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水韵吴江 >> 百湖集萃 >> 分湖

分湖

2022/12/5 3:12:50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39552

分湖位于江苏、浙江两省交界处,北部属吴江黎里镇,南部属浙江嘉善陶庄镇,总面积5.61平方公里。吴江部分3.15平方公里,周长8544米,常水位2.9米,湖泊容积835万立方米,湖底平均高程1.42米。入湖河道有3个,为东西港、东琢港、西大港。

分湖东西较长,今在网络地图上测距,从西岸的北尤家港口向东,到芦墟太浦河口长5300米;从北岸汾湖湾朱家港口,到对岸中部最南的湖湾处长2900米;从北岸的318国道东西港桥到南岸湖湾有2200米。湖中距分湖公园1000米处有约2000平方米的独脚圩,南北长290米,中部最宽处约130米,人们形象地称呼为“摇篮圩”。由于多方的侵蚀作用,摇篮圩也越来越小、越来越低了。

关于分湖湖名的写法,时常有人争议院分湖?还是汾湖?或者问院”分字旁有没有三点水?”

宋朝张、同《分湖》诗院“我本沧浪叟,闲来系钓艭。如何一湖水,半秀半吴江?”(据《分湖志》。按院秀,指秀州,即今嘉兴。)

元代著名文学家杨维桢员猿源怨年的《游分湖记》比张、同说得更明白院”湖东西广袤八里,南北如之。湖分而半院一属嘉禾(嘉兴),一属姑苏,故名分湖云。”畅游分湖的东道主顾逊和其他六人的”分韵赋诗”皆作分湖。

宋朝和元朝的诗文承袭了一种古老的说法院春秋末年吴、越相争时,今分湖公园一带曾驻扎吴国水军,与越国抗衡,在此留第下”点将台”、”伍子滩”等遗址地名;还有历代文人墨客凭吊一伍子滩的诗文传世。历史资料总说这里是”吴根越角”,”吴、越在此分界”。直至今天仍然是江、浙两省的界湖。因此,由吴、湖越两国分界得名”分湖”,是本义。然而,诸多历史文献也频频写成”汾湖”。乾隆《吴江县志》集汾湖条说”汾旧作分”,将分湖作为旧名记述。明弘治《吴江志》卷二”山川”条记载院”汾湖有二十九都芦墟村,上承嘉兴之水,北流入三白荡;旧名分湖,以其半属吴江半属嘉兴故也,后人加以水旁云。”

这说明“汾湖”的写法由来已久,并且明朝以来文人学者大多喜欢写成“汾湖”。个中缘由耐人寻味。或许加“三点水”,与“湖”字的字形趋于平衡;从字义看,“汾”字符合湖荡”多水”的底蕴。也有人认为,后世已无战乱,地区和睦,不用“分”字,写成”汾湖”大家乐意。

圆园园远年员园月芦墟和黎里合并成“汾湖镇”,建立“江苏省吴江汾湖经济开发区”。所以,“汾湖”一词已赋予行政区划的新涵义。

承载分湖人文历史的诸多古迹遗址中,伍子滩是后人记述最早的一处。伍子滩地名始见于杨维桢《游分湖记》。元至正九年(1349)三月十六日,北芦墟顾逊邀集江南七位士人游分湖。杨维桢(员圆怨远要员猿苑园),元文学家、书法家。《游分湖记》叙述游船路径院”朝出自武陵溪,过伍子滩二里许,北望见……西顾村也。”

武陵溪即北芦墟市河。北芦墟古名北顾里(村)。武陵为顾氏郡望,所以该处市河称为武陵溪。顾逊七律诗的首句便是“武陵溪上花如锦”。

清乾隆《分湖志》注院”大树下,即西顾里(村)。”大树下在今天猿员愿国道的新友路口东北。太浦河开凿前,南窑港桥西岸与北窑港桥西岸系一只圩,名”是字圩”。现在成人教育中心校的北围墙外面,在缘园多年前,有一条东西向的簖头港,沟通窑港与分湖。杨维桢等人是从武陵溪上的嘉泰桥处开船南行,经南町港、窑港,从簖头港向西进入分湖的,于是”北望见噎噎西顾村也”。

1958年冬至1959年春开挖太浦河时,簖头港被堆土填塞;东口留下河浜,1999年建造南窑港水闸时填没河浜。因此,古时伍子滩的确切地点在今分湖公园土山南坡。

芦墟还有伍子胥”点将台”的传说。分湖苑路与南栅港路相接的转角处向西,分湖近岸处有芦苇丛,枯水季节是湖边小岛。传说就是”点将台”。另有一说,“点将台”在分湖公园离岸不远的湖中,早已冲刷成“湖中浅滩”了。以前夏天枯水时,常有游泳人站立该处浅滩,小露胸颈部,戏说“我要点将了”。

