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吴江记忆 >> 历史琐记 >> “三水一萍”与“稻草潭”的年代

“三水一萍”与“稻草潭”的年代

2020/9/26 0:06:06    作者:  沈春荣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3640

“三水一萍”与“稻草潭”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是一个陌生的新名字。但在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三水一萍”与“稻草潭”在老一代的农民的心目中,是个永生难忘的记忆。当时,正值“文化大革命”和“农业学大寨”年代,毛泽东主席提出的“以粮为纲”的口号,在全国农村得到热烈响应。为了广种多收,上级提出了复种指数,提倡一季改二季,双季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最后种植面积达到100%双季稻。

当时是计划经济时代,不开放,国内科技又很落后,化肥供应十分紧张,种植面积达到100%双季稻的需肥量是惊人的。于是上级提出了“没有化肥也要夺高产”的口号,农村开展了大积大造自然肥料的群众运动。群众运动创造了放养“三水一萍”和开挖“稻草潭”积造自然肥料的创举。所谓“三水一萍”即在水域内放养水花生(又称东洋草)、水浮莲、水葫芦及绿萍。开挖“稻草潭”是在每一块田的田埂旁开挖一只长2、宽1半、深1的泥潭,潭内放上一层猪羊灰、一层河泥、一层稻草或水草及旱草,并用脚踏实,以次类推,直至堆满,再盖上河泥,让其自然发醇,自然发酵后再人工翻潭,人工翻潭翻均匀后再入窖让其发酵腐烂,直到插秧时作基肥施用。

窖稻草潭要用猪羊灰,三麦、油菜追肥要用猪羊灰,蚕桑生产又要施用大量猪羊灰,那么猪羊灰从哪里来呢?于是发动群众养猪养羊,每个大队的各个生产队办起养殖场。 

养猪养羊大发展,猪饲料的解决又是一个难题,为了解决猪羊饲料这个难题,采取穷养猪的办法,利用水乡地区的优越性,积极发展“三水一萍”。把水花生、水浮莲、水葫芦用打浆机粉碎后拌入精饲料青糠,粗饲料柴糠或半精饲料扁谷糠作混合饲料,因此,当时的河浜、潭塘、港滩放养的尽是水花生这“三水一萍”。

七都镇开弦弓村,是费孝通教授生前26次访问过的“江村”,这个“江村”当时是庙港公社的一个样板大队,这个样板大队的第六生产队队长倪进兴,现已年逾八十。他是一位拿了25年工分的生产队长。在“农业学大寨”时期,倪进兴同志在队里办起了“百头养猪场”、“千头养兔场”、“白拉克(白鸡)养鸡场”。 一次,在县里参加“四级干部”会议时,得知松陵镇三都桥中心小学饲养着24只长毛羊,就与校方领导取得联系后,派出农船到校方运羊肥,既为队里找到了肥料,又为校方解决了一大难题。

为了大积大造自然肥料,他提出“沉船抽起,漏船堵住,摇浑庙港水,捻尽太湖草” 的口号,发动群众摇船下太湖捞水草,由于重视有机肥料的积造,1967年该生产队169亩前季稻单产700斤,后季稻198亩,单产570,全年水稻总产达到231160斤,三麦(大、元、小麦)85亩,单产380斤,总产达到32300斤,这一年饲养的春蚕张产达到106斤。1969年,当时的县委陈佩璜书记亲自到该队参观,并在一次大会上宣布该队为全县的“样板生产队”。

当时,县委农业局的农业技术推广部门提倡在稻田里放养绿萍,该队又为全县推广放养绿萍树立了榜样。

绿萍是一种繁殖迅速的水生作物,绿萍萍种的保养要经过一个越冬期。越冬期间绿萍要放养在透明的尼龙大棚内,棚内保持一寸左右水层,有专业人员管理,不定期施加磷肥。气候回暖,把绿萍放养到一块大田里,并施上磷肥,然后用帚把拍萍,让它分散后加快繁殖。当时每个生产队有一名农技员,绿萍的繁殖、放养由农技员负责。到大田在秧苗移栽前,由农技员负责把绿萍放养到大田里,大田里的水层保持在一至二寸左右,让绿萍自然繁殖到整块苗田覆盖满,然后发动群众集中力量下田倒萍(耘田),倒萍是弯着腰倒退作业,把摸到手里的绿萍施放在倒退的脚潭里,再用烂泥封满,让它发酵腐烂,一星期后田面上浮起一层银灰色的腐烂物质,在太阳照射下发出闪闪的银光,可见绿萍的有机质肥效是十分可观的。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