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暂存 >> 文学艺术 >> 文学 >> 明清吴江女作家

明清吴江女作家

2022/11/20 3:19:36    作者: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25029

  摘要:中国古代女性文学虽然起源甚早,但直到明万历以后才出现繁荣局面。吴江女性作家以大家闺秀为主体,也包括少数平民女作家。一般情况下,望族女性作家诗文水平较高,作品保存比较完整,大多以家族群体形式出现。吴江沈氏、叶氏就是其中的代表。吴江女性文学就是以叶氏和沈氏两大家族为核心。

  一:吴江介绍

  吴江古属吴地,称松陵平望,另有青草滩、松江、松陵、竿泽、枫江、助乡等别名。“吴江”本为江名,即吴淞江,一名松江,因晋唐时属吴县,亦称吴江。后梁开平三年(909),吴越王钱谬割吴县南地,嘉兴北境,置县,即取其名,称吴江县,属苏州。后唐同光二年(924)属中吴军。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属平江军,政和三年(1113)属平江府。元至元十三年(1276)属平江路,贞元年例升中州。至正卜六年(1356)被张士诚占据,属隆平府。十七年仍属平江路 明洪武二午(1369)仍改县。清雍正四年(1726)将吴江西偏地置为震泽县,东偏地仍为吴江县,属苏州府,后复合之。吴江为太湖之委,三江之始,乃江浙咽喉。太湖自西而入,入境乃尽境。北面为娄江之始,南面为东江之始,环城为松江之始。石塘横贯江湖之交,为南北枢纽,宛如一条长链,而以城为锁钥。元朱子昌《修学记》称:“吴江有三江五湖之形胜,故其地为古今之雄盛”。境内湖泊交错,河渠纵横,径塘棋布,有“水乡泽国”之誉。

  吴江依托苏州,为女性文学渊蔽,代有文人。大家闺秀之中,也多名媛。近代费善庆、薛凤昌于民国初年辑邑中名媛诗编成《松陵女子诗征》十卷,共收录闺秀270人,得诗2000余首。仅此一例,就可以想见吴中女学的空前盛况。以至于沈德潜在为其家集再版所作的《序》中说,“吴江之擅诗文者尤多,而莫盛于叶氏”;“诗词歌曲悉包唐宋金元之精”。’

  二:吴中女性文学兴盛的社会背景

  与明清诗坛词坛的整体沉寂相比,女性文学的兴盛,就显得特别突出。这一现象集中体现在以吴江等地为代表的、以女性成员创作为主要特色的文学世家的群起。在当时的吴中,家族性写作集团有四五个,出现的时段都在万历末、崇祯初的一两代人之间,如吴江叶氏、沈氏(包括宜修妹沈智瑶;堂妹倩君、静专、淑女;侄女宪英、华里)、吴氏(吴静闺、贞闺),吴县文氏(文征明玄孙女文淑)等。她们个人的文学光华固然甚微,但群星的闪耀,也足以照亮整个夜空。 

  吴江女性文学的繁荣,归因于宽松的社会环境与女性文学的相对解放,使以“家族”为单位的闺媛成为文学的典范。在晚明江南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地区,激荡的心学思潮与宽松的社会环境,带来了女性主体的意识觉醒与生命抗争。吴江所在的“吴中”是“公安派”、“唐宋派”等自由文学思潮的发源地。这里也是复古思想最为根深蒂固的地区。一方面是传统的社会习惯势力强大,一方面是新潮人物的思想的觉醒,新与旧相砒砺,水与火相搏斗,“人性”在“理性”的熔炉中经受考验,因此有许多不可思议的文学奇迹发生。时代漩涡中的晚明女性作出痛苦挣扎,而受过心学冲击的社会又相对宽容地让出了一些让她们自由展示文学才华的空间,所以她们的作品一问世就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三:吴江沈氏文学世家

