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文学艺术 >> 文学 >> 盛泽报刊杂志

盛泽报刊杂志

2023/1/15 3:45:3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7918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盛泽的教育界、工商界思想十分活跃,创办的报刊有10余种之多。《天籁》为渊渊学社社刊,创办于民国10年(1921),为盛泽最早的报刊;《前进》半月刊创办于民国11年(1922),主办人徐蔚南,曾受到柳亚子的赞赏;《新盛泽》报创办于民国12年(1923),主办人徐蘧轩,在吴江地区受人瞩目影响颇大。其它报刊有《盛泽报》、《盛报》、《晨光》月刊、《群育》月刊、《春社》半月刊、《春》、《春光》、《盛泽商报》、《新商人》、《乐趣》月刊、《盛泾》、《舜湖公报》、《吴江晨报》、《幼光》、《消闲》月刊、《春明》月刊、《莺鸣》半月刊、《盛泽新报》、《盛泽医药报》等(以上列举报刊部分为30年代创办,并不全与“五四”文化有关)。1927年后,报刊出版走向低潮。1933年,张品泉主办《评论报》。“文化大革命”中,油印小报蜂起,均由群众组织出版,但无突出者。“批林批孔”运动中,盛泽中学曾办过《学批联》,对外地发行。本章就资料所及,分述如下。

第一节 报  刊

  一、《盛泽报》与《盛报》

  《盛泽报》创刊于民国11年(1922)10月18日,社址设在阳春弄。该报设编辑部、会计部、广告部、发行部、徐因时、吕君豪为主编。并特聘律师沈轶千为常年法律顾问,办报经费靠征求赞助员捐赠,年纳社金4元者为甲等赞助员,纳1元者为乙等赞助员。该报初为周报,逢一出版。1至36期为油印版,37期起改为铅印,由苏州文新公司代印。自77期(1924年2月28日)起,改周报为旬报,逢八出版(中间又曾恢复过周刊)。出至130期(1927年1月23日)停刊。

  该报最初以刊登文艺作品为主,后逐步改良,主张抨击旧制度,维持人道,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宪法”。记载翔实,深为社会信仰。所办专栏有:本埠新闻、本县要讯、各区通信、评论、建议、常识、时评小言、学术思潮、文艺笔记、妇女界、随感录、谈话掌故、杂俎余兴等。文章兼用白话、文言,撰稿者除社会名流外,还有各区的特聘采访员。发行量多达2000份,发行遍及吴江各地及苏州、南京、上海、嘉兴、杭州、淮安、北京、天津、青岛、汉口、广州等地。本埠及县内一些地方设有分销处和推销人。

  该报出版至95期(1924年8月28日)因江浙战事,交通阻绝,无法送稿至苏州付印,乃与《盛泾报》临时合组,出版《盛报》。由盛泽新星公司代印,仅出版一期即因人员逃散而停版。同年11月18日,江浙战事毕,该报复刊。

  二、《新盛泽》报

  《新盛泽》报创办于民国12年(1923)7月16日,社址设在盛泽后街,徐蔚南、徐蘧轩创办。该报是在“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在柳亚子主办的《新黎里》报的触动下创办的。徐蘧轩任编辑主任,李伯华任新闻主任,汪光祖任广告主任。特约撰述员有柳亚子、徐佩青、徐蔚南、洪雄声、曹纫秋、张咏春、唐诵清、沈鼎吾、沈晦翁等,特约通讯员有叶心田(吴江)、杨剑秋(震泽)、过天梅(平望)、凌焕文(莘塔)、施士知(严墓)、赵自权(横○)、沈剑双(黎里)、孙宗复(苏州)等。初创时,里人出资赞助,柳亚子亦捐银10元。该报每期八开四张,每月3期,逢一出版,由苏州文新印刷公司承印,中华邮局特准挂号,定为新闻纸类。

  该报第一号上发表发刊词如下:“吾镇盛泽,僻处一隅,无大事可记,然商贾辐辏,户口殷繁:风俗则宜敦厚之,乡愚则宜明晓之,商业则宜振兴之,公益则宜提创之,学校则宜扩充之,国粹则宜保存之,新文化则宜输入之,新文艺则宜介绍之,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三言两语,可无即无,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本报旨焉:名之曰新盛泽。”1924年2月1日的第20号上蔚南在“编辑纵谈”中更进一步地宣告该报宗旨:“建设一种不偏不党,正确健全的批评,扫除一切阻害新事业发展的障碍,提倡新思潮,提倡士气。”该报专栏,有本埠新闻、外埠新闻、社论、思潮、短评、学说、商情、文苑、小说、诗歌、译文、广告、读者论坛、来函照登等,内容新颖,文笔活泼,融新闻性、社会性、文艺性、学术性、政治性于一炉。有特别需要者,出版专号,如识字运动、地方自治、体育、教育、农业、风灾等专号。当时,吴江县内以“新”字当头的报纸有多种,除《新黎里》外,尚有《新平望》、《新周庄》、《新莘塔》、《新同里》、《新严墓》、《新震泽》等,办报蔚成风气。柳亚子评论《新盛泽》说:“自从贵报出版,突飞猛进,一日千里,我觉得有一种声气应求之感。”在识字运动专号上,曾刊登列宁文章。也有研究和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文章。“五卅惨案”后该报声援上海工人运动,反对帝国主义甚力。提倡国货,提倡实业,提倡科学卫生,反对军阀,反对赌博宿娼,关心盛泽绸业的发展。记载邵力子、柳亚子、茅盾、侯绍裘、张应春、恽代英、杨贤江等人在盛泽的革命活动。该报共存88期,至1927年1月21日停刊。

