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06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越纵览 >> 吴地古今 >> 景点集萃 >> 南京 >> 玄武区 >> 北极阁

北极阁

2023/1/10 3:37:45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4006

北极阁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南朝为皇家苑囿之一。南朝宋时,在山顶上建立了第一个日观台,为南京第一个气象台。明代朱元璋在此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鸡笼山南设国子监,这是十四、五世纪我国最大的国立大学。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在此又建观象台,上设铜铸的浑天仪简仪圭表等天文仪器,清建万寿阁御碑亭于其上。因亭阁位于明代万真武庙后上方,故称北极阁。

北极阁是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在中国气象界和世界气象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极阁上的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气象专业性博物馆。

一、概述

北极阁是南京城内的一座丘陵,又名钦天山,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因刘宋时山上建立日观台而得名。古名鸡鸣山,因形似鸡笼又名鸡笼山,明时国朝于山巅置仪表,以测玄纬,名观象台,更名钦天山。南朝时为皇家苑囿。明洪武十八年复建观象台。清康熙七年,清皇室将观象台天文仪器全部运至北京,建万寿阁御碑亭1927年,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同年在此建立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发祥地。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选出81位院士,在北极阁举行了第一次院士会议。

北极阁气象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南北朝时,北极阁即建有灵台候楼,用以观天测候;明,洪武年间,在此建观象台,又名钦天台,既观气象又观天象;清,康熙皇帝第六次下江南,曾登台远眺,亲笔旷观;民国时期,卓越的气象、地理学家——竺可桢先生,在此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气象研究所。我国近、现代一批顶级气象学家,如涂长望赵九章叶笃正陶诗言等都曾在此工作、学习过。因此,南京北极阁被海内外气象学界誉为中国近代气象发祥地。新中国成立至今,北极阁一直是江苏气象台所在地,是江苏气象业务服务中心。1999年,北极阁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和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2000年,北极阁被南京大学选定为产学科研基地

根据南京市政府的总体规划和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气象科普基地建设计划,江苏省气象局江苏省气象学会确定在北极阁建设气象科技业务中心和气象博物馆。规划设计以司天观象为主题,集气象发展历史与现代科技以及科普宣传与旅游观光为一体。在气象博物馆前为竺可桢先生塑铜像,以示纪念这位我国近代气象学界的先驱。新建气象观测场、增设气象科普多媒体和画廊等,连同现代气象预报中心、气象影视中心一并向社会开放,使北极阁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气象科技教育基地和充满浓郁气象文化品位的学习宣传园地。

鸡笼山巅三层六角形塔式建筑已不是清时的北极阁,它是民国十七年(1928),在北极阁原址上改建的气象台。


二、历史

据史载,旱在刘宋初年(421),皇家整修华林园时.就在鸡笼山顶建了司天台,设专职官员观天象、测风候,提供数据,编制历法。到了元朝,原址复建观象台,至正元年(1341)首次配置了天文学家郭守敬发明的天文仪器。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建为钦天台。永乐帝迂都北京后,钦天台规模大不如前.到清康熙初年,所剩仪器设备全部运往北京,钦天台废弃。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帝南巡,曾登临鸡笼山游览,畅观金陵山川风貌,古都景色,深为赞赏,题有旷观二字赐给官僚,后地方官员在此立碑建亭.这就有了著名的北极阁、万寿阁等建筑.北极命名,可能阁址位于六朝古都之北有关(一说以北极真武神用意)。

清乾隆时期,鸡笼山,北极阁胜景,曾以鸡笼云树名称,列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咸丰三年(1853).北极阁等建筑被太平军焚毁 同冶十年(1871)重建。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张勋设指挥所在北极阁。遭江浙联军炮轰,毁损严重。到1927年,竺可桢任中央研究阮气象所所长初拟建气象台时,北板阁已濒临倾倒。后1931年,气象研究所又在气象台北侧建有二层图书馆,地下承台设地震观察室。奠基石还有当时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题字。

到了近代,原钦天监在山上所设观象台的天文观测和研究功能被转移到紫金山天文台。北极阁东麓有始建于萧梁鸡鸣寺。山南侧现东南大学所在地为明国子监西北一部分旧址。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