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丝绸之府 >> 南麻丝、绵工业

南麻丝、绵工业

2022/6/29 3:46:00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4538


第一节 缫  丝

据新编《吴江县志》记载:“吴江的原始缫丝及织造始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南麻地处吴江西南部蚕桑重点地区。土法缫丝、织绸当应同时出现。唐宋时,境内已出现缫丝车,并逐步由手摇式演变成脚踏式。清末,南麻地区出现能同时卷绕三绞丝的木制脚踏缫丝车。家庭手工缫丝通常由男女轮流挡车,一人手足并用完成全部操作。农家自缫丝大部分用于自己织绸需要。有时还需购丝织绸。缫丝时间正值粮食青黄不接,有的人家卖丝籴米。

乾隆《震泽县志》载:“西南境所缫丝,光白而细,可为纱缎经,俗名经丝;其东境所缫丝稍粗,多用织绫绸,俗称绸丝;又有同宫茧丝、二蚕丝皆可为绫绸纬”。南麻地处震泽县中部,丝质中等。太湖沿岸所产的丝泛称湖丝。明代产于江浙交界处的辑里丝,为湖丝中的佼佼者。辑里丝分北庄丝及南庄丝两种,北庄丝洁白而略带竹青为上品,主要产于吴江县西南部。

据调查,民国初年,南麻地区蚕农1700家左右,占当时农户的80%左右,一般蚕农一户一(缫丝)车,饲蚕多的户排二部车,多数自己缫丝,也有雇人缫。丝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民国前期,1亩桑地可抵2亩多稻田的收入。养蚕时间短,收入高,故农民乐于养蚕缫丝。

解放初期,土丝用于织造土绸。之后,随着丝织品工艺的日益提高,土绸销路日蹙,蚕农生产的鲜茧多数由供销部门收购运销苏州、无锡等地缫丝厂、缫制厂丝。1958年,土丝车被平调改成农具,手工缫丝彻底淘汰。

1970年7月,南麻缫丝厂建立,厂址在南麻镇延陵路128号,原名南麻公社东方红缫丝厂。1976年11月更名为吴江县南麻缫丝厂。1989年1月,因吴江县外贸公司投资后,企业性质为全民与集体联营,故又更名为工贸合营吴江县南麻缫丝厂。

刚创办时,主要生产设备为86台立缫车,职工313人,年产A94白厂丝40吨,产值173万元,创利9.66万元。之后,逐年发展,到1995年止,发展为自动缫丝车301A2组,800绪;立缫车140台2800绪,不锈钢煮茧机2台,容量224笼,复摇车160窗,4吨锅炉1座,生产车间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固定资产原值622.8万元,年生产量3A51级白厂丝61吨。茧源,除当地茧全部用于缫丝外,每年还到外地组织50%左右的茧源。 

第二节 丝  绵

南麻地区农民历来有用丝绵做丝绵衣、被的习惯。将当年所产蚕茧中的双宫茧、黄斑茧、烂皮茧自剥丝绵。制法是将剥丝绵的茧子剥去茧衣,放在锅内加入碱或稻草灰水煮,先剥成小绵斗,用线穿起后晒干,清除附在绵上的杂质,最后是牵(起拉松成型作用)为丝绵。由于丝绵既轻又软,适合老年人保暖,不似棉花絮容易板结发硬、保温性差,而丝绵衣被,每年可以重行拉松,加入新绵,可以整旧如新。

60年代末,吴江县外贸公司为了争取出口品种,利用本县产茧的条件,委托震泽、横扇、铜罗、南麻等9家村办剥绵厂剥丝绵,以供出口。本镇南新村丝绵厂,创建于1968年9月,开办时职工30人,所需用水均由人工肩挑。每年为县外贸公司加工茧子17吨左右。结算形式是“双进销”,即由剥绵厂向外贸公司购进茧子,以3吨茧子剥1吨丝绵计算,再返销给外贸公司,双方按质计价,扣除各项开支,年利润为4万元左右。这种形式一直保持到1992年,对村办企业来讲,不投资金、不付利息,不担经营风险,只要保证质量,是比较实惠的。1992年以后,因丝绵在国际市场上滞销,外贸公司承担风险较大,中止了委托村办厂加工业务。

1993年起,南新丝绵厂转为自营,由于茧价上下波动大,而生产丝绵最佳期间在春天,(水源足、蚕蛹味小、无黄斑)。但一般要到10月之后销售,资金占用过长,利息支出大,故虽每年生产丝绵5吨左右,但仅能维持开支,无利可盈。1995年起,厂方为了打开销路,增加效益,向深加工发展。7月份起生产绵衣、绵被。绵衣用两件棉毛衫中嵌入拉成蝙蝠形的丝绵层,制成轻松、柔软、保暖性能极佳的丝绵袄,投入市场,深受顾客欢迎。绵被即用3斤左右的丝绵拉成被絮,制成丝绵被头,加上被套,用塑料袋包装,投入市场后,亦颇受欢迎,现由苏州石路商场、浙江南浔大厦、盛泽中百一店等代销,每年创利2万元左右。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