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庄面 绸都盛泽可以激活的历史见证

庄面 绸都盛泽可以激活的历史见证

2020/2/10 0:38:08    作者:  朱云云 来源:  吴江通    【字 号:  】   点击量:1967

  相传丝绸发源于山西夏县西阴村,“发明人”为黄帝元妃嫘祖,上下已有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

  明初还只是一个寻常村庄的盛泽,却能承上启下,将丝绸业发扬光大,集锦绣于一镇,驰盛名于天下,成为吴江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其历史渊源吸引着一代代学子去探究,其中庄面是见证绸都盛泽最重要的历史遗址。认识庄面、保护庄面,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识庄面

  1983年初,我在无锡工作,从杭州出版的《丝绸》杂志上看到周德华写的两篇介绍盛泽丝绸历史的文章,对盛泽丝绸发展的历史和庄面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下半年,我调回家乡吴江,专门到盛泽拜访周德华先生。老周热情地带我参观了蚕花殿、庄面、济东会馆等盛泽丝绸文化的历史遗址,使我第一次看到可以称为我国最早的丝绸专业市场———庄面。

  1985年,吴江县委、县政府为建立东方丝绸市场,组织调查组到盛泽作可行性调研。我参加了这次调研,走访多家丝织企业、丝绸经营单位,查阅历史资料,写成《盛泽丝绸的历史和现状》一文,因而,也对庄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总感到似乎有一深植于民间的根,把盛泽人的聪明才智、心灵手巧和不怕吃苦的精神汇聚在一起,才培育出这朵鲜艳夺目的历史花朵———庄面。

  东方丝绸市场建成和发展起来后,我每次走进东方丝绸市场,看到经营人员认真地与客户谈生意,看到门市部经理高兴地送出满车的坯绸时,我却常常感觉到这就是庄面的历史身影:一间间独立经营的店铺,就是庄面里的绸行绸庄;门市部的经理就像当年绸行绸庄的主人;穿梭于织厂和市场之间的经营者就是庄面时期的“绸领投(头)”和“船家长”。不同的是:东方丝绸市场的规模大了,丝绸集散的功能强了,丝绸的品种花色多了。面积与庄面相比,已从第一期的相当,扩大到后来的几倍、几十倍,直至近百倍。庄面时期运送坯绸的交通工具是船只,留在历史文献中的情景是“舟楫塞港”。今天改用汽车运送绸匹,到处是“车满难停”等。

  为此,我深深感到:东方丝绸市场是历史上庄面的延续,而庄面遗址既是盛泽绸市的历史缩影和写照,更是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历史见证。

  二、细读庄面

  今年上半年我又到盛泽调研,路过东方丝绸市场,又想到了庄面。6月,相约周德华和沈荣林先生一起到庄面遗址走了走,重温盛泽丝绸业繁荣的历史。据周德华所写《吴江丝绸志》、《锦绣盛泽》等书籍和多篇文章的介绍,我们可清楚地看到庄面的变迁脉络:

  盛泽丝绸业发展到明天启年间(16211627),已形成固定的丝绸交易市场。地点在善嘉桥市河两岸(即今东方广场东西两侧街区),因经营丝绸的绸行绸庄林立,民间称为庄面(后称旧庄或老庄面)。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生动记录了当时盛泽庄面的繁荣景象:“市上两岸绸丝牙行(官府批准经营的绸行绸庄),约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

  入清,在庄面绸市的繁荣和带动下,盛泽绸业规模扩大,住镇人口增加,盛泽已成为江南巨镇。乾隆《吴江县志》对盛泽有这样的记述:“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乾隆《盛湖志》,更把盛泽绸市之繁荣比作当时苏州阊门商业区:“今则万家烟火,百倍于昔,其热闹与郡阊门埒(埒:意为不分上下)。”

  乾隆十七年(1752年),盛泽善嘉桥南新街口失火,大火越过善嘉桥,烧毁沿街房屋500余间,庄面绸市的精华毁于一旦。稍后盛泽绸业界人士为了使绸市延续,发起集资,在西肠圩南端(今荷园街附近,为当时盛泽镇最南端),建成房屋百余间的新庄面,再度形成绸市。经几番扩建和改进,至光绪年间,庄面形成一封闭式建筑群,外筑围墙,北设一门,面对老镇区,另外东西向各开两侧门,便于人员货物进出。庄内数百单间或双间铺面租与绸庄、领户使用,总体格局颇似科举时代的考场。

  清末,盛泽绸市持续兴旺,使庄面拥挤不堪。徽商看到商机,集资在庄面东南建徽州庄,南北两埭共42间铺面,租与领户及为绸业配套的机料店和纹制工场使用。同时,在庄面强大的商业功能推动下,盛泽绸业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加强,庄面的经营范围向四周镇郊农地发展。形成由庄面一弄、庄面二弄、庄横头、潇湘弄、洒珠弄等组成的新商业区,除了部分用于开设绸行绸庄外,成为筘店、梭子店、车木店、机料店等为盛泽绸业配套的商业服务区。

  民国年间,庄面依然保持一定的人气,支撑盛泽绸业的繁荣。据民国12年《新盛泽》报道:“全邑领照营业的庄号共69家,其余附设庄号不计其数,每年营业统计有一千余万。”民国25年出版的《无锡区汇览》也作了记载:“盛泽有一特区,即所谓庄面上,在镇之东南部,为绸类买卖之集散地,每日上午八九时至下午三四时止,绸之营业总数,每年约五六百万金。”至50年代初,丝绸改由国营商业机构经营,取缔私商,绸领商人纷纷改行,庄面功能消失。