  (一)吴江沈氏文学世家概述
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吴江地区一个显赫的文学世家。作为一个家族文学家群体,吴江沈氏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而需要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吴江独特的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人文环境是沈氏文学世家形成的基础。作为一个绵延四百年的家族,其兴起、发展、兴盛和衰落都是引人注目的。期间科举仕宦、诗礼传家的文化传统是维系沈氏家族发展的精神命脉。

  吴江沈氏家族之所以在女性文学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同其家族中进步的女性文学观密不可分。这表现两方面:其一,沈氏家族文学家重视其家族中的女性文学,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搜集、整理、出版,将之纳入传播渠道,扩大了其家族中女性文学的影响。特别是女作家沈宜修自觉的女性文学传播意识更为引人注目。其二,沈宜修丈夫叶绍袁及其家人“德才色”并举的女性文学观对吴江沈氏女作家群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沈氏女作家群的家族特质及成因

  沈氏家族以沈宜修为核心形成一个女性作家群,具有鲜明的家族特质。她们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大多为母女词人、姐妹词人、夫妻词人、姑嫂词人,她们在创作中互相唱和,情感上互为慰藉,生活上彼此帮助,作品中萦绕着浓烈的亲情和特殊的愁苦,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午梦堂气质”。这与吴江沈氏深厚的家学渊源、文学世家的联姻灯家庭教育、作家闺中酬唱以及晚明东南地区家族女性创作的繁荣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沈氏家族女性作家群

  吴江沈氏家族是明清时期一个颇有声望的文化世家,先后有文学家一百四十多人。女性人才辈出,在诗词曲文各个领域内成绩斐然、作品林立,先后有二十七位女性作家有诗词及戏曲作品流传。她们分列于沈奎六世到十世五代人中间,其中六世九人:沈大荣、沈宜修、张倩倩、李玉照、顾孺人、沈倩君、沈静专、沈媛、沈智瑶;七世十一人: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叶小繁、沈关关、沈静筠、沈宪英、沈华鬘、沈淑女、沈蕙端、周兰秀;八世四人:沈树荣、沈友琴、沈御月、沈菃纫;九世二人:沈咏梅、金法筵。十世一人:沈绮。她们分别是沈氏家族的女儿、儿媳、孙女、外孙女,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形成母女诗人、姐妹诗人、从姐妹诗人、妯娌诗人、姑嫂诗人等,具有显著的家族性特征。 

  (四)沈氏家族的女性文学创作

  吴江沈氏自元末迁入吴江。历时约四个世纪,先后共有文学家近一百四十人。明弘治至隆庆年间,沈氏家族初显于文坛。明万历到清雍正年间先后出现文学家一百一十五位。其中有沈憬、沈自微、沈自晋、沈自南、沈琳、沈自然、沈自炳、沈永祯、沈永令、沈永启、沈时栋等。朱彝尊在《静志居诗话》中这样称赞沈氏家族的文学盛况:“门才之盛,甲于平江,而子姓继之,文采风流,代各有集。”这种文采风流同样波及女性,仅仅万历至康熙这一时期出现的女诗人就有十三位。沈宜修、张倩倩、沈静专、沈倩君、李玉照、沈智瑶、顾孺人、沈大荣、沈媛、沈宪英、沈华曼、沈少君、沈蕙端,彤管之盛粹于一门。

  沈静专,字曼君,号上尉道人。戏曲家沈憬幼女。一生坎坷,好学佛。著有诗集《适适草》。善诗词,小词“春未盈,蝶睡轻,柳外东风吹恨生,日长花气清。瘦魂惊,一声莺,羁住愁魔不放行,遥山翠半醒”如轻歌曼舞,雅趣自得。

  张倩倩(1593-1627),一字无为。沈自征妻。幼工诗词。沈宜修为作传,谓其才情不在李清照之下。年三十四卒。 

  沈宪英(1620-1685),字慧思,一字兰友。能诗词。时人称其“所著甚富,饶有家风”(《林下词选》卷十一)著有《慧思遗集》。清人所著《众香词》和《林下词选》收其作品若干。

