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6/9 3:34:49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25
吴淇(1890-?)字敏於,号茗余,平望人。吴淇出生于儒商之家,祖父吴格,字石生,号眼鹤子,开设吴会丰南货铺,生意兴隆,近悦远来。会丰号坐落在平望南大街姚家弄和陈家弄之间,后面紧接八慵园。八慵园在清末属于吴江名园,假山池沼,名木佳卉,置有著名的十六景:八慵斋、得真堂、格庐、眼鹤庵、卧雪廊、小梅花庵、鸣玉廊、画眉楼、避暑亭、岩香书屋、端友居、涵秋阁、黄石山房、邀云亭、留流亭、索笑楼。吴格好读书,嗜书画,善画花卉,他爱梅赏梅,更擅长折枝梅花,因此又自号梅隐。吴淇的父亲吴扣舷,好交游,就是儿子的同学与朋友,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乐意结交。
民国六年(1917)秋季,茗余与父亲邀请了范光、唐佐侬两位朋友,在八慵园排日聚会,诗酒流连。同南社社友唐佐侬在《同南》第七集有记:“今岁八月,左侬自京口归,定省之余,偕范子天籁往访吴丈扣舷于八慵园,杯酒论诗,颇极一时之乐,(吴扣舷)并谆谆以排日倡和相邀。……与天籁日涉园林,擘笺斗韵,濡墨拈毫,或联吟,或分咏,各写胸襟,不拘一格,是以为常,虽风雨弗辍焉。而吴丈吟兴甚豪,间日置酒相款待,丈之子敏於先生,英年媚学,校务余暇亦赞同而加入之,于是兴愈豪而诗亦愈多,群拟俟秋归后汇集成帙,付诸梓人,名为半秋倡和集。”(《同南》第七集《半秋倡和集序》)四人会聚八慵园倡和,迟至农历八月廿四才开始,为时一月,因而命名为《半秋倡和集》。编订集成,四人之中只有范茂芝是南社社友,与柳亚子有交,就通过茂芝请柳亚子先生作序,亚子欣然命笔。《半秋唱和集》刊出之后,吴茗余到黎里拜谢柳亚子先生。茗余父亲年事已高,表示自己不敢忝列南社,希望柳亚子先生接纳茗余,随即吴茗余入了南社,入社号为967。那个时候,柳亚子正狂胪乡邦文献,吴茗余父子颇有藏书,其中杨汲庵《吹箫集》等孤本,就由茗余提供,柳亚子请人录下了副本。
吴淇,跌宕倜傥,为人潇洒、幽默而又滑稽,好结交文人墨客,“言必称板桥,又嗜芋如命,人以芋王称之”(柳亚子《磨剑室文录·半秋倡和集序》)。原来吴淇十分欣赏扬州八怪,特别是对郑板桥,学郑的诗词,也学郑的书法与绘画,与人言谈,说不上几句必涉板桥。吴淇还有一个特殊的癖好,就是嗜芋艿如命。每当芋头上市,必定大量购买。他编制了六七个稻草屯,就是吴江俗称的窝窠,把艿头洗净晒干,放进屯里,一直吃到第二年新鲜芋艿上市。吴淇与人谈话,第二个重要话题就是芋艿,比如芋头的营养价值,药用功能,食用方法等等。吴氏的吃法众多,煮、蒸、煨、烤、烧、炒、烩,甜吃、咸吃或者淡吃,他都津津有味。就是外出,他都要带上几颗,剥了皮蘸糖吃。平望镇上的这位芋王,竟成名闻遐迩的一位奇人。
吴淇在平望县立第七高等小学教书,踏踏实实地终了一生,平时练习书法和丹青,都有一定造诣,作有不少诗词,可惜没能流传下来。好在吴淇结识柳亚子先生之后,多次前来黎里,加盟酒社。至今可以看到他与柳亚子等人的几首联句,在柳亚子的《磨剑室诗词集》277页内,姑且录下《席上偕黄病蝶、许观孚、吴茗余联句二首》,以见一斑,也算作吴茗余小传之结:
又是人间一席秋,风光如此忍登楼。三生花月成良会(亚子),十日樽前恣俊游。误得狂名真怪事(病蝶),漫从乱世问闲鸥。樽前醉倒何须惜(许观孚),淘尽蟠天际地愁(茗余)。
百感沉冥付酒杯,乱蛩声里独徘徊,醉看星斗天初荡(亚子),闲谱筝琶鹤亦猜。劫后烟波成小集(病蝶),吟余身世供长哀。梵音古寺飞来晚(观孚),收入奚囊付剪裁(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