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百年南社 >> 南社名录 >> 黄元琳

黄元琳

2024/4/20 3:29:57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797

 黄元琳(18931943),字稚鹤,号自愕。出生于黎里,终老于黎里。袁世凯称帝时期,柳亚子在家乡组织南社分社酒社,黄元琳参与酒社,经常在金镜湖、开鉴草堂等地集会,喝酒吟诗,痛骂袁世凯,反对主和派。

黎里有位叱咤风云的南社社员蔡寅,本是黄元琳姻亲,他很希望元琳能够走上社会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可是,黄才学虽好,刚过而立之年就患上了肺结核,只能居家养晦默默耕耘。1923年,柳亚子在家乡创办《新黎里》报,黄元琳积极参加,出钱出力,为宣传新文化作出努力。对于子女,黄督促严厉而有方,终于在自己有生之年把子女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蔡寅每次回乡,总要与黄元琳相聚。他眼看元琳身体日益衰弱,不过精神并不颓废,家境清苦,培育的下一代颇有希望。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的一天,蔡寅又到元琳家里,叙谈有时,提笔挥毫写了下面这副对联相赠。

上款:稚鹤姻长先生雅正

对联:藤垂绝壁云添润,风静寒塘花正开。

落款:清任蔡寅     

下钤两方篆体印章:冶民(朱文),吴江蔡寅(朱文)。

蔡寅这对联,诗中有画。描写了两种绝然不同的景色,上联一个画面,藤萝悬垂绝壁,一种险绝之境,但是“云添润”三字一出,绝处逢生,有那么多的白云缭绕,险景顿消,迎来一片蒸腾的氤氲。下联,刺骨的西风吹过,寒塘一片冰封,一种凄冷之景,但“花正开”一语殿后,那怒放着的艳艳的花朵,正吐着芳香,立马生机一片,热闹、热烈也热情。对联寓情于景,含蓄地表达了由衷的肯定。

时日匆匆,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黄元琳的儿女们手捧联语,反复咀嚼,不由得感慨万千。根据她们的回忆,父亲学问功底颇为深厚,善书法懂绘画,为人真诚爽直。尤其是能写会算,一手算盘打得飞得起,他左手拨动算珠,右手执笔,边打边写,别人需要几天完成的帐目,他不消一个时辰就可以了结。黄还有一手绝技,更是令人惊叹。古人有“胸有成竹”之说,黎里人说黄“胸有算盘”,大凡加减乘除,不必用算盘,半天之内,杂沓的一大堆数字,他嘴里念念有词,手指凭空拨弄,最后报出的数据,一定丝毫不差,屡试不爽。因为有此绝技,民国初期,受人推荐参加吴江县粮食局的工作。可是粮食局内,帐目不清,官员贪污受贿,黄看不顺眼,当然更不愿同流合污,结果遭到倾轧排挤。没多少时间,黄就辞职返回黎里。“藤垂绝壁”,看来蔡寅使用了象征手法,暗示黄元琳身处粮食局险境。“云添润”,《荀子·劝学》:“玉在山而草木润”,比喻有德者足以润泽其身。因为联语描写的景色是“藤垂绝壁”,所以作者换“玉”为“云”,云也可以润身哪!《礼记·大学》有言:“富润屋,德润身。”黄元琳由于自身品质的决定,宁愿退居一隅,也不愿与这帮贪官污吏为伍。

下联“风静寒塘”,令黄氏后裔联想到贫寒的家境,正常的开销再加这样那样的花销,使本来拮据的生活更加捉襟见肘。黄元琳民国元年结婚,婚后10年育有四个子女,老大、老三为儿子,老二、老四是女儿。黄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子女成才,先让子女们在黎里读小学,再勉力读完初中。家贫无力深造,黄让子女报考师范,当时师范学校免收学杂费,还有助学金可以解决吃饭问题,读完师范再投考公立大学,公立大学考分要求高一些,但所收费用比起私立大学要少许多。就这样,几个子女先后进入师范学校就读,后来老大和老二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分别考入复旦大学。每当节假日,寒暑假,儿女们回家来,黄元琳就在家里辅导功课、督促学习,俨然家塾一样。每年父亲都有新的举措,特别是暑假,黄元琳每每拿出《古文观止》、《资治通鉴》,让儿女们通读,为他们的知识打底,后来走上社会一一派上了用场。“花正开”,儿女们一个个成才,犹如怒放的一朵朵令人羡慕的花儿。

黄元琳去世时正值知天命之年,那时四个儿女都已经长成,而且都已踏上社会。旧式的读书人,有句老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黄元琳的独善其身,颇有意义,小而言之,他培养了自己的四个儿女,大而言之,他为国家,为社会贡献了四名拥有专长的人才。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