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3 3:15:31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93

【作品原文】
迎风庵澈水中边,
消夏人来别有天。
快读遗碑张叔未,
夕阳西下忘归船。
【背景拓展】
迎风庵,原名化成庵,在西白漾湖中央的分水墩(俗称风水墩)上,今已废。
江南水乡多湖,过去民众都以船为主要运输工具。因民船大多为小木船,一旦起风,湖中风浪时常危及来往船只,故而大湖中往往筑有土墩,以减少风浪危害。这类土墩称分水墩。
西白漾是镇西都的大湖,又称盛湖、舜湖,湖面达460余公顷。“舜湖之水发源于东天目,由烂溪东流人湖,湖之西南实当来水之冲。湖以南为往来舟行要路,每风狂雨骤,波浪奔腾,势甚恶,舟远不得泊,遭其厄者屡矣”。
里人陈良才念行船之险,发愿“于来水冲激处筑墩,以分其势,使舟楫得藉以停泊避险捍患御灾”。从嘉庆十八年(1813)起,他募资筑墩,“虑事图功凡十阅岁,而湖墩之基址成”,至道光七年(1827)又在墩上“建屋五楹以奉空王(佛的别称)香火”,名化成庵。同治九年(1870)庵僧“得泉于左”,又“拓建斋堂、水阁”。里人杨秉桂作《化成庵记》,嘉兴张廷济(号叔未,清代书法家)手书,勒石立于庵中。
旧时,镇民视分水墩为消夏胜处,善游泳的少年也常游至墩上玩耍。六十多年前,迎风庵(即化成庵)已夷为平地,1970年西白漾被围垦后,分水墩与周边连成一片,如今已成为东方丝绸市场的一部分。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