  沈树荣,字素嘉。沈永侦女,母叶小纨。自幼由母教授诗词,词集由《希谢词》、《月波词》。据《林下词选》记载沈树荣的词以“家庭酬唱多”这是封建社会里闺阁生活决定的。

  沈友琴,字参荇,沈永启女。著有《静闲居词》,自幼攻习诗词,其词以富于情趣称。

  散曲家沈惠端,字幽芳。沈自旭女,戏曲家顾来屏妻。著幽《幽芳遗稿》一卷,内容多写闺情,婉转流畅,最为人称道的是套数《挽昭齐、琼章》 

  四:吴江叶氏

  吴江叶氏家族久负文名,清沈德潜评曰:“吴江之擅诗文者固多,而莫盛于叶氏。”“诗词曲悉包唐宋金元之精”。叶恒春为合集作序曰:“集之清词丽句,神采欲仙。久为当代所推."沈宜修和叶氏三姐妹为中心形成叶氏女诗群,聚结着两大家族近20位女诗人,可谓群星璀灿。

  叶绍袁妻沈宜修(1590—1635),字宛君,为著名曲家沈憬之女,戏曲家沈璨侄女,工诗词,为吴江女性诗坛的中坚人物,幼年颖慧。无师承,在姐妹间问字,一而知十。且过目成诵,瞻对如成人。八岁丧母。于姐弟间大度谦让,好言解之。所以父亲沈琉喜爱有加。沈琉常年为官在外,家中之事宛君料理得井井有条。

  “(八岁)即能秉壶政,以礼肃下,闺门穆然”。其叔父甚以为奇,所以将她许配给好友叶重弟独子叶绍袁。万历三十三年与叶绍袁成婚。此时宛君已经“顽然而长,鬓泽可鉴”.归时鹿车布裳,毫无怨色。叶绍袁,吴江名士,善诗词,工吟咏,“鹊起时髦,珠莹玉秀,克称王谢风仪’。婚后琴瑟和美称一时佳话。著有诗集《鹂吹》。沈家本为吴江望族,她与同邑文士叶绍袁(1589—1648)结婚后,生有五女八男,均有文采。著名的诗论家叶燮(1627—1703)就是她的第六子。著有《鹂吹集》收入《午梦堂集》卒于1635年。

  叶纨纨,字昭齐,沈宜修长女。天寥《自撰年谱》记“生于万历三十八年庚辰(1610年),初生之女宝于夜光。”家人疼爱备至。幼年就许配给了叶绍袁嗣兄,袁楼(字若思)第三子,“咸谓世执雅契,复缔潘杨,为一时美谈”。幼年早慧。三岁“读《长恨歌》不四五遍即能朗诵,无不惊……为奇慧”。‘十四岁学为诗词,书法小楷端丽可爱。天启六年丙寅(1626年)十月与袁氏成婚。婚后感染肺病〔宛君的肺病遗传)。崇祯五年壬午十二月二十二日(1632年)卒,时年二十三岁。有诗集《愁言》一卷,又名《芳雪轩遗集》。集中共收诗九十五首。《午梦堂集》补遗存三首:一首《寿祖母七裹》、二首(无题》,共九十八首。另有《和父村居》三联“但凭书轶隐,自识绮罗闲’,,“蓉菜新堪奇,家风五柳偏”,“风月逢秋美,村声入夜悠”。诗歌五言古诗四首、七言古诗五首、五言律诗十一首、七言律诗五首、五言绝句九首、七言绝句六十四首,与母亲和妹妹一样七言绝句最多。词共收十三调四十七首。附集中有《菩萨蛮•绿绢笙冷秋光老》一首。叶纨纨诗现存九十八首,词现存四十九首。 

  次女叶小纨(1613-1657),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有剧作传世的女戏曲家。字蕙绸,嫁与沈永侦为妻,为戏曲家沈憬孙媳。擅作杂剧、诗词,所作《鸳鸯梦》为明代戏曲史上杰出的女性作品,沈自征《鸳鸯梦小序》云:“若夫词曲一派,最盛于金元。未闻有擅能闺秀者。即国朝杨升庵,亦多诸剧,然其夫人第有《黄莺》数阕,未见染指北词。绸甥独出俊才,补从来闺秀所未有,其意欲于无佛处称尊耳。吾家词隐先生,未见染指北词。……今绸甥作,其俊语韵致,不让酸斋、梦符诸生,即其下者,尚犹是周宪王金梁桥下之声,实与语此道者。卒年四十五。晚年自定诗集《存余草》。 

