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21日 星期二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简介 >> 现代 >> 顾泠沅 >> 顾泠沅的教育理念

顾泠沅的教育理念

2020/11/9 0:43:11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5733

顾泠沅认为,美国30个孩子,虽然只有10人学会了游泳,但这10人一定很优秀,而它付出了淹死20个孩子的代价;而中国的30个孩子都学会了游泳,但付出了一部分孩子本来可以通过挣扎自己学会游泳的代价。两国的这两种教育模式,一种是接受式,一种是活动式,各有利弊,要善于合理安排、取长补短,寻找中间地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基础教育引起了国际教育界的关注,西方学者对中国的中小学教学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发现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弊端。当时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教学主要存在几种弊端:一是单一讲授的上课方式,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二是班级规模大,一般超过40人,多至50人以上;三是低认知水平的频繁考试和高度竞争,造成教师、学生沉重的负担。有学者甚至把中国的教学特点描述为一个受尊敬的长者传输知识给处于服从地位的年少者

然而,从学生学业评价的角度看,中国中小学教学又具有明显的优势。大量研究显示:海外中国留学生一般会取得比其实际智商预期更高的学业成就;IEA研究表明中国学生成绩总是高于美国学生的成绩;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中,中国学生表现一贯优异。这些优势和弊端促使顾泠沅对中国中小学课堂教学进行深层思考,并在上海地区开展了一系列课堂观察研究活动。

19996月,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李·舒尔曼率团访华,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中美数学教育高级研讨会。作为大会执行主席的顾泠沅在会上首次提出了寻找中间地带观点。他在展示并分析了大量课堂观察研究成果后指出,在中美两国教育之间,可能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双方可以基于各自的本土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用以改进本国的教育教学。他的这一观点最终成为中美双方与会代表的共识。

一年之后,顾泠沅随国家教育发展中心回访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首次出访美国的12天里,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游览活动,夜以继日地整理考察笔记,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回国之后,他又用了近两个月时间,加工完成了7万余字的美国基础教育访问考察报告。美国之行,进一步论证了他寻找中间地带的观点。

顾泠沅认为,也许中美双方的教育都到了一个需要认真反思的转折点,审视双方的教育优劣,以本国的传统优势为基点,结合双方优点,进而消除两者的缺点是中间地带内涵。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为例,顾泠沅建设性地提出了增加课程的可选择性拓宽创造性学习的课程渠道等具体方案,以期培养中国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而鉴于这类教学对我国中小学来说相对陌生,因此适当借鉴美国中学的项目学习经验很有必要。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