  三、《盛泾报》

  《盛泾报》由盛泽绸业界丁趾祥等人,联合浙江王江泾人士创办。创刊号于民国12年(1923)10月10日出版,程良偁、沈复镜任编辑,徐少方负责广告,洪和铃、施韵笙负责发行。该报宗旨,“以尽先觉之责,尤尽忠告之言;要大家知道社会和人生的关系;促进文化宣传,注重平民教育,极力提倡使社会上多一人识字明理,以增进社会进步。”所办专栏有:社论、吴江嘉兴两县各区新闻思潮,科学常识、商情、小评、文艺专载等。文章文言、白话都有。

  该报征求两种社员。一为基本社员;年纳基金5元,有维持该报之责,有对报社职员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为赞助员:甲等赞助员,年纳赞助金4元,送阅该报全年,登广告对折计算;乙等赞助员,年纳赞助金1元,送阅该报全年,登广告以八折计算。

  该报初为五日刊,出版至24期,因办报同人皆为兼职,报务繁忙,曾延期出版。民国13年(1924)3月6日,程良偁、沈复镜、徐少方、洪和铃、施韵笙、张一如等6人在三高小学开会重新组织报社职员,议决改五日刊为旬刊,推定施韵笙为会计。3月15日复刊,出版25期。江浙战争时,该报暂行停刊。12月8日又行复刊,编辑主任由沈复镜、程良偁轮流担任。民国14年(1925)8月24日,改为周刊,9月11日出版至53期停刊,原因无考。

  四、《舜湖公报》

  《舜湖公报》由教育界人士张应巢、姚俊先于民国13年(1924)创办。办报经费由地方热心人士天元衣庄的戴醉醒、周某等协同筹措,戴、周各捐资50元。张应巢为编辑主任,社址设在盛泽花园街。

  该报原计划出三日刊或周刊,后定为旬刊。几经周折,创刊号于3月1日出版,并改旬刊为双周刊。该报铅印,由嘉兴同源祥承印。因同源祥误期,后改由苏州文新印刷公所代印。因经费来源艰缺,不到一年即停刊。该报出版时间虽短,但对主持地方舆论,揭露时弊,助长正气,起一定作用。

  五、《盛泽快报》

  《盛泽快报》创办于1958年,为八开单面油印小报。当时处在大跃进年代,盛泽镇成立支农指挥部,后大炼钢铁,大办地方工业,均归该指挥部领导。为配合形势、宣传鼓动的需要,由该指挥部编印出版《盛泽快报》。报务由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沈雒生主持,办公室秘书柳秉仁负责审稿定稿。全镇各厂各校均有通讯员、撰稿员。蔡坤霖负责刻写油印。所办专栏有通讯、评比、经验介绍、好人好事、技术革新、镇委指示等。不定期出版,多时每天1至2期,平时每周2至3期。约于1961年停刊。

第二节 杂  志

  一、《晨光月刊》

  《晨光月刊》由盛泽小说研究会创办于民国12年(1923),徐因时任编辑主任。该刊四开版面,铅印,由苏州文新印刷公司代印,中华邮务局特准挂号,定为新闻纸类。内容以小说创作为主,兼有小说述评、诗歌等。有提倡婚姻自由等反封建的新题材,作品篇幅短小,也有小说研究会的动态报道。主要撰稿者有徐因时、王天恨、吕君豪、刘恨我、陆律已、郁郁生、陶见山、朱啸云、杨雪门、孙忍?、昔樵、富鹏等。共出版11期(五月号未出),至1923年底,宣告停刊,另筹备出版其它文艺刊物。

  二、《吴江文艺》

  《吴江文艺》创办于民国26年(1937)5月,由江苏文艺协会吴江分会主编,苏州景德路利苏印书社印刷。该会会址设在盛泽荔枝街4号。该刊宗旨,在“建筑民族意识、发扬民族精神”,“把全县文化界,集中在民族文艺运动的旗帜之下”。该刊为八开铅印本,内容有论文、小说、诗歌、戏剧、通讯等,撰稿人有丁趾祥、吕君豪、金松岑、沈指鹏、李嵩一、周迦陵、于洁萍等。时当国难,内容有宣扬岳飞、文天祥、黄遵宪等民族英雄,辛亥革命烈士钱涤根,爱国历史人物卜舜年及为抗日而受伤的士兵等。描写当地风物,有描写与抗倭事迹有关的“敌楼”等。该刊批评“文艺界的混乱状态”,在肯定普罗文学的成熟勃兴后,又断言它“不适合于中国国情,不得不没落,销沉沮败了”(见沈指鹏《民族与文艺》)。该刊仅存第一、二两期。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