  叶小鸾(1616-1632),字琼章,又字瑶期,三女。幼年寄养在舅父沈君庸家,由舅母张倩倩悉心照料,张氏去世后返回家中。自幼聪慧貌美,十三岁填词赋诗能琴擅画,婚前夭折,年十七岁。叶小鸾怀志高远,沈宜修《季女琼章传》载云:“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自恃颖姿,尝言欲博尽古今。……作诗不喜作艳语,集中或有艳句,是咏物之兴,填词之体,如秦少游、晏小山代闺人为之耳。……其爱清幽恬寂有过人者,又最不喜拘检,能饮酒,善言笑,潇洒多致,高情旷达,夷然不屑也。”叶小鸾《返生香》集中多深沉之作,如《九日》:“风雨重阳日,登高漫上楼。庭梧争坠冷,篱菊尽惊秋。陶令一樽酒,难消万古愁。满空云影乱,时共雁声流。”一位不涉世间风波的芳华女子,发此心声,着实令人惊诧,然而不必质疑它是否矫情,这构深致远的诗心确是“末世”气氛深延至闺阁的育成。有《返生香》一卷。收入《午梦堂集》. 

  以上四人外,叶氏女诗群还包括叶小繁、沈智瑶、沈静专、沈蕙端、张倩倩、李玉照、沈宪英、沈华鬘、沈树荣、颜绣琴、红于等。 

  五:沈叶联姻

  吴江的叶、沈两家是明清时期江浙地区著名的文学世家,赢得了文坛名家的很高赞誉和评价。叶氏自叶绍袁起,三代以文显名。明崇祯年间,叶绍袁编辑《午梦堂集》,收入家人十二种著述,在文坛上引起不小的震动。沈氏则自明弘治、嘉靖年间以文知名,直至清光绪初年,历四百年,有文学家十二代,凡一百三十九人,并于乾隆年间刊刻《吴江沈氏诗集录》,汇集了沈氏一门九十一位诗人的近千首作品。清代著名文学家尤侗誉之“吴兴骚雅,领袖江南”。

  叶、沈两家同居一邑,门第相当,彼此间联姻自在情理之中。而这种文学世家间的联姻对文学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尤其是与两大家族中女性作家的文学活动息息相关。吴江叶、沈两大文学世家数代联姻,可考知的有三代。第一代为叶氏家族的叶绍袁与沈氏家族的沈宜修。第二代为叶绍袁之第三子叶世?∮肷蛞诵薜苌蜃员?之女沈宪英;叶绍袁之次女叶小纨与戏剧家沈之孙沈永桢。第三代为叶绍袁之从孙叶舒胤与沈永桢、叶小纨之女沈树荣。这三代中产生了四位比较有名的女作家,即沈宜修、沈宪英、叶小纨和沈树荣。叶、沈这两大文学世家的联姻,从社会文化学的角度看,是家族与家族间在文化上的一种门当户对。这种文化上的门当户对,对封建时代女性文学创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与积极的意义。这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较之男性作家,女性作家背后的家族文化因素对其进行文学创作起着更为明显的作用。

  五:吴江其他女诗人

   沈素英,常州微士沈周女,吴江诸生史永龄妻。《松陵诗微前编》卷十二著录有《香奋集》,并录存《祝寿》、《题梅》二首。另《松陵诗所见录》存《题桃》一首。

  周慧贞,字抱芬,周文亨女,秀水黄凤藻室。有 《剩玉篇》,《苏州府志》著录作 《艳芬诗集》二卷。

  易睐娘,字画奴,汤豹处女。家居松陵舜水镇,性聪颖,善记诵。家藏甚富,多临摹。后归言姓夫家,夫无行,睐娘郁而终,时年二十四岁。《松陵诗微前编》卷十二存《集唐》、《漂泊》。

