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3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区况概貌 >> 发展规划 >> 吴江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吴江市卫生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2014/12/17 10:07:29    作者:  来源:  吴江发改委    【字 号:  】   点击量:3892

为全面提升我市卫生事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根据《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吴江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092015)》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和背景

(一)卫生事业概况

2009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22个,其中,公立二级综合医院3所;中心卫生院、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231个;民营二级综合医院1所,民营专科医院1所,民营一级医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所、卫生进修学校、中心血库、康复医院各1所;专科防治所4个;私人门诊部(诊所)61个,企事业、学校医务室40个。各类卫生工作人员578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335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5.44人,执业医师1262人,注册护士1312人。床位数3449张,每千人床位数4.33张,床位使用率89%。全年累计完成诊疗461万人次。

(二)居民健康水平

2009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79.72万人,登记外来暂住人口66.9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55‰,人口死亡率为7.3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9‰。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0.48岁,婴儿死亡率4.14‰,孕产妇死亡率9.62/10万,主要健康指标基本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改革发展成就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卓有成效。先后出台医改实施意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基本药物制度工作方案以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分配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内部管理机制改革、绩效考核办法等文件。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有力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优化,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城乡,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吴江的医改模式,不仅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认可,也受到了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设立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由政府购买公共卫生服务,2010年人均经费达88元。9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一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得到有效落实。百千万健康工程、母婴关怀工程、“百人.千场”工程、精神病防治工程、“双五”工程、婚检一站式服务等一大批吴江特色卫生惠民服务项目广受欢迎。卫生应急体系进一步完善,重大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有效处置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问题奶粉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由爱国华侨捐资,江苏省、吴江市和盛泽镇共同投资近5亿元,江苏省人民医院全权管理的全国首家镇级三级医院--江苏盛泽医院投入运营。市一院、市五院、市康复医院新(扩)建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启动。苏州永鼎医院等民营医院建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吴江市公共卫生中心、吴江市妇幼与生殖保健服务中心等投入使用。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实施,一期工程已顺利完成。实施“1315”卫生人才工程,启动“5515”卫生人才工程。实施医疗卫生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率达80%以上。加强全科医学培训,培训率达95%以上。城乡一体、均衡发展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将农村居民、未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城镇居民(含在校学生)及在本市居住满2年的新吴江居民纳入了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实现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全覆盖。新型合作(居民)医疗保险镇(村)覆盖率100%,参保率长期稳定在98%以上,基金标准由2006130/人提高到2010420/人。出台困难人群医疗救助办法和少年儿童大病医疗救助办法,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惠民医院,困难人群救助医疗体系不断完善。

--卫生行业文明形象全面树立。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作风效能建设,卫生系统各级文明行业、文明单位创建屡结硕果,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满意度逐步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市成功创建成全国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市、江苏省农村改厕先进市、江苏省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江苏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江苏省示范市,并荣获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优秀实践奖。公益惠民、勤廉文明的卫生行业形象进一步树立。

(四)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是我市进一步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乐居吴江”的重要阶段。卫生事业发展,既面临重大挑战,也面临良好机遇。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上看:“十一五”期间,吴江市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市委、市政府谋划长远,创新性地提出构建“乐居吴江”发展战略。“健康”是“乐居”的基础,“健康城市”是“乐居吴江”的重要组成,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全面增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以健康环境、健康服务营造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为吴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从人民群众健康的需求上看:党的十七大指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当前,疾病谱变化带来的健康威胁,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各种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挑战,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的客观短缺,这些问题都必须认真应对。面对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如何为老百姓提供更放心、更贴心、更舒心的健康服务,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实践。

