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大孝兼怀天下德 今隐闹市三角井

大孝兼怀天下德 今隐闹市三角井

2022/7/24 3:34:05    作者:  何笛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4890

  三角井是一个地名。三角井是一口井。三角井是一个符号。

  三角井是一个地名

  三角井在吴江市中心,东西向的流虹路和南北向的中山路两条主干道的交汇处,中山路以此为界,向北称中山北路,往南称中山南路。

  作为地名的三角井,在吴江曾有极高的知名度,本地居民不要说它,就是外来游人,在松陵镇上待上几分钟时间,就能知道松陵有个三角井了。

  这个区域曾经是吴江市区商业、金融、交通、文化等的集中地,最早的高档饭店鸿运楼,最早的大型商业购物中心中山大厦、中心商厦、华侨商店,金融系统的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几大银行,市图书馆、邮电局、新华书店、红旗影剧院、松陵公园等文化设施与场所,市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市教育局和职教中心等都在三角井周围。

  随着吴江市区的扩大,市行政中心的搬迁,永康路商业街的建成使用等,三角井地区已不再承担原来的功能,但它仍然是市区的一个中心,数条交通线路在这里设站,市民可以从这里坐车去想到的目的地。

  三角井是一口井

  井在中国曾是相当平常的事物,可追溯到春秋甚至更早。春秋时土地改革,实行井田制,说明那时已经有井了。即使在多水的江南,井也很普遍地存在着,就是现在的农村和城镇,依然能看得到井的存在。

  三角井是一口有历史的井,距今已将近500年。

  三角井是不是松陵镇上最早的井,没有考证过,似乎也没有考证的必要,大胆地推测一下,应该不是。但它是松陵镇上最有影响力或最有名气的井,这一点毫无疑问。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听说过其它可与之相提并论的井。

  土生土长的吴江(松陵)人,也没几个能说得出三角井的来历,或许觉得没必要了解它的来历。历史就是这样,生活就是这样,人们更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前人栽树,为的就是后人乘凉,至于后人是不是要去记得栽树的前人,那不是栽树人所考虑的。

  说到三角井,这必然要和吴江的名门望族吴氏家族联系起来。吴氏家族以孝闻名,以文立身,代有传人,从明代吴璋到清代吴兆骞。

  吴江城西原有一座孝母坟,记得上小学时在哪本书上见过,但那时却无机会实地去看,可惜今已不存。调入松陵工作后,向有关专家请教,应在靶子山之南,即现在流虹路西尽头与苏州河交界处,那里如今建筑林立,无处可寻。

  孝母坟由吴璋所立,《明史稿》载:吴璋,幼孤,由母抚养成人。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诏选天下节妇,给役内廷,母陆氏名列簿册。宣德四年(1429年),淮靖王朱瞻墺出封广东韶州,正统元年(1436),徙封江西饶州,陆氏皆随行。吴璋弃家奔走,求母二十年,上书四十次,情词恳切,终得淮靖王后嗣康王朱祁铨允许,入宫见母。当时母已病重,吴璋割股和药,母病稍有间断。康王即赐金币于吴璋,促其负母出宫。至旅舍三日,母即去世。吴璋遗母骨归,潜置舟中。行至江,遇大风,吴璋跃入江中,抱母骸骨,浮于水。同舟者感而救之,其母骸骨遂得归故土。吴璋葬母骸骨于先祖之墓,旦夕展拜,凄动路人,时值正统十二年(1447年)。

  吴璋千里寻母割股和药之事传为美谈,并被编入《二十四孝》,以教化后人。

  吴璋的儿子吴洪,成化十一年进士,正德时任南京刑部尚书,忤刘瑾,致仕归。孙子吴山,正德三年(1508年)与其弟吴岩一起中进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晋升南京刑部尚书。吴洪、吴山父子两代尚书,都以廉明公正被人称道,深为后人敬仰,被列为吴中名贤,现松陵镇中心北巷尚有由吴氏后裔重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的吴氏旧宅(原立有父子尚书坊,名尚书巷,可惜现在已不存)。吴氏旧宅坐北面南,原建筑为四进,前三进已被拆除,现存第四进。第四进为三开间两层,中为天井,两侧为厢楼,前有砖雕门楼,天井内青石板铺地。

  三角井,由明代吴山所修。吴山,先授刑部主事,后升为郎中,因刚正不阿,九年没有得到升迁。在此期间,他认真查看记录囚徒的罪状,平反百余件有疑问的案件。三角井,是吴山以德待人的实物佐证。

  松陵镇处太湖之滨,地势低洼,经常遭受太湖洪水侵扰,大灾之年,城内河中漂浮着人与动物的尸体,河水不能饮用。为此,吴山于明嘉靖十一年(1533年)捐资凿井助民,让百姓喝到干净的井水。时任知县张明道题名为怀德井,俗称三角井,以整块青石凿成三穴而成。据说,三角井的上方原有四面亭角,可供人休憩。明万历八年(1581年)吴山之孙重修。就在解放初期,仍有不少市民前来取水。

  三角井是一个符号

  三十多年前读高中时,从学校到镇区的是一条泥泞小路。下雨过后,踩在上面全是泥浆,周末上街,遇到雨天,没有雨鞋的学生只能乖乖地呆在学校里了。即使不下雨的日子,路到三角井也就基本结束了,那时的三角井地区还全是道砟路,由三角井往西出流虹桥,就是一望无际的农田,几无人家与房屋,只是在远足时才可能去走走。

  似乎在那个时候就曾寻找过三角巾,但没找到,那时以为,三角井不过是一个地名,就是有井,也是古代的事,没有人知道了,井也没有了,谁还在乎一口井的存在呢。

  有了写这篇文章的念头时,我又去找了找,还是没找到。

  后来的一个冬天,同一位文史专家聊天,谈到这个话题,他很惊讶于我竟然不知道三角井的位置,同时,很肯定地告诉了我,几百年来,三角井一直在那个地方。

  当天晚上,风很大,我顶着风,步行去找三角井。果然,在流虹路与中山路的交界处,我看到了以为不再存在的三角井。有多少事多少人,就在我们的眼皮底下,而我们却熟视无睹,当我们想起的时候,又有多少能像三角井一样还幸存着呢。

  那晚在路灯下,看得并不真切,第二天,我再次去看,它由三口井呈品字形组成,因而像个三角,井口不大,从井口向里张望,离井口二十公分左右,盖有铁丝网片,井内依然有水,能照得出人形,可见还是很清澈的,只是取不出来罢了。井边有一块铭牌,是怀德井的介绍,可惜字迹已模糊。

  三角井紧靠在马路边上,外侧由水泥护栏遮挡,以避免车辆行人的损坏,大街上来来往往的匆匆脚步,没有一个人停下来驻足观望,甚至连一瞥都没有,这本怪不得别人,就是我,在以往,又何曾留意过呢。

  毕竟,三角井只是一口井,而在当代,三角井是一个符号。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