  周琼,字羽步,一字飞卿。《江苏诗微》卷一百七十八存《和韵留别》、《春居》二首,卷一百七十一存《赠吴芷仙》、《赠冒巢民》、《溪上偶成》。另有绝句四首《赠范洛仙》、《赠苏贞仙》、《又寄怀范洛仙》、《赠吴湘逸》。《送张又琴较书之广陵》律诗一首存于《松陵女子诗徽》。《众香词•书集》存词三首《渴金门》、《昭君怨‘咏镜》、《烷溪纱。纤手》。

 项佩,字吹聆,《盛湖志•流寓•烈女》录入明代。著录有《藕花楼词》。《众香词》存一首《桃源忆故人•闻统持归》,《松陵女子诗微》存《题外子石斋》七首。《朗云堂家集次孔彰兄韵》、《春雪夜即事》、《雪后赠钟姐姚夫人》、《阅午梦堂集返生香追赋》、《社日》、《送外》共十三首。 

  顾道喜,字静帘,吴江人,进士顾自植女,诸生许季通妻。《签泽词徽》录入明代,有 《松影庵词》今不见。《众香词•射集》收其词二首《蝶恋花‘闺情》、《满江红•移居严花有感》,a 泽词徽》存 《如梦令》、《鹤鸽天•’雪晓》二首。

  汤尹娴。字洽君,计来僧室。年二十归计来僧,崇祯庚辰计来僧亡,绝粒而死。《松陵女子诗微》著录并存其诗 《悼亡》一首“昔日寒床数听雪,今夕夜窗独愁目。凝眸视我绮罗衣,哀被霜花侵白骨。” 

  张烈妇,张士柏室,夫亡守志。《松龄女子诗微》著录并存诗 《松龄远眺》中两句“湖多天在水,邑小市侵桥”。 

  顾佩兰,《林下词选》列入明代。 

  项贞女,秀水太学生道亨女,周应祈室,《松龄诗徽前编))卷十二存诗二首《花》、《咏芭蕉》。《吴江县志》录入明代。事迹载于《烈女传》中。

  徐翻,后名阿佛。盛泽妓,柳如是其侍女也。《松龄女子诗微》卷十二录入明代,存其组诗 《秋怨》。

  姚湘云《松龄诗微前编》录入明代,且存诗一首 《送茶生入都》,诗有:“珍重临歧无别语,脱只藕覆作思量。”之句。 

  凌化,淑口太常卿信从姐,史巧妻。长于琴,著《琴普》二卷《黄溪志•别录》著录入明代。 

  安兹妻张氏之妹,有 《题画诗》一卷。

  瞿数莲,相国瞿式来孙女,员外郎锡执子县太学生杨一宾妻。工诗、书、画,时称三绝。有遗稿。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整个明代吴江女性文学就是以叶氏和沈氏两大望族女性为核心,边及周慧贞、沈素瑛等两家之外的大家闺秀。这些女作家处于整个体系的第一层面,代表着女性创作的主流形态。周琼、易睐娘、汤伊娴等女性作家身处望族以外,构成整个系统的第二个层面,处于边缘地位。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史上,这种存在形态具有十分普遍的意义。 

  同时,明代女性文学的繁荣并非女性自身性意识觉醒的产物,而是文人美学观念的转变对女性文学影响下的结果。明代文人开始崇尚“清”这一美学范畴,并且把这一美学规范与女子结合在一起。认为女子是天地灵秀之所在,是“清”气所聚。对女子诗才的崇尚也因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此种观念的引导下,吴江女性的诗才得到了最好的发展。此外吴江女性文学的繁荣与文化世家自身很有关系。家族文化作为中国极为独特的文化传承方式,其本身的兴盛对女性文学的推动作用也非比寻常。

  转自http://bbs.zggdxs.com/archiver/?tid-616.html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