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民风民俗 >> 生活习俗 >> 衣着

衣着

2020/9/5 0:22:27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2792

旧时,市镇居民衣着分文工、武工,文工着长衫马褂,武工为“短打”。长衫衣料有绸、棉布、毛料,式样为斜大襟硬领,出手较长,为外出时所穿,配以铜盆帽、黑色圆口布鞋或皮鞋。“短打”是对襟竖插袋上衣,便于干体力活。民国年间,年轻人以穿中山装为时髦,学洋派的则西装革履,甚至戴墨镜,拄司的克。妇女服饰也有长短之分,都是斜大襟,长的称旗袍。旗袍的式样众多,越时髦的下开叉越高越紧身,领头越高。冬天,穿棉衣、棉裤、棉袍,富人穿皮袍。吴地盛产丝绵,所絮衣服称“绵胎”,保暖性能比棉衣好且轻,受老年人喜欢。帽子有棉、毛、绒、皮等。

20世纪50年代后,服装式样几经变化,长袍长衫基本绝迹。50年代,列宁装盛行。以后,人民装、学生装、中山装、军便装先后引领服装潮流。色调以蓝、灰、黑、米黄、咖啡等暗色调为主,“文化大革命”中盛行军绿色。帽子式样先后流行八角帽、一克帽、解放帽、雷锋帽,出现带帽的上衣后帽子逐渐退出视线,只有年老者才仍旧戴帽子以御寒。农村老人戴的罗松帽,既保暖又可临时当钱包使用,一直到90年代才消失。

改革开放后,衣服无论是式样还是色彩趋于随意性,男装大部分为西装、茄克、休闲装,女装则别出心裁各逞所好。冬春季节,一般外套里穿绒线织就的毛线衣,冬天老人们喜欢毛衣里边再加薄棉袄。80年代开始,呢大衣、羽绒服、高弹棉衣逐渐普及。

旧时,新生小儿穿没有贴边的毛衫,用襁褓(抱裙)。襁褓为一正方的小棉被,将孩子放在对角线上,左右与下部往中间折叠成“蜡烛包”,再用带子缚住,便于抱持。稍长,穿大襟衣裳、开裆裤。到能自己大小便时,衣服式样就接近大人服装。小孩除穿一般的衣裤外,外出时披斗蓬,以防风寒。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