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诗咏吴江 >> 近现代 >> 七夕乞巧

七夕乞巧

2024/1/8 3:36:31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6347


作品原文

七夕斋星瓜果堆,

轻红染上玉尖才。

一宵离别诉难尽,

犹盼天孙送巧来。

 

背景拓展

  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农历七月初七,俗称“七夕”,旧时风俗,少女们于七夕之夜,在庭院中摆设瓜果以及针线女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之“乞巧”。南朝《荆楚岁时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愉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源于对自然的崇拜。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就有了关于牛郎星和织女星的传说。传说中的织女“巧于织造”,故而成为少女们崇拜的偶像。

  汉代,女子们在七夕夜把一种小蜘蛛放在盒子里,“以其织网的疏密为巧拙之征”;唐代时。则将蜘蛛放在瓜上;到了宋元时期,则“视水中针影占拙巧,细长则巧,散则拙”。至近代,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少女们穿针引线比试技巧,有的用面粉制成各种形状,用油煎炸,名为“巧果”。此夕,少女们还摘取红色凤

仙花瓣.捣成汁染指甲。

  “天孙”即织女.《汉书·天文志》载:“织女,天帝孙也。”唐朝唐彦谦的《七夕》诗曰:“而予愿乞天孙巧,五色纫针补衮衣。”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