--从卫生事业发展的追求上看:“十一五”以来,我市卫生事业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内涵不断充实,体制机制不断创新,为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科学发展不动摇,牢固树立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坚持公平公益、为民惠民的原则,深化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拓进取,奋勇争先,不断推进卫生事业科学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市构建“乐居吴江”总体战略,坚持公平为先、效率优先、素质领先的原则,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卫生事业,着力增强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全力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力争率先实现卫生基本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树立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充分调动医疗卫生工作者积极性,从人民群众客观健康需求出发,保障并增进居民健康素质。明确政府主导,突出公益职能,提升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统筹兼顾,均衡发展。从全局出发,统筹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基本医疗保障、药品供应保障四大体系,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兼顾公平和效率,兼顾近期和长远发展,兼顾供方和需方利益,推进卫生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集聚资源,率先发展。明确卫生事业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要求,发挥吴江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的区位优势,吸引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集聚吴江。率先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疾病等健康危险因素挑战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率先实现城乡卫生一体化和卫生基本现代化。

--因地制宜,创新发展。立足吴江市情,进一步转变卫生事业发展方式,不断拓展医疗卫生服务的内容和载体,不断探求卫生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走出一条富有吴江特色的卫生事业发展之路。

三、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不断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富有吴江特色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期末,医疗服务水平、公共卫生服务、居民健康素质等处于全国领先,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努力将吴江建设成为最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健康城市。

2.具体目标

--居民健康素质继续提升。规划期末,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2.0岁,城乡居民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接近或达到同期发达国家(地区)的水平。

--医疗服务水平继续提高。以全市户籍人口为基数,规划期末,达到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8.0张、卫技人员8.0人、执业医师3.5人、注册护士3.5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不断取得新突破,聚集一批名科室、名医师,全市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继续完善,城乡15分钟健康圈全面建成,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进一步提高。

--公共卫生服务持续增强。不断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卫生应急、妇幼保健、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精神病防治、血液采供等专业服务体系,基本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有效落实,持续推进并不断创新吴江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卫生服务效能不断提升。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基本完成,推进卫生全行业管理。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升,行业服务意识进一步强化,医疗卫生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行业文明形象不断优化。

(二)体系建设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根据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功能到位、公平可及的要求,以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盛泽医院为龙头,其他各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卫生服务站及其他具有社区特色的专业服务机构为补充,形成“广覆盖,高受益”,城乡联动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市级综合医疗机构。定位于全市医疗、教育、科研、急救中心,以提供高水平、综合或专科医疗服务及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应急能力建设为主,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承担全市疑难病的诊治、急重症的抢救及基层卫生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职能。到2015年,市一院、江苏盛泽医院建成全市临床医疗服务中心和医疗急救中心,整体医疗水平达到三级医院标准。市中医医院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中西医并重发展,高标准建设好全市创伤急救重点专科和中医人才建设、中医特色专科基地,充分利用中医特色优势,发展中医康复护理专科。市五院和震泽中心卫生院(市四院)达到二级医院建设标准,在吴江经济开发区新建一所二级医院,发挥区域内医疗中心职能,兼顾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专科特色医疗机构。建设一批定位明确、技术精良的特色医疗群,建立并完善肿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传染病、妇幼生殖保健等专科性医学中心,以及集中供应中心、远程影像会诊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等资源共享中心。做强吴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复医院),承担全市精神病预防监测和疾病防治康复等职能。鼓励社会资本和国内外高水平医疗集团兴办高端医疗、休闲疗养等特需医疗机构。重视中医药发展,扶植重点中医临床专科和基层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综合服务职能。以公办为主体,每个建制镇办好一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或每3000-5000人口建成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推行全科团队服务和家庭责任医师制度,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构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工明确、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15分钟健康圈”。

