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文学艺术 >> 文学 >> 走进“午梦堂”

走进“午梦堂”

2023/1/9 3:17:35    作者:  吴江档案局 来源:  吴江档案局    【字 号:  】   点击量:16830

    4月4日,阳光灿烂,田野里金黄的油菜花恣意开放,我伫立在北厍午梦堂陈列馆前,静静凝视。它不高,只有两层,通体被粉刷成凝重的深朱红,门窗檩梁无不精雕细琢,繁花堆秀,但随着时光的流逝,如今已失去往日的流光溢彩。在周围高耸单调的混凝土建筑的包围下,它显得既醒目特别,又略带些寂寞和孤独。
    与外面相比,里面显得阴暗潮湿了许多。仄仄的楼梯年代久远,一踩上去便发出痛苦的呻吟声,我就在这声音的伴奏中走进了叶绍袁一家的兴衰荣辱史,领略了他们的才华横溢,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中国文学史上,父子相承,夫妻并起的文苑之家并不多见,先有建安曹氏父子,继有眉山苏氏,但像午梦堂这样满门风雅尤其有许多女性作家并有相当成就的文学家庭则为历代罕有,也因此,午梦堂在明清之际就备受世人推崇,当时即有“吴汾诸叶,叶叶交光”的赞语。叶绍袁、沈宜修及膝下的八子四女(又一说称他们有八子三女),俱富文思才情。他们家庭的唱和之作合集成《午梦堂集》,于是,午梦堂便成为叶绍袁一家的代名词了。一个家庭和一本书成就了“一门风雅才清绝,著作流芳旷代珍”。
    父亲叶绍袁,字仲韶,为叶氏家族第二十四世,天启五年进士,曾官工部主事。他诗文兼擅,著有《自撰年谱》、《年谱别记》,诗集《秦斋怨》等作品。在清兵南下国破家亡之际,他毅然削发为僧,走向空山荒刹,一面为抗清义师密谋策划,一面写下了记录民族大耻的《湖隐外史》、《甲行日注》等著作。母亲沈宜修,字宛君,明代戏曲理论家沈璟之侄女,工诗词,为吴江女性诗坛的中坚人物,著有诗集《鹂吹》二卷(一名《午梦堂遗集》、《梅花诗一百绝》)和《伊人思》一卷。她的《梅花诗一百绝》,尤为世人所称道。其诗婉约淡雅,有“清润冰玉之姿,潇洒林下之气”。这些诗或写梅花“高情不与众芳同”的品质,或写其“衔霜初发奈寒何”的骨气,皆有新的意趣。他们八个儿子中,成就最大的是叶燮,字星期,号己畦。自幼善诗文,任笔所至,千言立就。曾纂修《吴江县志》,三月而就,颇得好评。他所著《原诗》,论述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主张抒发性情,反对模拟。其诗论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倾向以及辩证法思想,历来被视为诗学重要的理论著作。应当特别提及的是叶家四个女儿皆才情横溢。长女叶纨纨,字昭齐。“其相端妍,金辉玉润。”三岁能诵《长恨歌》,十三岁作诗,有《愁言》集传世。工书,得母灵气,银钩虿尾,有卫夫人之风。次女叶小纨,字惠绸。幼时即娴于吟咏,诗词清丽秀美,有诗集《存余草》留世。后著有杂剧《鸳鸯梦》,填补了女性创作戏曲的空白,因此也被称为中国第一位女戏剧作家。最幼者小繁,字千缨,又字香期。叶绍袁称其“有夙慧,清韵秀骨有如其人”,十四岁起作诗,其诗清丽洒脱。二十岁时与父祝寿唱和数首,素为后世选家看好。四女中以三女叶小鸾(字琼章)才名最高,小鸾早慧,“四岁,能诵《离骚》,不数遍即能了了”。十二岁随父至金陵,“览长干、桃叶,教之学咏,遂从此能诗”,十四岁能弈,十五岁擅丹青,每日临摹《洛神赋》图,所画落花飞蝶极其灵巧。十六岁善琴,清泠可听。年及笄,丽质天生,姣好如玉人。有诗集《返生香》、《疏香阁词》,及《分湖石记》、《蕉窗石记》等文流芳后世。其诗清丽婉绝,语多奇思。陈延焯称其“词笔哀艳,不减朱素真,求诸明代作者,尤不易觏也”。可惜红颜薄命,年仅十七岁的叶小鸾与昆山张立平在行百年好合大礼之前五天,突然卧病不起而卒。青春的芳华尚未吐露便突然夭折,真是令人伤感。大女叶纨纨哭妹过度,不过两月便也香销玉殒。二女叶小纨伤痛之余作杂剧《鸳鸯梦》,将姊妹三人写入戏中,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两位姐妹亡故的悲痛之情,感情真挚,催人泪下。此剧既写悼亡之情,又抒女性之怨,在中国戏曲史上可谓独树一帜。曾经繁茂的绿叶,在萧瑟的秋风中纷纷凋零。这一连串事件的发生,让母亲沈宜修毫无心理准备,她始终无法接受两位风华绝代、才情横溢的女儿会先自己而去,从此无论风花雪月、四时景物,还是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幅画都会勾起对女儿的怀念,沈宜修的生活始终在悲苦的怀念之中。三年后,在对女儿深深的追思中,这位江南才女撒手人寰。当时“婢女哭于室,童仆哭于庭,市贩哭于市,村妪、农父哭于野,几于舂不相,巷不歌矣。”从此,江南叶绍袁一家随着岌岌可危的晚明,一起快速地走向衰落。在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也就是明王朝覆灭的第二年,为了反抗清兵“削发垂辫”的铁令,叶绍袁与三子弃家入山为僧,远离尘世。叶绍袁虽入佛门,但到底还是文人,他与抗清志士互通声息,与至交好友作诗酬唱,以沸血衷肠去体认壮怀激烈的悲慨。“壮心辟易还磨剑,豪气嶙峋是割篱”,太多难以排遣的时代悲怆也只能在吟咏中得以宣泄了。为逃避战乱,叶绍袁过起了羁旅的生活。后又迁居浙江省平湖外婆家,郁郁成疾而亡。
    走出午梦堂,阳光依然美丽,空气依然芳香,但我的心情却比来时多了一份不平静。涌上心头的除了为午梦堂的悲剧扼腕叹息外,更多是对午梦堂人物的赞叹。是他们大胆摒弃了一些束缚数千年的精神枷锁,开始了自我意识的觉醒,更注重个人的生活与情感,他们张扬个性,敢爱敢恨,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生的乐趣,寄于真情热爱、诗琴书画和名山秀水,并把自己丰富多彩的情感生活付诸文字,更可贵的是女性开始以一个相对独立的主体形象出现在种种文体和历史的视野之中,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亮丽的奇葩,成为我们吴江人永远的骄傲!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