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7 3:10:36
作者:
俞前 谈燕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41300
寨湖原是黄家溪古村落中的一个无名的湖泊,因盛斌在湖边结寨,故称”寨湖”。
据汤豹处查阅宋叶祥符图经曳后考证:三国时期,孙吴赤乌三年(240),吴大帝孙权命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司马领濠寨盛斌分拨地界建围、作田、屯兵,自青草滩筑寨至”和溪(即今黄家溪)。老百姓称盛斌结寨之地为“盛寨”,后因为“泽”与”寨”读音相近,所以又把”盛寨”渐渐地讹传为“盛泽”。
据志书记载,湖边曾有饮马池,是结寨时的遗迹,二三丈见方,大旱不涸。为探求实情,笔者询问沈莹宝先生。他说,寨湖现在早已寻觅不到,只在黄家溪的东面,有当地的百姓称”寨湖潭”,估计就是当年寨湖的地域。清钱新有寨湖诗:”道:无人境地清,殿阴宏敞倚轩楹。湖中烟笠参差钓,树里风帆次第行。云锁山门两垛寂,人归渡口一舟横。闭情更觉潇湘远,鼓柁何年泛月明。”
据说,在寨湖之南,有个名叫庄浪的地方,唐进士屈突通曾在这里隐居。那里有明府厅。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写有叶对酒醉题屈突明府厅曳诗:”陶令八十日,长歌归去来。故人建昌宰,借问几时回。风落吴江雪,纷纷入酒杯。山翁今已醉,舞袖为君开。”
盛泽有句老话,为”先有黄家溪,后有盛泽镇”。寨湖之西,即为黄家溪。
黄家溪原名为”和溪,地处盛泽镇最北端,依傍京杭大运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黄家溪不仅人文典雅,而且文风清丽,明清时就有”东阁朝霞、西亭晚渡、龙湾夕照、积庆晓钟、合路风帆、寨湖烟屿、绿葭渔唱、芦荻归航”等”黄溪八景”著称于世,当地名士史鉴、卜舜年以及诗人沈周、文徵明等都在此留下了诗句。
值得黄家溪人自豪的并不止此,真正让它名闻遐迩的是源远流长的丝绸产业和繁荣的丝绸贸易。
明代,盛泽、黄家溪一带的手工丝织业迅速兴起和发展。清叶黄溪志曳记述,明万历年间,徽商前来贩缯,当地还有丝领头、绸领头之类的中国商人。至清初已成为”烟火千家两岸”的绸市,所产绸缎有”被中原九氐”之誉。叶中国古代史纲曳中明确地把明代中叶盛泽、黄家溪一带的丝织业作为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例证。
由于丝织业的发达,引来无数外地客商到这里采购丝绸,并从明代中后叶起逐渐形成了绸市,于是黄家溪也从一个普通的乡村升格为黄溪市。乾隆叶吴江县志曳载:”黄溪市,去县治东六十里,明以前以村名,居民数万家,国朝康熙中至二千余家,货物贸易颇盛遂称为市云。”
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克吴江县城,二十六日、二十七日沿大运河南下,经八坼、平望、黄溪等地至嘉兴,战火中”黄溪、新杭两市全毁”。一个持续繁荣了三百年的黄溪绸市就此骤然消失,重又蜕变为普通的乡村,而离运河稍远的盛泽绸市却因黄溪、新杭以及浙江等地绸商、机户的大量迁入而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的绸都。如今的黄家溪,穿村而过,河的两岸是百姓民居,这是古时一般小镇的建筑模样,这东西走向的黄家溪市河,依旧潺潺不停地流淌着。然而,这小河两旁的建筑,早已变了模样,当年的”八景”、当年的”宅园”、当年曾经显赫的府第,如今荡然无存。黄家溪已淹没在了历史的尘埃里,除了那座古老的泰安桥和桥边残存的几段破败不堪的石驳岸,几乎已找不到任何与黄家溪绸市联系起来的物件了。
悄然退去的寨湖与绿水悠悠的黄家溪,只留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