--社会民营医疗机构。大力扶植苏州永鼎医院、瑞兴手外科医院等具有医疗服务特色上规模的民营医院,形成错位发展、有序竞争的市场格局。鼓励设置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老龄护理、临终关怀等专科性的护理保健机构。城区区域内不再新设置综合性民营医院和门诊部。严格准入制度,合理控制个体医疗诊所数量,按需设立企事业单位医务室。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落实九大类22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国家、省市规定的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拓展吴江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构建完善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按常住人口1.7~2人/万人标准配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深入研究公共卫生防治策略,针对影响我市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或危险因素进行科学干预。充分发挥市疾控中心核心指导作用,重点强化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干预,加强艾滋病、乙肝和肺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的宣教和防治,持续有效开展血寄地防、计划免疫等工作。

--卫生监督工作。强化公共场所和学校卫生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行医,保障就医环境。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文明执法,强化服务意识。加强预防性卫生监督,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行业的职业危害因素监测与检测。

--妇幼保健工作。按常住人口的1/万人配备妇幼卫生工作队伍。继续实施母婴关怀工程,大力推进重大妇幼卫生、婚前和孕前保健、出生缺陷干预、生殖健康、儿童早期教育、残障儿童康复训练等项目。

--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工作。深化国家、省卫生镇()创建,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和病媒生物防控工作,不断完善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健康城市建设,推进健康镇(村)、社区、学校、医院、企业、单位等“健康细胞”建设,完善各级健康教育场馆。深化居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大力实施健康促进百千万工程,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干预,重点加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着力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卫生应急工作。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健全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及时向社会提供相关信息和防护措施,提高应急处置能力,能够快速应对突发自然地质灾害、重大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突发疾病和重大意外事件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并纳入全市应急处置体系,服从统一指挥调度。

--精神卫生和心理卫生工作。异地新建吴江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康复医院),建成全市精神病康复治疗中心。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建立精神卫生、心理卫生防治和干预工作机制,落实精神类疾病的康复治疗,逐步推进全市心理咨询和疏导干预工作。

--血液采供工作。依法做好采供血管理工作,强化血液质控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推广成分献血和骨髓捐献,倡导节约用血和合理用血,扩大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

3.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深化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本药物使用和管理流程,加强合理用药管理,确保规范使用基本药物。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并执行相应的报销政策;公立医院按规定使用一定比例的基本药物。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建立药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应急药物储备制度。根据国家、省市规定,结合我市实际,适时增补、调整基本药物目录,满足城乡居民用药需求。

4.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强化政府综合协调职能,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完善食品安全实绩考评制和责任追究制。下移监管重心,建立健全覆盖镇(区)、学校、村(居)委会等食品安全工作网络,鼓励广大群众参与食品打假治劣活动,实现群防群治。消除监管盲点,提高监管效率,实施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各环节全程监管。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档案,完善食品安全诚信体系。

--食品安全监测评价体系。建立食品安全定点监测机制,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率。引进现场快速检测新技术,提高反应能力和监测效率。建立食品安全协调沟通机制,各部门监测评估信息共享,并面向社会公众及时通报食品安全信息。

5.卫生行业管理体系

--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全面整合各部门资源,不断完善区域卫生信息化网络体系,进一步拓展卫生信息化服务内涵和功能,有效提升卫生信息化工作质量水平。加快推进和完善院前急救、公共卫生、医疗就诊、卫生管理和绩效考核等信息化项目,率先建成网络跨地区、应用跨部门、功能全覆盖、使用更方便、支付更便捷、全程无纸化、高度现代化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

--卫生全行业管理。强化卫生行政部门发展规划编制、资格准入管理、规范标准制定、医疗服务监管、卫生绩效评估、行业信息发布等全行业管理职能。大力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改革。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深化人事聘用、收入分配、绩效考核等各项改革,推动医务人员由单位人向系统人角色转变。管理模式由镇村一体化管理转向县域一体化管理。

(三)重点项目

1.基本建设项目

--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扩建。已立项。完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部综合大楼建设,总投入3.6亿元,用地面积85亩。完成吴江市第一人民医院传染病中心建设,总投入2600万元,占地面积约4亩,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江苏盛泽医院学术活动中心。已立项。总投入5000万元,用地面积2.3亩,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吴江市康复医院。已立项。异地新建市康复医院,承担全市精神病预防监测和疾病防治康复等职能。总投入16439万元,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2.06万平方米,一期床位300张,2期床位500张。

