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6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小光头”和他的李记阿婆茶

“小光头”和他的李记阿婆茶

2020/8/3 0:47:06    作者:  张建岚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2897

  李泳志和他经营的李记阿婆茶。 

 

   ▲泡李记阿婆茶,迎四面八方客。 

 

   ▲李记阿婆茶旁,河水、游人悠然而过。 

 

   ▲外婆、母亲留下的小调曲词,很多已被后人遗忘。 

   在同里,如果问起“李泳志”这个名字,没有太多人知道;但若问起“小光头”,会有很多同里的老街坊猜透了你的心思,他们会热情地问你:“你是要找李记阿婆茶吧?”

  问完,伸手一指。顺着指尖的方向,你就不难找到三桥,不难找到三桥边、小河旁,黄底黑字的锦缎旗挂在香樟树上,红色的边框里悠悠然写着的那几个大字———李记阿婆茶。

  香樟树下的浓浓树荫里,摆着几张茶桌,茶桌上铺着蜡染的桌布,青花的盖碗,紫砂的茶壶,几十张藤椅在茶桌周围散落。

  找到了李记阿婆茶,也就找到了老板李泳志。李泳志是同里街坊们都熟悉的“小光头”。顾名思义,“小光头”的确是光头,只是这光头也是有来历的。“泳志”两字,是他从小学戏取下的艺名,而光头,也是学戏之人的业内发型。

  从业余学戏,到进入专业科班拜师,再到后来继承家业经营李记阿婆茶,李泳志都保留着自己学戏时的样子,保留着每日品茗的习惯。戏与茶的种子早就深植在他的灵魂里。

  童年,演戏的种子

  在前辈吟唱中萌芽

  李泳志说,自己之所以与戏结缘,跟自己的外婆、母亲有很大关系。祖祖辈辈的同里人都经营着“阿婆茶”的生意。掐指算算李记阿婆茶的“前世今生”,前前后后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1974年出生的李泳志,已是李记阿婆茶的第八代传人。

  “同里以前的三凤喜茶楼,就是我外婆经营的。”李泳志回忆自己的童年旧事:“外婆说那是很雅致的一个地方。后来经历解放、文革,茶楼就不再经营了。但阿婆茶是同里的民风民俗,茶楼虽然不经营了,但阿婆茶的形式依然流传在乡野民间,从未间断。”

  “那个时候,邻里之间有了矛盾,一般都是摆上一张四方桌,两户人家对面坐,请上一名有威望的阿婆,大家一边吃茶一边评理,为两户人家寻求平息事端的途径。我外婆就是经常给大家评理劝解的。”

  李泳志说,在他童年记忆中,给两户人家评理的时候,外婆常给大家唱俗称“十件事”的江南小调,这小调的词他还记得,也能朗朗上口唱给大家听:“烧香拜佛一件事,出门放弃家务事;出门勿要管闲事,天地良心四个字,为儿为女办喜事;低头不见抬头见,万事留一线;开出门来七件事,八字调不动一个字;一世骂人自骂自,雷响公公弄勿错一件事。”

  李泳志听着外婆悠扬的曲调长大:“不光外婆,我母亲也是戏迷,会唱很多种江南戏剧。在她们的熏陶下,我从小也对戏曲有很大兴趣,这也是我后来学戏的原因。”

  学戏,从业余爱好

  到科班拜师

  “茶是南山百草根,采茶女子用心尽,茶树常在高墩上,万事流苏茶第一。”这是李泳志为客人泡茶的时候最常唱的“茶经调”,虽然是民间口语化的小调,但曲词雅致,深得客人喜欢。

  李泳志常唱的曲子还有银纽丝、四工调、吴江调、山歌调,以及最具同里特色的宣卷调。他说,同里的宣卷调在整个江南最为出名,他会唱的很多曲子都是外婆、母亲亲口传授后自己记下来的。在他这个年龄的人里,已经少有人能再记得并且传唱了。

  李泳志可以唱很多江南剧种。沪剧、锡剧、越剧、黄梅戏等等。这是因为除有了外婆、母亲的言传身教之外,他从小就在读书之余,利用周末学习戏曲。在同里,他师从宣卷班,那是同里最出名的戏曲班子。在这个班里,李泳志学会了大量流传在同里民间的戏曲小调。

  后来,李泳志到了苏州,正式拜师学艺。

  “到现在我都很感谢我的老师。”李泳志说,“我在苏州的老师是位很出名的民间艺人。他叫朱文辉,号乱腾斋主,在戏曲界很有些名气,对江南地区的传统戏曲研究有很高的造诣。”李泳志说,老师对他的影响还不仅仅是学戏这么简单。老师琴棋书画涉猎颇深,受他影响,他对这方面也有浓厚的兴趣,多多少少也学了一些。

  原来,李泳志在为客人泡茶、端上同里特色风味小吃时,那些随意吟唱的江南小曲已给他带来了很大声誉。

  唱茶,

  一盏清茶笑迎八方客

  2000年,同里景区三桥旁,李记阿婆茶的招牌飘了起来。李泳志说,在三桥旁经营阿婆茶,算是得天独厚了:同里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好,游客越来越多;自己家里几代人经营阿婆茶,三桥旁又刚好有自家的老宅,有了经营的优势。

  最初经营阿婆茶的时候,李泳志曾在不经意间随口哼唱了几句江南小调。游客听了都非常喜欢,特别是国外游客,都会要求李泳志再唱两首。“刚开始自己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时间久了倒觉得是件很自然的事情。这是游客对我们江南文化的一种认可,给他们唱上几段江南戏曲,让他们带着对江南水乡的美好回忆回去,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慢慢的,李泳志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茶”经营模式。来李记阿婆茶小憩、品茶的客人都会记得这个“小光头”。他日若有机缘重游同里,也必会再来品茗,寻李泳志,听上两段江南戏曲。

  茶,已不仅仅是一盏清茶这么简单。李泳志说,小小一盏茶,淡淡两支曲,是他结交朋友的平台,传播江南风情的窗口。

  茶经,

  要把茶与戏结合推广

  李泳志说,自己是做茶的人,心里想的自然是“茶经”。他在1998年、1999年两年曾做过导游。那时候全国各地跑,见得多了,对旅游行业有了一定了解。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李泳志发现游客们的审美需求也越来越高。

  “现在的游客外出旅游,已经不是看景这么简单。大家更注重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说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李泳志说他的心很大,“阿婆茶”是同里多少年来的传统民俗,他一定要将这种文化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

  “我能想到的宣传媒介就是戏和茶。戏与茶结合的形式,本来就是阿婆茶最本质的体现。”李记阿婆茶在外婆、母亲及李泳志三代人的不懈努力下,无论唱茶形式,还是茶叶配方,都已经相当成熟。今年,李记阿婆茶更是成为了同里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申报项目。

  “就说我们的茶,第一开的花香,可以安神;第二开的糯米香,有咱们江南人乡里乡亲的味道;第三开则茶汤红润,有喜庆好客之意。”李泳志说,很多游客喝了他的茶,都希望能带一些回去。

  “我已经制作了简易包装的阿婆茶,满足部分游客购买茶叶的需要。但是这样做还不够。”李泳志说,他接下来的设想是将李记阿婆茶的茶叶包装好,并制作“唱茶”的MV,随茶叶赠送。他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不但让大家了解李记阿婆茶,更要了解阿婆茶的背后所积淀的浓郁的江南文化。(摄影:张建岚)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