有关芦墟的古诗文,每每提及伍子滩。明朝早期的隐士王庭润《胥滩古渡》诗云院“斜日胥滩吊子胥,英灵千古岂真无!云开山口如吞越,潮怒江心似恨吴。甲冷鱼鳞埋雪苇,带销龙气堕烟芜。三忠祠近须停棹,拟把椒浆奠一壶。”明朝的朱嵚在《分湖八景诗序》中指出院”子胥渡吴处,适在湖滨,至今千余年间,潮头肃爽,犹有生气,命;胥滩古渡。”《分湖志》记载院“伍子滩,在分湖东南石底荡口,相传子胥渡吴处。”石底荡即分湖公园外侧水域,因湖底有”太湖栏砌石”,故此处湖湾称”石底荡”。“石底荡口”即簖头港的西口。《分湖小识》则认为”故老相传院子胥尝结水寨于此,以备越兵。语非无据”。

分湖周围的历代方志多有类似记载。乾隆《吴江县志》记黎里的两处地名院鬼头潭要要吴俘越兵,首级埋于此,故名。御儿滉要要越伐吴,吴御于此。《嘉善县志》上则有相传子胥开凿伍第子塘、西塘又名胥塘的记述。伍子胥(?要公元前484),名员,一字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公元前缘园远年带兵攻破楚国都城,前源怨源年大败越国。古人往往以将领之名称呼军队,把湖军队的活动说成将领行为。因此综观古人著述,分湖是吴越边泊界,湖滨驻扎吴国水军是可信的。时间在公元前缘园园年前后,距集今圆缘园园多年。

古时分湖里生长着牡蛎。清乾隆时的《分湖志》记载院“牡蛎,出石底荡。牡蛎俗名千层蚌。每冬月水落,沿岸累累相接。”

明末的《湖隐外史》记载更详细院“湖底有蛎径,皆蛎房积成,直接湖南。亘十里许,阔可四五尺。”枯水季节,晴天下,反射着太阳的光彩,犹如“水晶堤”。

1959年初开挖太浦河时,分湖的东北部、西北部口都发现千层蚌带状分布,证实历史记载确凿。平日,农民和渔民劳作时也会捞得一二爿千层蚌壳。但是从来没有捞得活体的牡蛎。因为牡蛎是海生贝类。这些牡蛎壳是千年前的海洋生物遗存。其实,大渠荡蒲北农贸市场所在地区域也有成片的千层蚌。

地质学说告诉我们,太湖东部地区,本是海边。近万年以来,太湖平原经历了四次相对的温暖湿润时期,多洪水。海平面也几次升降。山区东下的河水和长江带来的泥沙,遇海潮顶托沉淀下来,陆地扩张、填高,形成了潟湖形态的湖沼地带。以后有一个时期,海水侵入潟湖,海里的贝类和牡蛎进入海湾中繁殖,又积累了一层贝壳。海平面降低,湖沼地带生长着草木芦苇等植物,千百年后累积成泥炭层,俗称“黑泥”,可作燃料。员怨苑圆年前后,农民曾在分湖、大渠荡等湖荡里“掘黑泥”。湖荡滩有”狗屎铁”,农民叫“荡钉”或“僵搓杆”。“狗屎铁”或”荡钉”都很形象院铁红色的圆柱形僵泥,比手指粗,约手指长。潟湖沼泽地,由于海潮倒灌,在咸水和淡水的交互作用下,水中可溶性铁化合物,环绕植物根部积聚,形成沼铁矿。这是碳酸铁氧化后形成的一种褐铁矿。员怨缘愿年时发动中小学生去拣拾,作为“大炼钢铁”的原料。

以上三类物质,是分湖“沧海桑田”的见证。在自然环境下,水流的冲刷、风浪的撞击、雨水裹携表土、

植物根系的膨胀、地下小动物的活动,造成湖岸地貌的变化,几个月或一两年就显露出来。相传至今的伍子胥”点将台”在离岸不远的湖中,早已冲刷成“湖中浅滩”就是一例。

五十年来的生产建设,造就了分湖巨大的地理变化。1958年末开始太浦河工程,持续的”大包围”工程,堵塞分湖北岸及东西岸的十余条河港,近半数再也不开通了。1992年至1996年的太浦河第三期工程,挖深分湖段航道,堆土”填湖造地”。面积最大的是汾湖湾一块院318国道就此“截弯取直”段东西长1100米,新填地南北长840米,造地约0.8平方公里。浙江方面也有大动作,1999714日封堵芦墟南栅港,在浙境建造水闸,控制分湖水南流的流量。2004年筑成穿湖大堤,为嘉善县汾湖旅游度假区的主体工程。该穿湖大堤西起南尤家港东岸,伸向湖中200米再向东,到西港甸村上岸,全长3000米,堤宽34米;圈内水面最宽处800米。若以此堤为南岸,现在分湖南北平均宽度约1000米稍多。

(顾永翔)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