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1 8:42:11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654

【作品原文】
梨园古调渐沦亡,
养正社兴音绕梁。
此是商余消遣地,
何须识曲问周郎。
【作品释义】
何须识曲问周郎:相传三国时东吴将领周瑜不仅精通军事,又善音律,江东向来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唐朝湛贲有诗句“识曲遇周郎,知音荷宗伯。”
【背景拓展】
发源于苏州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至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许多地方剧种都受到过昆曲艺术的哺育与滋养。由于昆曲过于讲求格调高雅,以致“阳春白雪,和者甚寡”,至清末,“昆曲已如广陵散”,渐趋低谷,但依然受到高雅人士的青睐。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盛泽绸业公所在北大街登椿桥堍建新所,并更名为培元公所,一些喜爱昆曲的绸业界人士在公所内成立昆曲曲社,名为养正社,取“培养正始”之意。养正社常会集曲友拍曲,称为“同期”,会前折柬相邀,会上各唱擅长之曲.并醵资聚餐,尽兴而散。
盛泽丝绸业居各业之冠,收入丰裕,且其交易集中在上午,下午二时后即已“下庄”落市,从业人员有较多余暇,于是在聚会品茗之处“撅笛度曲,研习昆腔”,自娱娱人。
养正社之前,丝业界票友已在丝业公所(先蚕祠)内“辟室度曲,延笛师研习昆腔,是为盛泽曲社之先声”。养正社之后,又先后有怡然社、红梨曲社、己巳社、吴欲集等曲社相继成立,活动频频。盛泽沦陷后,活动停止。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