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7月27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吴江知县 >>  >> 张明道

张明道

2020/10/16 0:23:1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0071

张明道(1479-1552)嘉靖十三年(1534)任。字希程,号玉泉,湖广罗田(今属湖北)奉泰乡人。正德八年(1513)癸酉湖广乡试第六名。嘉靖八年己丑科罗洪先榜三甲101名进士,此时年已50岁。授北京都察院都事,因为鲠直,十四年降调滁州判官。正好知州缺员,他便代理视事,在醉翁亭右侧建梅亭,闲暇时便在其中盘桓。他处事认真,生活简约,以粗茶淡饭度日。

他刚到任吴江时,就率领僚属到城隍庙,在城隍老爷面前起誓,相互间警诫,千万不要贪心。一日,他夫人见僚属某之妇身着华丽,而自己仅是荆钗布裙,感到羞愧难当,便回来在他面前叹苦经。他说,上天不可欺,用不着去羡慕他们。不久,那个僚属果然因为贪心而犯事。这样一来,衙门里少了许多无事生非的事,役吏也更不敢张狂了。过去皂隶服役,需另外交钱才可以入官。他认为,本人已经服役,却还要交钱是说不通的,便取消了这些做法。

吴江的豪门富户在地方上横行霸道,他把民愤最大的几个正法,使其他人很快收敛。全县每年上交赋额50万石,以前的知县都违规向粮长要抽份,县丞以下也相率效仿。粮长无奈把这些非分要求往下转嫁,使普通百姓不堪负担。他对天起誓,从今以后一律取消纳赋时另加的科率。

吴江地处南北交通要道,往来使者都要在这里歇脚用餐,迎来送往习以为常,一旦达不到要求,使者就对地方上毁谤不止。他干脆把这些全都取消,即使是必要的礼节、时节喜庆的送礼,他都自己付账,从不取之于民。这样一来,这方面的开支比往常减少七成。他常说,让我去盘剥百姓来满足这些非分的要求,求取所谓的个人名声,实在于心不忍。

不少穷人向富户借高利贷,几年后根本还不清,就只好逃亡在外。他通过各种途径把他们找回来,一一安排他们的生计。百姓诉讼到堂,他从不派公差去拘传被告,而是让他们自动到堂听从讯问,所以乡间对公差都很陌生。骨肉间发生纷争,他就把双方召到公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必定让双方谦让而和解。

每月初一、十五,他都要到县学视察,亲自给学生讲解经义。生员们都是少年,但他都一律以礼相待,完全没有长者的架子。他让县丞李文瑞亲自负责修葺社学,遴选乡师、童子中的优秀人才入学,并给他们制作统一的礼服,名日“童子衣”。此外,他还捐俸修理寺庙、桥梁。他认为,该修的都要修,否则有损吴江的形象,也不要把这些事情留给后人去做。

嘉靖十二年(1533),他对北宋庆历年间(1041-1048),县吏陈昉因为一条鱼冤枉女仆,想到平时不知冤屈多少人,便辞职而去最后成仙的作为很有感触,便在仙里桥上建“仙迹亭”,录陈日方诗和《小学》中冯球的故事,刻在亭楣上,以警示大家,并题诗云:“蓬岛徒辽远,瑶池更}眇茫。波间有林屋,只此是仙乡。”十三年,在县衙增建羁管亭,在看波桥南设“夫厂”,一名“省役厅”。为尚书吴山凿怀德井(即三角井)作记,为平望“望仙亭”(一名平望亭、望湖亭,以纪念唐金华人、进士、寓居平望的张志和,相传升仙而去)书匾额“洗天浴日”。

嘉靖十四年(1535)夏,大旱,尽管他带头祈雨,但老天爷不领情,秋收只及往年的五成。他将灾情据实禀报知府王鸿渐、巡抚侯位。上面派吴县知县朱廷臣来踏勘,他拜托朱体察民情,请求给予减免,最后朝廷恩准免赋三分之一。

他认为,人生苦短,用不着为子孙去筹划。因此,虽有俸禄收入,但从不让自己手头有宽裕。他经常资助孤寡,帮助他们支付赋税。有一老妪要卖孙子以偿赋,一孤儿因为不能清赋被逮入狱,都是他掏腰包给予解决的。他住得非常简陋,也没有什么余钱来养家。尽管夫人很不满意,但他照样我行我素。他性格开朗,公余时间喜欢与缙绅中贤能之士在垂虹桥畔、钓雪滩一带把酒吟诵,把一切烦恼抛之脑后。

他在吴江仅一年。十四年冬,刑部出现缺额,将他调任主事。临行时,他只有两只带来的旧箱子而已,百姓们久久不肯与他分别,不少人号啕大哭。为了不使他在吴江的政绩泯灭,由德高望重的徐皋、赵宏等发起,立去思碑以纪其德政。十五年,太学生沈嘉猷在震泽镇重建三贤祠(祀宋王蘋、陈长方、杨邦弼)时,他为之作《重建三贤祠记》。十九年,任绍兴知府。他对前任汤绍恩定下的规矩无所更改,只希望老百姓能好好休养生息。他听讼断案遇到无法定案时,就用一些稀奇古怪的判词搪塞,底下人都叫他张颠。生员来告状,他先与之谈古说今,说到合理处就直接判决,对一窍不通的就让他回去思考。他尊重百姓,遇人嘻嘻一笑,如同父子。当地人很重视正月十五看灯,他便穿着便装带领属僚混人人群,东张西望,无所顾忌。府衙在卧龙山巅建有亭子,百姓可随随便便前往登眺,毫无禁止。二十年,他将衡山上的禹王碑文按拓本重摹于会稽山麓禹王庙门前。

他与同榜进士罗洪先(字达夫,江西吉水人,状元,官至春坊左赞善)、唐顺之(字德隐,武进人,会元,官至右佥都御史)都以提倡道学为己任。他以朱子为宗,认为“仲尼行在《孝经》,志在《春秋》;晦庵(朱熹字)行在《小学》,志在《纲目》”,所以对这两套书都爱不释手。历任刑部员外郎、刑部郎中、江西赣州兵备道,官至江西按察副使,声名卓著,被推为当时循吏之冠。卒年73岁。著有《学易稿》《诗经发蒙》《春秋大旨》。民国《英山县志》载有他的《玉虹泉次韵》:“玉虹飞下翠崖前,便似庐山瀑布然。无复危亭如往日,空遗断础浥轻烟。泉声自是鸣千古,险语何常坠百川。鼓缶再歌聊注目,高风常忆子乔仙。”《万峰晚钟》:“岭昏注目邀残月,路险寻溪听晚钟。僧径无人黄叶满,蹇驴惊犬觞松风。”嘉靖《吴江县志》卷18,嘉靖《罗田县志》卷4,潘柽章《松陵文献·献集》卷14,雍正《平望志》卷1,乾隆《吴江县志》卷281022,乾隆《震泽县志》卷36,乾隆《绍兴府志》卷2643,道光《震泽镇志》卷6,赵兰佩《江震人物备考》卷10,同治《苏州府志》卷223472,光绪《罗田县志》卷6,光绪《滁州志》卷4,民国《英山县志》卷13。《震泽镇志》中《重建三贤祠记》作于嘉靖十四年七月。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