印章“羿楼”,这是柳亚子在香港的书斋名,较多与“射日斋”配合使用,以“后羿射日”之义暗寓抗日的决心。

手卷末尾,柳亚子题了《东都谒庙图二十一叠九字韵》诗,他以欢快的笔调写道:“世仇已复齐襄九,人头饮器黄龙酒。齐民亿兆尽欢呼,河山还我东都秀。”“谒庙图成更作歌,歌成想见英灵吼。”诗作充溢着还我河山的欢欣和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怀思。钤有压脚印二:“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和“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柳亚子的书法不倚门户,直抒胸臆,自成一格。曾有不少人说他是无祖无师的才子字。柳亚子自己也说过,“除了描红和印格以外,我连帖都没有临过。老实讲,临起来也不会像样的,你的字是你的,我的字是我的,临有什么用呢?”实在,这是柳亚子先生的自谦之辞。据黎里老人回忆,柳亚子的磨剑室书房旁边,有一张特殊的矮桌,抽屉里放着毛笔、水盂和字帖,矮桌上有一块“金砖”(二尺二寸见方的一种特殊的方砖),柳亚子和他的孩子们每天用蘸着水的毛笔在上面练字。现在,透过柳亚子书法的点划细节,还是能够看出早年在颜、柳二体上下过的功夫。柳亚子学养深厚,再加每天毛笔不离手,所以他的字用笔洒脱,或重落轻放或浅入疾出,纵情恣肆犀利痛快;结字乱头粗服,不拘小节,多有出人意外的奇构妙造。不过,大多数时候柳亚子诗思如潮,尽管落笔如飞仍然跟不上大脑纵逸的思维,这时的笔画多有不到家的地方。南社好友楼辛壶先生评柳书有“意到笔不到”一语,可谓中的。柳亚子的书法,字如其人,豪放不羁痛快淋漓,诗人气质充溢字里行间。纵观柳氏书法,特别是他下功夫的书作,比如他一丝不苟所书的三册柳氏家谱,酷似瘦金体,疏落闲雅,饶有书卷气。观赏《东都谒庙图》上的柳体书法,可以见此一斑。

柳亚子的预言一向是非常准确的,抗战胜利以后台湾收复,问题得以解决。回顾历史,有清一代,郑成功一向被视作海盗,直到清末倭寇窥视台湾,才建行省以沈葆桢巡其地,沈首次为郑成功建延平王祠,并且为郑氏撰写了一副楹联:

由秀才封王,替天下读书人别开生面;

驱外夷出境,愿中国有志者再造雄风。

至抗战时延平王祠已不存,所以柳亚子先生有重修祠庙增其旧制的倡议。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政府战败失却了台湾主权。到1945年,50年过去,柳亚子说“理想为事实之母,余顽健不死,终当与图中人共践此宿诺耳。”可是,抗战胜利后,内战爆发,柳亚子再次出走香港,无法带领图中人实践宿诺。

在柳亚子先生逝世21年之后,邓小平同志首倡“一国两制”的构想。随之而来的是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在《东都谒庙图》绘成60年后的2005年,图中人硕果仅存的北丽女士,已经90岁高龄,在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前三天,以被日兵击伤的手臂艰难地用钢笔写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回忆东都谒庙图》一篇跋文,寄给柳亚子的孙子柳光辽先生,柳光辽工工整整地以毛笔謄录到宣纸上,落款为“林北丽撰 柳光辽书 二○○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日”。在跋文中,林北丽女士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够代表图中人到台湾去拜谒延平王庙,以告慰于柳亚子先生等人的在天之灵。可是,一年后,林北丽女士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目前,尽管台湾的某些执政者,一忽儿抛出“特殊的两国”、“远亲与近邻”等谬论,一忽儿又抛出“一边一国论”,鼓噪台湾问题要由台湾人全民投票决定等等,但是,历史的渊源、人心的向背,祖国的统一是必然的趋势。

海峡两岸统一的时日不会太远了,到时柳亚子的后裔一定会到台湾拜谒郑成功的祠庙,了却柳亚子夫妇及他们的义女、义妹们的心愿。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