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3/12 3:39:31
作者:
沈云作,沈莹宝注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04
【作品原文】
开国南迁姓氏传,
东西大泽至今沿。
万家烟火由来盛,
何待朱明成化年。
【背景拓展】
关于盛泽镇名的由来还有一说,即“盛章食邑”。
清乾隆《盛湖志》称:“宋南渡后,临安盛章以建都之所第宅丛集,一廛月数十金,遂迁吴江之二十都(亦有它志称迁一都)。后论功封章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土田第宅在在有之。一都为盛庄,二都为盛家舍,四都为盛乌田,十七都为盛墩,其地(他)若盛家田、盛家廊、盛家汇,不一而足。而二十都其旧居也,东西连大泽,遂名盛泽;市东犹有盛家港、盛家荡,至今子孙犹居之。”
关于盛泽兴盛的时间,历来颇有争议。《盛泽镇志》称:“明弘治年问,盛泽仍以村名,居民仅五六十家。嘉靖《吴江县志》始称盛泽为市。”一般史料也认为盛泽直到明朝成化年问(1465一1487)才因丝绸织造业的形成而逐渐繁盛。但是,史料中又有“晋泰始五年(269)建庙桥(东庙桥)”、“(唐)开元二年(714)建善嘉桥”、“开元八年(720)建龄嘉桥”、“(宋)雍熙二年(985)建登椿桥”、“元末(1368年前),沈万二三建南胜坊、北胜坊”的记载。试想,从东庙桥到善嘉桥不足500米的市河上,宋朝时已建起四座桥,元末又建成两处街坊,怎么可能到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还是个村呢?难怪秋凡先生要提出“万家烟火由来盛,何待朱明成化年”的疑问了。
盛章,字如晦,临安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敷文馆学士,后因功封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由于盛章在吴江一带拥有大量的田产,其子孙繁衍散居于城乡各处.因此留下了许多冠以“盛”字的地名。他的旧居在二十都(“都”是旧时的一级行政区划),因东西两边都是大湖,故而名为盛泽,似乎也说得通,但同治《盛湖志》认为:“盛泽因章得名,无可征考,姑从阙疑。”
【作者简介】
沈云,1864-1921,字秋凡,原籍浙江秀水(今嘉兴),生于盛泽。沈氏系王江泾望族,1860年为避兵祸,其父举家迁居盛泽。沈云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文学功底极深。曾先后受聘为郑氏小学和盛湖公学的教师。沈云还是南社的早期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