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松陵红房子

松陵红房子

2020/3/3 0:39:06    作者:  马常宏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5949

  ▲吴江印刷厂红楼。 

 

   ▲庆丰二弄红房子民宅。  (马常宏摄) 

   松陵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建镇以来,在这块搬不走、移不动的土地上,尽管历经了沧桑巨变,无论人或事,也无论可移动物或不可移动物,都为我们今天留下了不菲的财富。明清建筑、文史巨篇、近代人物、故掌传说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都为这座古镇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松陵镇在上世纪50年代,曾出现了一批用红砖砌成的房子,镇上人就俗称它们为“红房子”。那年代是和苏联“蜜月”的年代,所以一些公共建筑也是一种仿苏式的,红房子为当年青灰一色的城镇房子加入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当时光流转到21世纪的今天,随着城市化的扩展和旧城改造,那些反映时代特征的红房子也在逐年减少,或自然损坏或被拆除。而今镇上屈指可数的红房子仅存5座了。

  松陵镇上最有名的红房子可能要数原吴江印刷厂的二层办公楼了,现位于流虹路东段,松陵公园西侧,也是镇上最高的红房子建筑。该红楼始建于1953年下半年,当初是作吴江中学高中部教室用房,1010底的仿苏式建筑风格,清水红砖和白水泥相夹,红洋瓦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明亮。而今在红楼教室内墙上还存有当年的黑板,门、窗、扶梯、走廊等设施仍折射着教学上所特有的痕迹。据一位1953届吴江中学校友说,当年为建校舍,他们这些学生都做义务工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搬砖,当时没有车子,全凭手搬,力气小点的搬两到三块,力气大一点的搬四到五块。从长桥头(垂虹桥)搬到建校工地上,后来用船驳到小东门处,搬运线路就近多了。这些建校红砖都是由芦墟建新窑厂(时为华东公安系统国家劳改企业)烧制的,出窑的砖不浇水,故呈红色。红楼用的水泥,则是南京江南水泥厂产的“江南牌”水泥。

  在红楼教室的西侧、南面,另有一些青砖砌的平房教室和辅助用房。到了“文革”时期,整个高中部迁出,红楼一度成了县军管会办公处和征兵站。到1969年,吴江印刷厂从原下塘街迁至该高中部校址,利用原教学房和新建了一些厂房进行生产,红楼则成了印刷厂的办公用房。笔者就在该厂工作了十几年。

  如果说松陵红房子与工薪阶层接触得最近的,就要数位于老镇区西南角庆丰二弄那里的一座红房子了。那一字排开的红房子共有10间,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当年入住的是镇上的10户装卸社(搬运工会)工人家属,它是仅存红房子中惟一用于住宅的房屋。该红房子是尖顶平房,建造的模样也是仿苏式的,房顶是黑瓦片,墙体是红砖白水泥,房屋的墙体中间有一圈外凸水泥腰箍,10间房子的门口有一条贯通的走廊,每户的面积约24平方米,屋里地面铺的全是红砖。当年这红房子比较偏离镇中心,房的西侧是桑树地和城墙,北面是镇上的苗木树林,南面是一排青砖民房,东面侧是四排同样格局的白墙黑瓦民房。

  

图一  

 

   图二 

   据1960年搬入红房子至今仍住这里的王师傅讲,这红房子的建造,也都是装卸社工人利用每顿饭前收工的闲时,义务地一车石子、一车沙子、一车砖搬运来的,这些砖都是芦墟烧好后运过来的。当年的房租是每月2元。到上世纪90年代初,城镇房屋改革,这红房子也都转给了个人,原先的走廊也被10户人家各自隔开。如今,红房子的主人绝大部分都已搬走了,只剩下两家老住户了。其它房子都出租了,并在走廊外一一搭出了小披间。由于西侧是农贸市场,这里显得寸土寸金。

  第三座要说的就是南门履泰桥北堍吴江种子站里的红房子了,那里有一排两座高大的仓库用房,建在背靠旧城墙的墙脚跟边,如今依稀可见吴江旧城墙的遗址。红房子仓库的前面是一大片水泥场地,西侧的一座红砖红洋瓦房子建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4个大门全部朝南。东侧这座红房子则是红砖黑洋瓦,由于是上世纪60年代增建的,所以这座房子的红砖质量明显没有西面的那座好。该房是吴江种子公司用于存放粮作物的专用仓库,为保持干燥,所以房子地基比较高,通风的窗户离地面也高了许多,高大的屋脊、宽敞的库存面积和良好的通风条件,是保证所存物种不易发潮发霉的必备条件。每到季节替换或新品出样,种子站里就人声鼎沸,工人们会把库里的种子拉出来或晒太阳,或是去陈换新,进库出库好不热闹。直到今天,红房子仓库还在作为吴江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集散地。

  第四座红房子位于现吴江市中学内,这是一座典型的苏式红瓦平房,整个房体为四坡屋顶,朝南的门庭尖顶向外突出,门前有一段走廊,方形的廊柱边上是石砌的围栏,所以房子是呈凸形的,面积约有120平方米。吴江中学校址的前身是吴江乡村师范学院。据镇上一位长者庞老师说,他1956年调到乡师工作时,此红房子刚刚造好。由于当初想建造两层楼的,后因种种原因没建成,所以这红房子的地基是相当牢固的。到了1962520日,吴江师范停办,吴江中学遂迁入此校。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笔者就读于吴江中学,红房子是学校的图书室,也称阅览室,地上铺的仍是木地板。曾记得,进门右侧是阅览室,左侧是图书馆,面对门庭的还有两个窗洞,是借书、还书处。由于买不起书,所以能借到一本书回家看看已是莫大的荣幸。在那个年代,红房子图书室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是课堂外接触世界的一个窗口,很受学生老师的欢迎。

  而今,吴江中学除了两座孔庙建筑外,有点历史味道的就是这座红房子了。现已经辟为校史陈列馆的红房子,也许是沾了人气的缘故,在众多老师学生的精心呵护下,半个世纪下来,这座颇具俄罗斯建筑风格的房子依旧保护得很好,清澈的红砖上似乎一尘不染,它在绿树的映衬下,更显得古韵悠悠和生气勃勃。

  最后还有一座红房子是松陵西门电灌站,其房子的格局款式也是仿苏的,红洋瓦、红砖、白水泥,凌空建架在河面上。由于上世纪50年代仿苏盛行,除了房子是仿苏外,连里面的抽水直立机泵也是仿苏的。西门电灌站的建成,它那洋派的外形,为周边灰一色房屋带来了新农村的新气象。有关电灌站的前世今生,笔者在去年1124日《吴江日报》有所记载。

  回眸松陵镇上的红房子,在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岁月后,不经意中为我们留下了一份难得的遗产。苏式建筑是一个时期的特征,并大多数用于公共建筑,风格上的简洁美观、色彩上的亮丽夺目、质量上的坚固耐用成了那一个时代的烙印。红房子所留下的,除了记忆之外,笔者以为,还有那一份严谨的质量保证和突破传统引进外来艺术的勇气。

  松陵红房子,一轮时代的记忆,一抹时代的亮点。

  图一:吴江中学校史陈列室。

  图二:种子仓库红房子。

  (常宏摄)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