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溪港古村落

溪港古村落

2022/12/17 3:17:05    作者:  陈志强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2094

  溪港古村落,位于平望镇区西北约7公里。以前,溪港是进入太湖的必经要道之一,民国18年(1929)称镇。后来,由于地理环境、行政体制等发生变化,溪港由镇改为了村,但至今仍是吴江境内一个较大的村级集镇,开设着不少商肆店铺。20081月,溪港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名村。

  溪港古村中流淌着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这溪的名字叫韭溪,为何得此名,有着一段传说。相传春秋吴越相争时,吴王夫差率军攻入越都、俘获越王勾践后,居功自傲起来。越国施用美人计,献上西施,让吴王沉溺于酒色。越王勾践被放回后,不忘前耻,卧薪尝胆,暗地里作着灭吴的准备。他派大夫范蠡遣军潜伏于濒临东太湖的一条小溪两侧,厉兵秣马,伺机进攻吴国。一天,屯驻在小溪两侧的越国兵士正在吃中饭,午餐是米饭加韭菜,大家吃得津津有味之际,上面传下进兵的命令,“军令如山倒”,越兵们迅速将饭菜倒入小溪,整装出发。顿时,小溪水面上到处漂浮着韭菜叶,原本清澈如玉的溪水显得越发碧绿了。越兵攻入馆娃宫、夫差自刎后,勾践当上了“霸主”,那条曾经驻屯越兵的无名小溪也得了“韭溪”这个名字,传了下来。

  韭溪两岸砌有石驳岸,河埠参差错落,河中段上有一座古桥,名为东林桥。此桥为吴江文物保护单位,拱形单孔,东西走向,初建无考,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清顺治三年(1646)两度重建,嘉庆三年(1798)重修。该桥南北两侧均镌有对联,南侧这一副颇具诗情画意:“浩渺波光涵笠泽,参差帆影接莺湖”。东林桥堍是当年溪港老街最为繁华热闹的地方,两堍街上店铺林立,不但有烟杂店、肉店、茶馆、酒店、药房、米行、水果行、日用百货店等,还有竹匠坊、箍桶坊、铁匠铺、理发铺等。上世纪5080年代,平望供销社、邮电局、医药商店、信用合作社等国营集体企业均在河东老街上设置分部。河西老街两旁为店铺,街道上方筑有砖瓦廊棚,可为行人遮风挡雨。以前,老街上还有远近闻名的卤菜店,出售熏麻雀、太湖野鸭等,生意相当兴隆。老街上还有7家茶馆,吸引四周茶客。茶馆不仅设有清晨的早茶、早饭后的饭茶,还设有下午茶,节日则设有夜茶。1985年平望至溪港的公路通车后,溪港老街的商贸业逐渐萎缩,原来在街上经商的居民迁移至平望镇,一些店铺搬迁到平溪公路旁。现今,溪港老街的基本格局尚在,且存有多处文物古迹。

  东林桥东堍是刘猛将军庙,与东林桥同为吴江文物保护单位。该庙现存建筑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祭祀元代将军刘承忠(一说宋代将军刘锐,一说宋代将军刘錡)。相传刘将军是驱除蝗虫能手,得到百姓的尊崇与爱戴,元朝灭亡后,他投河自尽,世称刘猛将军。刘猛将军庙在洋溢着阵阵纯朴古风的同时,与东林桥一起,构成了水乡特有的“桥庙相映”景观。

  溪港老街上尚存有两幢古宅。一幢名周家厅,建于清末,坐落在东林桥西北侧的韭溪西岸,原有三进,现存第二、三进,第二进为正厅,前有一砖雕门楼,两侧有厢房及眉毛天井,第三进前也有砖雕门楼,门额为“德广日新”(语出陆机《文赋》句“被金石而德广,流管弦而日新”)。整幢建筑前后贯通,为“走马堂楼”。另一幢名李八爷旧宅,民国元年(1912)由李常恩(人称“李八爷”,民国时期任吴江县参议)所建,坐落在东林桥东南侧的韭溪东岸,原有三进,临河建有廊棚,现存沿街一进,为二层楼房,面阔四间,柱、枋等构件上雕有四时花卉图案。

  韭溪的北侧另有一座古桥,名为大庆桥,俗称溪桥、韭溪桥,为吴江文物控制单位,建于明永乐十七年(1419),清乾隆元年(1736)、同治八年(1869)重修,现存之桥为民国11年(1922)由丝商捐资重建。这里的风景很是优美,以前“溪桥晚眺”是“韭溪八景”之一。

  溪港老街上在历史上曾隐居了不少有名的文人墨客。明末清初时,有潘柽章、吴炎和潘耒等。潘柽章(16261663),年十五补县学生员,明亡后,致力于撰著《国史考异》、《松陵文献》,又仿《史记》体例与吴炎、王锡阐共撰《明史记》。潘耒(16461708),潘柽章之弟,康熙十八年(1679)以布衣中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秦氏是溪港望族,据清光绪《平望续志》上载,秦景昌、秦时昌、秦篁、秦彬、秦清锡、秦毓华、秦钟瑞、秦丕烈、秦守诚等在江南均有一定名声。著名老中医秦东园也出生在溪港,现在,平望河西街上留有他的故居,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