--吴江市第五人民医院。已立项。新建市五院,定位于汾湖经济开发区医疗中心,按照二级综合性医院标准建设,兼顾社区卫生服务职能。总投入2.3亿元,用地面积69亩,建筑面积3.2万方米。

--吴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建设市第四人民医院。

--吴江市中医医院。建设吴江市中医医院。

--吴江经济开发区二级医院。在吴江经济开发区按二级医院标准新建一所医院。

--屯村卫生院。异地改建同里镇屯村卫生院。总投入1000万元,用地面积45亩。

--菀坪卫生院。异地新建横扇镇菀坪卫生院。总投入1500万元,用地面积20亩,建筑面积4879平方米。

--庙港卫生院。建设七都镇庙港卫生院。

--金家坝卫生院。扩建金家坝卫生院。总投入500万元。

--松陵卫生院八坼分院。异地新建松陵卫生院八坼分院。总投入2300万元,用地面积12亩,建筑面积7390平方米。

2.技术发展项目

--吴江市远程影像会诊中心。建设吴江市远程影像会诊中心,扩大远程影像会诊应用,逐步推广至全市范围,引导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基层,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吴江市检验检测中心。整合全市医学检验检测资源,建设吴江市检验检测中心,负责提供专业性、权威性检验检测服务,并为各基层医疗单位提供技术指导。

--吴江市妇幼生殖保健中心。扩建吴江市妇幼和生殖保健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诊疗技术水平,承担妇幼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及生殖健康等临床医疗任务职能,提供集科研、医疗、教学、培训、指导为一体的专业技术服务。

3.人才建设项目

--“5515”卫生人才工程。“十二五”期间,培育和引进5名吴江市卫生领军人才、10名吴江市卫生重点人才、50名吴江市卫生优秀人才。

--重点学(专)科培育工程。建立一批权威品牌学(专)科,“十二五”期末,力争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学(专)科3-5个,苏州市级以上重点学(专)科12-14个,吴江市级以上重点专科40个。

--基层卫生人才强化工程。加强全科医学队伍建设,落实“四个一批”措施,即定向培养一批,定期招聘一批,转岗培训一批,二级医院支援基层一批。推进医学继续教育,严格落实乡村医生一年一度轮训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认识卫生事业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将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突出医疗卫生公益属性,加强全行业管理,引导有序竞争,维护社会公平。完善卫生工作协调机制,有关部门各负其责, 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卫生工作。

(二)加大投入力度。明确政府、社会、个人三方卫生投入责任,确立政府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主导地位。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增加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按照公共财政原则,调整卫生支出结构,重点支持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的发展,加大对中医药扶持力度。加强经费考核监管,确保使用到位、落实到位。完善第三方投资模式,促进多元化办医。

(三)深化卫生改革。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要求,大力激发卫生事业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卫生事业科学发展水平。全面推进新医改五项重点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公益公平、为民惠民,坚持预防为主、以基层为重点、中西医并重,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鼓励社会参与,全面推进城乡卫生一体化战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四)强化行风建设。推进依法行政,提升服务效率,增强行政效能,切实激发医疗卫生机构内在活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规范监督权力使用,突出卫生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卫生工作者廉洁自律意识,完善行风建设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公开承诺制度,开展诚信医疗、诚信服务。加强医德医风监督考评,规范医务人员服务行为,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树立良好卫生行业形象。

(五)营造支持环境。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全社会支持参与。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一方面,大力宣传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增强人民群众信心;另一方面,客观宣传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充分调动卫生工作者积极性,维护其权益,引导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卫生工作者的良好风气,引导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妥善处理医患双方权利义务,建立良好的医患双方沟通机制,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为卫生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舆论和服务环境。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