  三、认识庄面

  庄面的形成促进了盛泽绸业的繁荣与发展,从全国来讲,庄面是我国最早进行封闭式规范管理的丝绸交易专业市场,又是国内仅存的历史遗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保护好庄面遗址,对盛泽镇的建设,对盛泽丝绸业的提高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有一年,我出差盛泽,入住东方大厦十楼,开窗向东南方向一望,奇迹出现了:眼前是一大片传统民居,铺着瓦片的黑色屋面围成无数个方形(庭院),虽大小不一,却排列有序。屋面组成的一条条纵横狭缝,就是传统的街弄。仔细辨认,庄面遗址就隐藏在不远处这片传统民居的中央。我马上请一位盛泽朋友一起来看,他不好意思地说:“盛泽周围建设得都很好,就是镇中央还有这片老镇区,最难改造,成为盛泽城建中的瓶颈和死角,好多参观人员走不到。”

  但是,在我心中却感到一阵惊喜,主观认为:正是盛泽老镇区这片以庄面遗址为中心的传统民居,留住了盛泽繁荣的丝绸历史文化,它的价值是长久、无量的。相反,文化古迹一旦被破坏,就难以恢复,不管盛泽每年能造几座新楼,但是没有文化根基的辉煌是难以持久的。再说,要看高楼大厦,上海、北京有的是,人们不会专程到盛泽来看高楼大厦。但是,如果把庄面遗址保护好、修复好,就是全国独一无二的盛泽文化特色。

  盛泽人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心灵手巧,紧跟时代步伐,织出一匹匹好绸和花色品种繁多的长丝面料,但是这些绸匹和面料仅供当代人使用。而作为优秀的丝绸文化,却是世代相传,其长久的推动力虽无形,却巨大。举一个简单的实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盛泽最成功的宣传,主观认为就是向客人不厌其烦地介绍和解释两副对联。一副叫:“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另一副叫:“风送万机声,莫道众擎犹易举;晴翻千尺浪,好从饮水更思源”。对联巧妙地借助传统文化,抬高盛泽丝绸的地位和盛泽的知名度,支撑盛泽丝绸在国内外市场上独占鳌头的地位。

  四、保护庄面

  庄面和周围传统民居是盛泽丝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尘封的宝玉,而不是城建的包袱和羞于见人的死角。在大拆大建的城镇化浪潮中,庄面在总体上至今未遭受建设性破坏,尽管多数房屋已破旧,但基本格局仍按原样被保存下来了,为修复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可行条件。

  从保护庄面的方面看,我们不但要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复,而且还要赋予一定的功能,才能确保房屋有专人管理,并有一定收入,使文化遗址的古建筑或仿古建筑,常用常新,不断增值。如庄面修复后,可安排一些与丝绸文化相关的“展示”或“演示”方面的内容,并最终开发成为“盛泽丝绸文化游”中的当家景点之一。周围民居可划出一定范围,作为古镇保护区,保留老的街名、弄名,以小商业为主,为庄面营造传统风貌和古镇氛围。

  盛泽素以丝绸生产和销售为特色,产业结构十分单一。特别是喷水织机的大量应用和熔体直纺规模的迅速扩大,产能火箭式上升,冷静地说离产能过剩的时日也越来越近了。几百年来,社会以“温饱”为追求目标,盛泽则以“日出万绸,衣被天下”而扬名。但是,如果有一天,天下都被盛泽的“衣被”铺满了,剩余产品堆放在仓库里时,“衣被天下”就失去了朝气,盛泽就会衰退。

  新的形势逼迫着盛泽人,在继续织好绸、做好丝绸生意的同时,及时调整发展思维,努力开发“盛泽丝绸文化游”。让更多资金投入到旅游业的开发中来,让越来越多的盛泽人到旅游业寻饭吃。让蚕花殿的小满戏,从演给盛泽人自己看,转变为主要演给游客看;让华佳丝博园从企业的宣传窗口转变成旅游热点;让济东会馆由供老同志看书读报的休闲地变成展示会馆功能的旅游景点;让以庄面为中心的古镇区成为最热闹的旅游场所,使游客能买到正宗的盛泽丝绸、丝绸服装和丝绸工艺品,品尝到盛泽品种繁多的糕点小吃。

  盛泽的传统丝绸文化是一个完整独特的文化系统,是十分丰富和珍贵的旅游资源。只要盛泽人齐心协力,共谋旅游,旅游资源还会不断被发现,旅游景点还会增多。如一条普通的柳家弄,就有陈开甲、唐仲英两位名人的故居,天下哪里还能找到第二条柳家弄呢?再说大家耳熟能详的桥联“风送万机声,晴翻千尺浪”,但又有几人到过白龙桥?如搞旅游,何不在白龙桥周围划出一定范围,连同桥下水域,建成丝绸文化公园。将与丝绸有关的桥联、对联、诗词、文章、民间故事,向游客详详细细地介绍介绍。

  开发“盛泽丝绸文化游”,不是小行当,而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大产业。要让国内外用户和广大消费者,穿着盛泽人织造的面料做的衣服,到盛泽来寻找“衣被天下”的“根”。如果说提高织造和纺丝能力,是生产力的外延扩大,是商战中的“攻城略地”;那么开发“盛泽丝绸文化游”,就是生产力的内涵提高,是商战中的“攻心战”,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广得用户和消费者之心,取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效果,并进一步提高盛泽的知名度和盛泽丝绸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声誉。庄面作为盛泽丝绸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遗址,保护好庄面是开发和搞活“盛泽丝绸文化游”最关键的一步。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