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24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数字方志馆搜索:
当前位置: 首页 >> 名人望族 >> 名人轶事 >> 辛亥革命前的吴江三诗人

辛亥革命前的吴江三诗人

2019/5/21 0:16:06    作者:  范烟桥遗稿 来源:     【字 号:  】   点击量:1358

辛亥革命前的吴江三诗人:金天翮、陈去病和柳亚子,都是以青壮年从江村中出来,投身新潮激荡的上海与四方志士仁人相接,在爱国热情下以文字鼓吹民族解放,对辛亥革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金天翮,原名懋基,字松岑,号壮游,后来又名天羽,号鹤望,笔名金一。他是吴江同里镇人,曾参加上海的革命团体“爱国学社”,为留日学生在东京出版的《江苏》杂志写过一篇《国民新灵魂》,目的是“光复汉土,驱除异族”。他翻译过《自由血》、《女界钟》和《三十三年落花梦》,都是把别人的日文译本加以润饰。因为他不谙日文,不能直接翻译。《三十三年落花梦》为日人宫崎寅藏(别名白浪庵滔天)所作,是最早介绍孙中山的革命活动的一本书。孙中山曾为这本书写过一篇叙文,说宫崎寅藏“识见高远,抱负不凡。具怀仁慕义之心,发拯救扶倾之志。日忧黄种凌夷,悯支那削弱。数游汉土,以访英贤,欲共建不世之奇勋,襄成兴亚之大业。闻吾人有再造支那之谋,创兴共和之举,不远千里,相来订交,期许甚深,最励极挚。”

金天翮曾以“爱自由者“署名写过《孽海花》的前六回,在《小说林》发表,抨击科举的罪恶,揭发清政府的腐朽,热烈颂扬孙中山、史坚如等的革命运动。他还出过一本《新中国唱歌集》。我至今还记得,“龙宫宝藏血犹腥,太平洋居然号太平”的激越的呼声和“阿娘牵衣向儿语,我今不恋汝;爱妻结发劝夫行,慷慨送一程。搴敌旗,斩敌将,战死雄名出人上。军不凯旋,入国何颜,偷生有几年”的《祈战死》的歌。

他受黄遵宪的“诗界革命”的影响,能冲破旧的诗界的藩篱。这在他早年的诗作《天放楼诗集》中可以看得出来。集中有五首《招国魂》,用包公毅(天笑)原作的起句为起句,谱以风琴,厥声悲壮。其中有两首云:

吁嗟美哉神圣国!沈沈睡狮东海侧。(包原句)连理同胞枝纠结,多是黄炎旧血脉。相思相爱相亲昵,大难临头要分析。何不奋起图自立?魂兮归来我祖国!

吁嗟美哉神圣国!沈沈睡狮东海侧。世界和平求不得,是我国民死绥日。十万头颅供一掷,血溅梅花殷红色。古雄若在祭坛结,魂兮归来我祖国!

他的杂感云:“小时心旷朗,齐物游逍遥,丱角识忧患,始知生最劳。苦吟日不休,穷源溯诗骚。……迩来百念灰,蹋壁支寂寥。”可知他的诗,是在“苦吟日不休”中,从“诗界革命”转而“穷源溯诗骚”了。自邹容《革命军》案和《苏报》案发生,他受的刺激很深,遂离开上海,回到故乡,创立“自治学社”,从事讲学。柳亚子就是在这时和他相识的。两人讨论学问,兼有师友之谊。金氏在天放楼所揭集句的门联有:“空有文章惊海内,欲回天地入扁舟”之句。可见,他已百念俱灰,离开了革命队伍,寄情于山水之间了。

陈去病原名庆林,字柏儒,号佩忍、巢南、病倩、垂虹亭长,吴江周庄镇人,后迁同里,和金天翮发起“雪耻学会”,研究“新学”。早年到日本,参加同盟会,为《江苏》杂志、《警钟日报》撰述,主编过《二十世纪大舞台》,写过《论戏剧之有益》,主张“编明季稗史而演汉族灭亡记,或采英美近事而演维新活历史,随俗嗜好,徐为转移,而潜以尚武精神,民族主义,一一振起而发挥之,以表厥目的。夫如是而谓民情不感动,士气不奋发者,吾不信也。”他揉合笔记、诗话、文谈、掌故、游记、书评等各种形式写成《五石脂》,表扬忠义,激励士气。他的《浩歌堂诗钞》,更多爱国主义的诗篇。如《哭威丹》云:“怜君慷慨平生事,只此寥寥革命军。一卷遗书今不朽,诸君何以复燕云?”其中《壮游集》也抒发了游览南北的旷观壮怀。《黟山》、《袖椎》、《岭南》、《呻吟》和《光华》几个诗集,是他在辛亥革命以前奔走革命,鼓吹革命,组织“神交社”、“南社”等一系列活动的记实。柳亚子给他写的五十寿序,刻划了他青壮年的行动,有云:“值逊清末造,靴刀帕首,流浪江海,翼有所遇以自奋。”而陈氏的自传则有云:“生平交满天下,俱无少当意,而独与故人子柳弃疾善。每邮签往还,以论所学问。一晤对,辄昕夕不寐,或歌或泣,人莫测其所耿耿也。”陈、柳两人年辈虽不同,而爱国精神以及致力于文学事业,发起“南社”,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的旨趣则相同。而亚子更付与坚志与毅力。

柳亚子名慰高,字安如,号人权、亚卢,又名弃疾,吴江黎里镇人。他的诗既受黄遵宪的影响,也有龚自珍之风。郭沫若说他“意气风发,声调激扬。中国的文学语言,无论雅言或常语,在他的笔下就象是雕塑家手里的软泥,真是得心应手。”柳氏《有怀章太炎、邹威丹两先生狱中》两首,可以作为他早期诗作的代表:

祖国沉沦三百载,忍看民族日疵离。悲歌咤叱风云气,此是中原玛志尼。

泣麟悲凤徉狂客,搏虎屠龙革命军。大好头颅抛不得,神州残局岂忘君。

他的《磨剑宝诗集》,大量寄托着国族兴亡的感喟;而他的交游赠答之作,则充满真挚炽热的友情。他没有金、陈的广阔的游历,所以他的诗里很少对大自然的描绘和歌咏。但是他从推重《民约论》到“私淑列宁”(他的印章上语),以及对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纲的忠实,这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随时代前进的爱国诗人。这又是金、陈所不及的。

吴江三诗人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出处、志概以及文学倾向,是相似的。但在辛亥革命以后,三人就分道扬镳了。

在文学活动中,陈、柳二氏曾发起“南社”,金氏并没有参加。对文坛上的影响,陈、柳二氏就大于金氏。以吴江而论,在五十多年前,诗坛并不落寞。但当时一般诗人只是拘束于小天地中,没有三诗人的开朗豪放。自从三诗人出,这才象在静止的水里投下了巨石,激起了波澜,以文字鼓吹革命,给吴江诗坛增加了光彩。

 

电话:0512-63016908  传真:0512-63016927
地址:苏州市吴江区中山南路1979号 邮编:215200
吴江区档案馆版权所有