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工作中不能用冷漠的心”

“工作中不能用冷漠的心”

2022/8/6 3:43:12    作者:  李惠薪 来源:  健康报    【字 号:  】   点击量:2628

施曼珠教授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1954年毕业后,她被分配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直至去世。

  当我被分到北大一院内科时,施大夫已是高年主治医生,恰好成为我的指导老师。她要求我每两周向她汇报一次工作,还要交两篇阅读文献后的写作摘要。由于那时自己热心于搞业余创作,常常忘了看文献,有时就会转抄其他同学的摘要。这件事被她识破后,她狠狠地批评了我。说老实话,我对她有些惧怕。但和她接触的时间长了,才体会到她学风的严谨、踏实。从做住院医师起,她就养成了随时做笔记的习惯,并不断地进行分析整理。多年来所做的病例分析、总结及科研报告等,她一直完好无损地保留着。

  一天,急诊室里滞留了一位因在农村强行接受输卵管结扎而出现“嗜睡”的年轻女患者。由于急诊室床位紧张,再者怀疑患者有“耍赖”之嫌,急诊室请院内各科医生会诊。原想走个“过场”,再理直气壮地请患者出院,但施教授却仔细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发现患者在4年前生一女婴后,从未哺乳,亦没有来过月经。为患者检查时发现患者不仅头发稀少,腋毛、阴毛亦消失……她指出患者系产后出血过多导致席汉氏病,而结扎手术是一个外界的刺激,诱发了席汉氏危象。患者被立即收入病房抢救,后转危为安。

  她常说:“当你给他人解除了痛苦,帮助他们得到幸福的同时,你也会感到十分欣慰。这样愉悦的心情是做其他工作所享受不到的,我始终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医生这一职业。”

  她经常教导下级医护人员和学生:“要时时处处为病人着想,在工作中不能用一颗冷漠的心。”她为病人所做的每一次检查,除考虑到病情需要外,还要顾及病人的经济状况、痛苦程度。

  施曼珠教授的科研工作总是密切与临床结合。1964年,在王叔咸教授指导下,她在国内首先发表应用馒头餐代替葡萄糖耐量试验,解除了患者因怕引起血糖升高而畏惧饮糖水的顾虑,同时也解决了临床的难题,特别是对基础血糖较高的病人更适用。该方法为学界所广泛接受,至今已沿用40余年。后来,她以此为基础,联合胰岛素测定所做的科研,对糖尿病的诊断分型及功能评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施曼珠教授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并参与《肾脏病学》、《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等多部专业书籍及刊物的撰写工作。

  作为一名医学教育家,她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常常是手把手地教授下级医师各种操作及医疗规程。记得一位女患者被高度怀疑患有尿崩症,为了确诊,需要做高渗盐水试验。此项检查程序十分繁杂,不单单需要为病人开放静脉,定时滴注药物,还要求对留尿进行严格的检查。一次夜班以后,我利用整个中午的时间认真地整理出试验的要点及注意事项。施教授来看我,提醒我一些注意事项。试验进行到最后,还要继续收集两次尿液,时间已近中午。施教授来到病房对我说:“你回去休息一下吧,剩下的部分由我来完成。”她的细心和对学生的体贴令我十分感动。

  施曼珠教授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们,目前正活跃在国内外内分泌学界,成为临床一线的工作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去世前两年,施曼珠教授身患癌症,动过大手术,进行过多次化疗,但她从不言败,以其瘦弱的身躯与病魔抗争着。而这期间,她又经受了巨大的情感创伤,与她相濡以沫数十年的爱人——我国著名泌尿科专家顾方六教授因癌症先于她离开了人世。她默默地承受着精神、情感、躯体的伤痛,却依然关心医院及科室的建设和发展。在悼念施曼珠教授的讣文中,有这样一段诗令人印象深刻:“……在你离开时,令人觉得这是永远的损失,怀念你的时间会天长地久!”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