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简介 >> 现代 >> 袁保宗 >> 袁保宗

袁保宗

2022/6/5 3:43:10    作者:  来源:  吴江方志    【字 号:  】   点击量:2875

  一、人物简介

袁保宗1932711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现吴江市)黎里镇。家中兄姊4人中他最小,学习也最好。在江南水乡渐渐长大的他,听到许多从大城市上学读书回到家乡的兄长谈论外面的世界以及大学生活,特别是许多物理、化学的科学实验,使他萌生了要走出小小的黎里镇的念头,立志多读书,读好书,上大学,当一名工程师和科学家。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专家,长期从事该领域的教学及研究,擅长数字语音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听、视觉,以及三维物体重建研究,近期重点研究多媒体通信和信息处理。已有成果包括交互式会议电视系统、超级智能视听信息处理系统、计算机主动视觉系统,以及目标自动跟踪和识别等。目前致力于在Internet IntranetCATV网上解决多媒体信息服务和有关技术以及智能化运程信息识别。他长期从事信息和信号处理的学术活动,是中国信号处理学会的负责人,除主持国内历届全国学术会议外,曾主持第一、二、三届国际信号处理学术大会(ICSP'90,93,96)、第十届IEEE学术大会(IEEE TENCON'93)、国际现代传输和交换新技术会议(ISTST'96),担任大会副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主席等职。

  二、生平事迹

1945年他考上了吴江中学。

  1950年,他又离开家乡来到北京,考上了北方交通大学,开始在电信系电信专业学习。1953年提前一年毕业并留校担任电信系助教。

  1956年,他被选派为留苏研究生,赴前苏联列宁格勒铁道学院电信系学习,在前苏联学习期间,他从师于前苏联无线电科学的奠基人,著名老科学家李斯托夫教授,学习信息论及其应用。在当时,这是一门新兴科学,他从信息论的学术思想中看到了自己一生将为之奋斗的目标及方向。他的研究论文是分析和综合电话系统(声码器)的性能分析,他的实验就是让电子机器学会象人的嘴巴一样,能发声讲话,从而达到压缩电话频带的目的。这是一项长期的研究任务,他立志回国后将持续为之努力。

  1960年获副博士学位。多年的国外学习生活使袁保宗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中国严重缺乏科技人才感到不安,他回到了北方交通大学电信系任教,决心要把从国外学到的先进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传教给下一代,致力于信息论教材的编写和实验的筹备。

1961年,在北方交通大学开出了国内最早的信息论基础课程。同时自己动手,在实验室中开出了用于提高信道有效性和可靠性的信息论科学实验。他带领毕业设计学生,利用半导体三极管研制声码器。

1963年在高教部(现教育部)组织的高校科研成果展览会上,展出了国内第一台谐和式声码器。

1973年他接受北京军区委托的保密电话研究任务,与部队的科技人员合作,研究、试制成功‘7311’数字电话保密机,解决了部队急需的模拟电台通信的话音保密问题。

1978年起他被任命为电信系副主任。同年,在校党委和校领导的支持下,经铁道部批准,创建了北方交通大学第一个科学研究所——信息科学研究所,他担任了该所的所长,这也是当时国内第一个以信息科学命名的研究所。

20多年来,他先后承担了国家级、部委级重大、重点研究项目20余项。他在国内率先完成了语音增强技术,语音识别和理解,语音合成和语句生成等研究,建立了国内最早的计算机三维物体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系统。20世纪90年代起,他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负责人,提出了智能视听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模型——“模型,以及视听信息互相转换和相互融合的新概念,完成了计算机具有声、像、图、文功能的智能视听信息处理系统。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又通过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完成了国内首台具有13个自由度的机器人头眼系统,并集成于具有跟踪、注视能力的计算机主动视觉系统之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他又将系统扩充到远程网络,完成了国内自主产权的交互式会议电视系统,并在铁路现场获得应用。20世纪90年代后期,该系统又扩充成多功能感知机的研究,实现了把双眼立体视觉发展为人脸识别及人脸三维合成,立体三维图像的远程传输及重建,创建了三维远程模拟环境的虚拟现实系统。

在完成科研工作的同时,袁保宗致力于新一代人才的培养工作。1980年起学校开始了研究生学位工作,为了学习如何培养博士研究生,他在1982年被选派到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和匹茨堡大学的电机计算机系,开始高级访问学者的进修。这一时期内,他认真阅读了近30篇专业博士论文,详细总结了美国大学中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具体指导办法及论文的学术水平要求,为培养国内博士研究生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984年他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85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委员,1986年起被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委员,15年内先后在电子学科,计算机学科和自动化学科担任评审委员。在国家高技术计划(“863”计划)研究方面,他多次被聘为信息获取,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通信等领域的专家组换届评审委员。在中国电子学会他先后担任了第一、二、三、四届理事,第五、六届常务理事,会士(Fellow)。他参与筹建中国通信学会,担任该会的会士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他还担任中国声学学会中国铁道学会的第一届理事、第二、三届学术委员等职。他是国内信号处理学会的理事长。在国际学术组织中,他一直担任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北京分部的计算机分会和信号处理分会主席,英国国际电气工程师学会(IEE)北京分会副主席。2000年他获得了IEEE 颁发的第三个千年奖奖章(The third millennium medal)。

1991年以后,他还先后担任了校研究生院(筹)院长和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等职。 随着科研、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袁保宗在国内信息科学领域的学术声誉迅速提高。

  三、主要论著

数字信号处理通信》、《数字信号处理程序库》、《近代数字信号处理通用程序》、《第一,二届国际信号处理会议论文集》、《现代电子科学技术词典(信号处理分支)》、《中国邮电百科全书(信号处理分支)》、《第三、四、五届国际信号处理会议论文集》、《Detection of Partial Ellipses Using Their Skewed Symmetries》、《AVR Theory and Applications——Virturalizing the Real-world Objects》、《Overview of DSP Research in China》、《一种用于运动参数估计的神经网络方法》、《Statistical Model for MPEG Compatible Video Traffic》、《Covergence Propevties of Sample Cumulant of Harmonic Signal》、《几乎周期时变MA系统的辨识》、《移动计算悄然兴起》、《Analysis and Optimal design of Continuous Neural Networks with Applications to Associative Memory》、《Face Detection and Location from Color Images Using an Evolutionary Approach》、《高阶模糊函数的收敛性分析》。

  四、荣誉成就

50年来,他在教学和研究第一线不断耕耘,在教学方法,培养研究生,学校的学位点建设和科学研究方面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于1978年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1985198719961998年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1986年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0年被原国家教委与国家科委评为全国高等学校科技工作者1991年被铁道部评为全国铁路优秀知识分子1995年荣获詹天佑铁道科技奖等多项称号,他也是第一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