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12月02日 星期一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丝绸之府 >> 行政隶属与蚕丝业兴衰

行政隶属与蚕丝业兴衰

2024/4/16 3:40:3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8896

吴王建县于“五代”,吴越江钱繆所建。从这时起经历,吴越国钱武肃王,《重修钱武肃王庙记》中说“世方喋血以事干戈,我且闭关而修蚕织”。这是说黄河中下游地区干戈扰攘,钱繆却闭关自守不投入当时的军阀混战中去。而在境内专心发展蚕丝织,他这样重视蚕桑,吴江又适在他统治下建县,足以说明在江南吴江的蚕桑生产已是一个重点地区了。

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嬗替着,史称“五代”,在这一时期江苏淮河以北地区就先后属于这个五个朝代;淮羽以南,太湖以北地区属于南唐;太湖以东和浙江全省,则始终是钱缪所建的“吴越”国的疆土。

历史说明,淮北和江淮之间,战乱频繁,生产凋敝,蚕桑更为衰落。当时诗人杜筍鹤诗中也说:指扬州“江上数株桑枣树,自从离乱更荒凉。”

江南地区,唐末受战争破坏较少,南唐建国之初,又奖励栽桑,吴越之钱缪,比南唐更注意发展蚕桑生产。

公元1127年北宋被金国女真族所灭,宋朝宗室越构偏安杭州,南宋更依靠江南一块小地方,《系年要录》上说“四方之民,云集两浙,百倍常时’’既有达宫贵冑豪门、富贾,有钱有势是丝织品之主要消费者,另外大批是劳动人民,这些是蚕桑生产发展必须的劳动力,以此南宋太湖地区,包括我县在内就更繁荣了。

北宋灭南唐和吴越统一了全国,建立宋朝,全国得以稳定了相当一段时间,生产又得恢复,在此其中,蚕桑生产在太湖地区更时兴旺发达,北夫建国政体上设全国划分为二十三个路,江苏设四个路,苏南除江宁溧水、高淳等几个县外,其余均属两浙路,两浙一路,向北宋所缴绢绅作税租,据《宋会要辑稿》记载,占全国所缴纳1/4至1/3。吴江县从吴越国至北宋末受战乱破坏、又受统治者鼓励载桑育蚕治丝织,两浙路的蚕桑特别兴旺发达,为南宋明清更为闻名全国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基础。

县志中也有一段十分明确的记载,说明丝织业发展始于宋朝,“绫紬之业宋元以前,惟郡人为主,至明熙宣间邑民始渐机丝……”

南宋时,苏州人范成大在《田园杂记》诗中说“三旬蚕恳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凤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这首诗描写养蚕季节,蚕农习俗亲朋忌相往来。邻居们只有在桑园中粟桑时偶一相遇。说明养蚕十分忙碌,专心一意在家养蚕。

养蚕结束,蚕茧刚采下来,蚕女们立即缫丝,连夜上机织绢,而官府已来催收捐税了。范成大又在一首诗中说:“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

说明蚕农十分勤劳辛苦,养蚕、缫丝、织绢忙了几个月,最后大部被如狼如虎的官府胥吏剥削去了,遇上好年成还有希望留些黄丝织绢自己穿,如果年成不好。那就赔累无穷。

在古代、我县和其它太湖地区一样,蚕桑虽盛,但蚕农并不能在蚕桑副业上得到多少好处。

元朝至元二十六年开始提倡植棉、同时又为了满足宫廷中的需要,还曾在江苏溧阳、句容、苏州等地,设置官营丝织工场。说明苏南植棉虽在发展,但对吴江县的蚕桑丝织业并没有发生多大的影响。元朝时,我县属平江府,平江府包括苏州、吴县、吴江、常熟、昆山、太仓、嘉定等州县,据《姑苏记》中记载,平江府有桑树270000株。

明朝把平江府改为苏州府,明初(即十四世纪中期)苏州府共有桑树151700株。而弘治十六年,即公元1503年苏州府只有24903株,古代书中记载的官方数字虽不可考,但二十七万减至二万株,他说明14—16世界二百年中苏州府各州县蚕桑正在大量减少的趋势,当时事实。

但从吴江县来说,据县志记载,正在大发展的形势下(吴江县志卷五物产)记载,桑以育蚕,明洪武二年诏课民种桑。吴江境内,凡一万八千零三十三株、宣统七年至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六株,近代丝绵日贵,说蚕利厚,植桑者益多,乡村间殆无矿土。春夏之交,绿阴弥空,通计一邑无数,数十万株云。

从《姑苏志》明弘治十六年统计,桑树株数,我县记载是明洪武二年并说丝、绵曰贵,养蚕获利较丰,都纷纷栽桑养蚕,可见在明代我县蚕桑是十分兴盛的,蚕茧生产的增长,又推动农村土缫生丝的增加,丝绸业也就更欣欣向荣了。

又据统计,在明朝宏治以前,(即十五世纪中叶)吴江全县只有七个市镇,到嘉靖年间(即十六世纪前期),又有七个村子发展为市镇。到万历间(即十六世纪后期)又有三个村子发展为市镇。这些新市镇兴起,大多和蚕桑丝织业有关。在这些新兴的市镇中,又以盛泽和震泽织绸、缫丝最为有名。震泽的丝织业很发达,盛泽更是当时太湖地区很重要的一个丝绸集散市场。

《吴江县志》上说:“绫办纱绸出盛泽镇,奔走衣被遍天下,富商大贾,数千里、辇万金、而摩肩连袂,如一都会矣”。可见当时盛泽镇上丝绸买卖的繁荣。也间接说明太湖地区蚕桑业的兴盛,清初的康熙皇帝玄烨曾说:“天下丝缕之供皆在东南,而湖丝之盛,惟此一区。”就是说全国只有太湖地区蚕桑最盛。他对此坐船来江南游玩巡视。经由江南运河到杭州去,路过江苏吴县、吴江和浙江的嘉兴、湖州,看到运河两岸绿油油的桑林。一望无垠,曾赋诗赞美这一地区的蚕桑生产。

总之,明末清初,江苏境内蚕桑最发达的是邻接嘉、湖的吴江和吴县和夹县其他地方已经衰落下去。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